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讲好陕西故事:英雄志向实伟大 勇气流血最光荣

原标题:讲好陕西故事:英雄志向实伟大 勇气流血最光荣

在陕西铜川的西北部,有一片红色的土地——照金。这里流传着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今天我向大家讲述的就是其中一位英雄的光辉青春。

他是一位睿智理性的革命英雄,他是铜川人引以自豪的儿子。在他投身革命的7年生涯里,他把一切的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讲好陕西故事:英雄志向实伟大 勇气流血最光荣

他就是刘林圃,化名张庆云。照片上的他还是一位稚气未脱、充满朝气的娃娃,因为他牺牲的时候只有23岁。23岁,人生多么美好的年华,23岁,生命的帆船才刚刚起航,可是伟大的革命英雄,为了信仰,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刘林圃,1909年出生于耀县刘家河村。他自幼聪明好学,关心时事,忧国忧民。少年时期便胸怀今日之责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之志,发奋图强。

18岁,奔赴湖南,考入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共党员,立下了永不叛党的誓言。

21岁,他来到天津,担任天津市委军委书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将生死置之度外。

不久,刘林圃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考验。由于领导平津地区工人和学生游行,刘林圃被捕入狱。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后以封官许愿,刘林圃严守党的秘密,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同年秋,经友人营救获释,回到家乡耀县,重新入党,秘密开展农民运动,履行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诺言。

血墨共筑一条英雄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革命生涯中,刘林圃学习马列,学唯物辩证法,学英语,学俄语,研究总结革命实践活动。科学的理论,进取的雄心壮志,不断的升华着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危亡,刘林圃忧心如焚、夜不能寐,他奋笔疾书写了一本10万字的书稿《满洲问题与中国》,分析了当前政治形势,提出如何解救中国命运和前途,指出了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用自己的力量来寻找生存和发展。

1932年,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刘林圃来到了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西北反帝同盟军的驻地甘肃正宁。在了解了部队的情况后,他向中共陕西省委写出一份《意见书》,提出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不久,红军陕甘游击队建立,后又发展为红26军,为开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一年他任陕西省委军委秘书,受命在甘肃领导“两当起义”,成立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刘林圃任政委。起义后,他率部队向北转战数百里,向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游击队靠拢,但遭到沿途国民党军队、民团、土匪武装的袭击,两当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刘林圃沉着果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不怕流血牺牲的飒爽英姿,印在了起义军的心中,在西北红军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同年深秋,刘林圃回到了西安。由于叛徒马腾云的出卖,刘林圃再次身陷牢狱。在狱中,刘林圃沉着应对,化名张庆云,称自己是来陕西经商的山东客商。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引诱和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刘林圃始终保守党的秘密,他严词呵斥敌人:“要打要杀随你们的便,要我叛党是痴心妄想!”撬不开口又无计可施的反动派,给刘林圃的胸前挂上了“山东匪首张庆云”的插标,进行屠杀。

1932年9月26日,扣押刘林圃的刑车缓缓地行驶在长安的街头,刘林圃沿途高喊:“我不是山东土匪张庆云,我是刘林圃,我是共产党员刘林圃,我的家就在耀县城外的刘家河,街上如果有耀县人,回去给我家人捎个话,让他们来西安搬尸吧!”面对敌人的枪口,刘林圃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那一天,他的热血染红了西安习武园的半边天。

刘志丹在纪念刘林圃牺牲一周年时为其题写挽联:“英雄志向实伟大,勇气流血最光荣”。

一个威风凛凛的共产党员就义了,一曲激昂的绝唱将久久地飘在历史的天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忘记,唯有张扬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躯干;唯有传承先烈遗志,才有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英烈英名,正如他们为之献身的这片辽阔而深厚的土地一样——永垂不朽!(当地供稿 白雪 张国衡)

简介

2018年12月3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举行第二届“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决赛,经遴选来自全省的22名选手讲述了守护根脉、传承文明的历史故事,理想如炽、信念如铁的革命故事,革故鼎新、开放共赢的发展故事,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奉献故事,英勇无畏、执法为民的公安故事和继承传统、源远流长的民俗故事。这些故事汲取历史智慧,抒发秦人情怀,传递陕西价值,弘扬社会正能量。诚请您了解关注,品读陕西地方志文化。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