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程万军:解缙拿朱元璋当明君结果很惨

原标题: 程万军:解缙拿朱元璋当明君结果很惨

李善长曾是朱元璋的第一大秘,是朱元璋打天下时首屈一指的帮手。建国后做了大明首任丞相,韩国公。后在朱元璋兔死狗烹运动中被迫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但这也不消停,在他七十七岁高龄时,卷入了明朝开国第一大案“胡党案”中。

程万军:解缙拿朱元璋当明君结果很惨

洪武23年即公元1390年,有人告李善长参与胡惟庸谋反,朱元璋进行了一番莫须有的审查定罪,最后赐死李善长。全家妻儿老小70余人,只留下已招为驸马的大儿子李琪,其余全部处死。

群臣很多都认为此案牵强,但谁也不敢公开为其声张。而有一个叫王国用的御史郎中富有正义感,决心上书要求平反。但这个王郎中和前面那个御史夏文长一样,对自己成事信心不足,于是拉来“皇家第一笔杆子”解缙,说非你不可。时任江西道监察御史的解缙也听说过李善长的事,有些义愤,现在又受了同僚推崇,于是又做了一回抢手,大笔一挥:《诉韩国公冤死状》,为胡党案牵连被杀的李善长鸣冤——

“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人情爱其子,必甚于兄弟之子,安享万全之富贵者,必不侥幸万一之富贵。善长与惟庸,犹子之亲耳,于陛下则亲子女也。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且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当元之季,欲为此者何限,莫不身为齑粉,覆宗绝祀,能保首领者几何人哉?善长胡乃身见之,而以衰倦之年身蹈之也。凡为此者,必有深仇激变,大不得已,父子之间或至相挟以求脱祸。今善长之子祺备陛下骨肉亲,无纤芥嫌,何苦而忽为此。若谓天象告变,大臣当灾,杀之以应天象,则尤不可。臣恐天下闻之,谓功如善长且如此,四方因之解体也。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太祖得书,竟亦不罪也。”

在这封诉状中,解缙明确指出,定李善长谋反实在太牵强,他曾经已经位极人臣,怎么会跟胡惟庸造反呢?即便造反成功,他还能当皇帝吗?只不过还是臣子啊?再者,老人年事已高,犯得着再去打拼一番,去干一件看不见希望的事吗?

应该说,解缙的分析有理有据,相当到位。但是,这一次却引起朱元璋的强烈反弹。朱元璋接到怨状,仔细一看,这是公开为胡党余孽鸣不平,再仔细一看,感到有点不对味,这不是王郎中的力道,还是解缙体啊。终于对解缙动了真怒。

可以说,对于胡党系列的李善长案的背景,解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尤其对于朱元璋制造此案的目的,他不明就里。无论是胡惟庸还是李善长,都是朱元璋必杀的人。不杀那些功臣,皇帝龙椅能坐得稳吗?而你解缙,先向皇帝信任的人叫板,又为皇帝必杀的人公然鸣冤叫屈,再惯着你,这还得了吗?

才子越界太甚。朱元璋要对解缙下手了。

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2年,朱元璋摆了一次大型酒局。这场酒局的名字叫“百叟宴”。

“百叟宴”是古代中国官方传统酒局,历代帝王为表示尊老敬贤,不定期地邀请各地寿星贤达,前来官府或皇宫赴宴。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皇帝,彰显尧舜之君状,也沿袭了这一作法。而且,他还有另外盘算——利用此次“百叟宴”,解决一个心腹之患。

朱元璋特意吩咐手下,要请一个人。这个人务必请到。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解缙的父亲解开。

据史料推算,解缙的父亲当时已经年过八十,按古代说法,这个属于耄耋之年,极为罕见,绝对的寿星老。因为古人活到七十就很了不起了,被称古稀之年。所以,朱元璋是以老者贤人名义特意向解缙的老父解开发出邀请。皇上美意,解开解缙父子怎能不领?解缙美滋滋迎着老父亲进了京城。他以为这是父亲沾他这个儿子光,皇帝肯定会当着父亲面夸自己一番。

殊不知,这次酒局对他而言,恰似鸿门宴。

酒会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元璋招呼解开到身边来,老解也本以为皇帝要夸赞儿子,不料,皇帝突然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把你的儿子领回家吧。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朱元璋说,常言道:大器晚成。你的儿子太年轻了,不要着急趁早出名,那未必是好事。把你儿子领回家,修炼十年再来,届时朝廷还可重用他,时间不晚。

朱元璋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给解缙短暂的政治生涯做了评语。认为解缙政治悟性不高,不懂规矩,油梭子发白——欠练。

虽然朱元璋没有治罪解缙,表面看才子没有违法大明王法显规则,但实际上却触犯了龙颜——个性与皇威犯冲。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到了迟暮之年,显然,他此生是不准备再用才子解缙了,他的洪武王朝,给才子划上的,是句号。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