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元旦”:春节、阳历年傻傻分不清楚
“元旦”和“春节”哪个年纪大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日电(记者 上官云)现在一说元旦,人们容易想起的就是每年公历1月1日,利用这一天难得的假期,或是走亲访友,或是与家人团聚。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也有“元旦”。只不过时间不一致,内涵和习俗也要丰富得多。二者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呢?
资料图:红灯笼。宋文佳 摄
古时“元旦”源头在哪里?
按字面意思解释,“元”谓之“首”,“旦”谓之“日”,两个字结合起来,可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所以,“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正月初一”。
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
唐朝时,房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出现了有关“元旦”的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对元旦比较早的记载,在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作《介雅》中亦可见到。里边提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很明确说明它的“开端”意义。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还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的记载。
它的起源另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在老去以后,把地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又禅让帝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民爱戴。
资料图:敦煌月牙泉小镇举行庆元旦大漠篝火晚会。 王斌银 摄
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做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历法变,“元旦”时间也变
传说固然有趣,但实际元旦的来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比如做农活,就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节点。而一年的开始,又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和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最终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参照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月”,谷物成熟周期代表了寒来暑往,叫“年”,也就是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精确计算上述周期经历了很长时间,历法几经变化,“元旦”的时间也跟着变。夏朝使用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又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当时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叫做元旦,自此,一直沿袭至清朝末年。
资料图:元旦小长假期间的新年庙会。刘昌勇 摄
民俗学专家陈连山表示,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修改历法,想把整个公历作为时间体系,把所有的传统节日均移至公历时间,于是公历1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传统的元旦则更名为“春节”。
怎一个“吃”字了得
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元旦”,大规模的农事活动早已结束,娱乐活动又少。所以,大家很快琢磨出各种跟吃有关的点子,花样百出。
南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各种节日风俗。说到元旦时,明确提到拜贺毕,要进椒柏酒,饮桃汤……还要各吃一个鸡蛋。
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几乎涉及生活所需的方方面单,又各有其特殊含义,表达希望来年福顺安康的心愿。
比较有趣的,是某些地方要吃“汤饼”。这里的“饼”一般不是指烧饼。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长相类似现代的面条。
资料图:师傅们在把制作好的桂花糖年糕摆放整齐。王思哲 摄
明清时,人们喜欢在元旦吃年糕,南方尤其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相当有趣。
不同地区,年糕也换了名字。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形似今天的生日蛋糕。
小时候的“阳历年”
当下,人们口中的元旦变成了公历1月1日,各种饮食老习俗不见了。民俗学专家高巍说,这也就是老辈儿人口中的“阳历年”,小时候的元旦就像星期天,可以多休息一天。
但孩子依然有孩子的过法。高巍是北京人,小时候家家户户挤在一个大院子里,元旦一放假,他就满院子串门,拉着小朋友跳房子、推铁环……不亦乐乎。
资料图:年味儿浓郁。苍雁 摄
赶上天气冷,他们早早往地上泼几盆凉水,很快就结了冰。一群人坐上小冰车“滑冰”;也有时候把二门的门板卸下来,打乒乓球,能玩得忘了吃饭。
“元旦跟着父亲去值班,老听到他们说,过了今天就是明年。”在高巍印象中,有一年元旦,晚上看着书,就听到收音机里响起钟声,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到了。
他说,其实,“阳历年”也是新年的开始,同样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在这个时间点上,人们可以把过去一年的日子捋一捋,看看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遗憾和失误。
“元旦,还是应该有一些仪式感。”高巍说,也可以写下期待,鼓励自己来年努力实现,去拥抱新的希望和梦想。(完)
相关文章
-
周恩来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主要奠基人
-
解放军战士回忆:孤身冲进叛匪石碉楼,活捉20多个,轰动部队
-
长孙无忌名列凌烟阁功臣首位,他的功劳到底在哪里呢?
-
小型鸟臀目:何信禄龙 体长仅1.2米(不如鸵鸟大)
-
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被伽马射线辐射会怎样
-
观音给的三根救命毫毛,为何孙悟空只用了一次?他在提防谁?
-
《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第两百四十二集
-
曾国藩、纪晓岚捧读的处世奇书,教你入世做人之道
-
宋高宗赵构生母失节之谜:遭金人掳掠给盖天大王为妾后生子
-
“咒语”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古代人遇到事了爱“诅咒”?
-
《长歌行》临近大结局,大boss已现身,最担心的事也要来了!
-
世界上唯一存活1443年的公司,从隋唐经营至今
-
读文||他是普通的中国乡村教师,酝酿36年,不惜和整个国家为敌,竟只为帮母亲报仇!
-
诺邓火腿因舌尖上中国而闻名,但腌制它的井盐因缺碘已不再食用
-
功臣被无故冤杀,临终的遗言因太过经典,流传至今还被使用
-
迷你杂食恐龙:夫鲁塔齿龙 身长最大75厘米(仅鸭子大小)
-
他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独腿将军,两次被国民党逮捕,后发表七部小说
-
他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学院,被誉为是我军不可多得的将才
-
我在冯玉祥身边看到的周恩来
-
《大河赋》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草编
-
张献忠巨额宝藏究竟埋在哪里?考古发现与藏宝图竟然非常吻合
-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为何连强盗都不敢打劫?强盗:简直是找死
-
长城2000年屹立不倒,秦始皇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说出来你别不信
-
吉普赛龙:法国超巨型恐龙(长12米/缺乏颅骨化石)
-
古代闹饥荒,灾民为何宁可啃树皮,也不愿上山打猎,下河捉鱼呢?
-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对霸气!
-
孙悟空和二郎神谁厉害?吴承恩在书中早有暗示,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
为什么杨坚是千古一帝 实现开皇之治(被尊称为圣人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