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赖谁?
向亮
正如许多人预测的那样,“一吻跨年”的宣传虽然让《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日狂揽2.64亿元票房,却也因此付出了口碑崩塌的惨重代价,猫眼评分三天内跌至2.7分,大量观众吐槽看不懂、看睡着,还有不少网友大骂该片是“烂片”。
片方想拿高票房有错吗?没有。谁说文艺片就一定不能追求高票房?更何况该片是一部从头到尾以商业手段运作、与电影工业紧密结合的文艺大片。汤唯、黄觉、张艾嘉这些明星都来了,影片成本至少高达5000万元。投资这么大,出品方要求票房回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一开始,该片宣传方就面临巨大的票房压力,也就有了随后备受争议的“一吻跨年”营销。
这样营销有错吗?从商业伦理上看,也没有。将一部小众文艺片的票房“拱”到了将近3亿元,从营销角度看,绝对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经典案例。有人认为,宣传方将一部晦涩的文艺片包装成一部浪漫的爱情片,吸引观众跨年观影,有欺骗观众的嫌疑。但是,这样的宣传手法在商业推广中非常普遍,该片宣传方也只是放大了影片浪漫爱情的一面,从来没有说该片很通俗。相反,回顾该片的历次宣传,“造梦”“触梦体验”“最具仪式感观影”都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与影片风格一致。宣传方提到影片入围戛纳、金马等知名电影节,某种程度上也透露出该片不同于市面上的商业片的信息。导演毕赣在参加综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反复强调,如果没看懂该片,就再看一遍。
不过,这样的宣传的确是一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片方既然打算把并非文艺片受众的观众群体吸引进影院,就得做好他们不接受的准备。事实也正是如此,那些很少看文艺片的观众,抱着跨年的想法走进影院观影,却发现和他们的预期完全不一致,花了钱买票,却各种看不懂,吐槽给差评也无可厚非。
单就《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事件而言,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苦衷。归根结底,这是艺术片与大众口味一次严重的错位。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何国内艺术片没有一套独立于商业片的发行机制,非得和商业片在一个盘子里抢食?
文艺片和商业片分线发行的机制在国内一直没建立起来,在票房为大的影院里,受众有限的文艺片很难得到生存空间,被迫以商业片的手段运作。但在北美、欧洲,不仅有成熟的文艺院线体系,各大优质的电影节、颁奖季也都给了文艺片展示自己的舞台,非常有助于扩大影片知名度,培养目标观众。在北美,独立电影在影院的放映周期可长达半年,拥有充分的口碑发酵时间,但在国内,长线发行才刚刚开始艰难探索。
笔者不认为这次事件会给艺术片市场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但它牺牲影片和导演口碑的教训提醒我们,也许艺术片需要一个更成熟完善的商业环境。
相关文章
-
周星驰新片拍摄现场捂个严实,难道《喜剧之王2》真开拍了?
-
他靠捧红刘昊然成名,沉寂许久终出新作,却被评为年度终极烂片!
-
马特·沙克曼认为,贝塔尼与奥尔森已经展现出漫威超级英雄的哲学
-
华谊们的时间机器
-
电影版《使徒行者2》开拍三大影帝加TVB新晋视帝继续找卧底
-
《沉默的证人》好评如潮,杨紫寻求转型,首次挑战打女形象
-
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热播
-
林超贤彭于晏合拍时尚大片 四度合作亦师亦友
-
天王巨星谢霆锋,动作硬性樊少皇,二人小时候都钻过发哥的怀抱
-
帕克波西参演《为人父母》,基特建议《迷失之城》加入迪士尼
-
刘亚仁变成包贝尔,扣分!但电影没被拖垮?
-
中国电影扬帆“出海”,《流浪地球》北美IMAX大卖
-
《流浪地球》是怎么诞生的
-
99岁与世长辞,曾获终身成就奖,儿子是知名导演,于蓝这一生值得
-
几部经典港片,每一部都非常好看,网友说第一部最经典
-
难以定义的55届金马奖 反射着整个华语电影的现状
-
时隔两年,周公子携新作《明月几时》回归大荧幕啦!
-
中国首部科幻电影有多神奇,直接为《流浪地球》提供最大武器
-
刘诗诗尴尬了,主演的电影登陆央视,但画面只有男主角
-
预售超2亿!集结“当红顶级实力派”的国庆档,谁将成最大赢家?
-
漫威电影《永恒族》蝉联韩国票房冠军!观影人数突破250万
-
周冬雨新角色智力低于常人,阳台上背心短裤洗头被偷窥
-
阿米尔·汗直播自曝爱吃烤鸭和火锅,但不会用筷子,只能用手抓
-
曾是黄磊电影主角,生病险丧命改吃素,却为鹿晗电视剧增重4公斤
-
小月影评|《爆裂鼓手》,他得到了世界,却失去了灵魂
-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CCTV6六天连映六部抗美援朝影片,不少网友点赞
-
《恐婚:逃跑计划》定档12月17日登陆全国院线
-
把目光从威尔史密斯打人上收一收,今年奥斯卡4个遗憾,更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