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吊装的时候,吊装车间忽然停电,钱学森镇定指挥才排除了险情
众所周知,在我国导弹等武器研究过程中,钱学森是“挑大梁”的科学家之一,因此在关键时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比如,在准备导弹和氢弹结合爆炸试验时,钱学森就顶着极大的危险,指挥氢弹弹头的吊装工作,而且当时还发生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史上,“两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氢弹相对于原子弹来说,在控制和组装方面要更为困难和危险。
1966年10月27日,在钱学森的领导和指挥下,圆满地完成了“两弹结合”任务,即导弹和原子弹结合,并且在核弹爆炸试验过程中也取得了成功。因此,当氢弹研制出来之后,钱学森又构想将导弹和氢弹结合,这样一来核弹的威慑力也就变得更强,同时也极大地巩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
1968年12月,中央部门批准了导弹和氢弹的结合试验。于是,钱学森再次亲自“上阵”,站在车间里指挥氢弹核弹头和导弹的吊装对接。这可不是一个“美差”,因为在氢弹弹头里面,装的可都是高能化学“爆炸”物质,一旦发生剧烈的碰撞,那结果就是一场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当时,很多人都让钱学森离开车间,但他却是始终坚持要留在现场,并对其人说:“在危险面前,如果我躲得远远的,让别人在前面,那还怎么稳定军心”。
就这样,“固执”的钱学森始终没有离开车间,他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军心,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钱学森对此处吊装成功有十足的把握。在钱学森的指挥下,氢弹吊装工作有序进行,从上钩起吊,到吊车缓缓运行,人们都凝神屏气,打足了十二分的精神,看着吊车将氢弹运到导弹的对接工位。紧接着,就在吊车下放吊钩的时候,却突然停住不动了,现场所有人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怎么回事?工人前来汇报,说是停电了。
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电,而且悬在半空中的氢弹弹头,也有随时掉下来的危险,如果真的掉下来的话,轻则零部件损毁,一旦引起爆炸,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钱学森立马让人找来十几床棉被,然后铺在氢弹下面作为缓冲;紧接着,钱学森又扯开被单和毯子,然后都叠在一起,并和其他的技术人员一起在氢弹底下撑开;与此同时,几位身体壮的年轻技术人员,马上冲到对接工位上,并用手将氢弹牢牢的抱住。最后,钱学森派人立即检查电路,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恢复电力。
供电部门接到消息后,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第一时间就展开了抢修工作。经过多方排查,发现是上级电力部门在抢修被大风吹毁的电线,如果要等修好电线之后再供电那就太晚了,因为此刻钱学森所在的氢弹吊装车间,真可谓是千钧一发,容不得有丝毫的耽误。于是,在向上级领导说明了情况之后,电力部门另外输送了一条专用电路,为当时的核研究基地供电。如此一来,吊装车间恢复了电力,而再一看时间,也才过去了不到五分钟,但也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对钱学森和整个车间的人来说,那真叫一个“万分煎熬”。
电力恢复之后,氢弹对接的吊装工作顺利完成,此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算是平稳地落地了。到12月26日,核弹试验前的所有工作都顺利完成,并在次日下午,成功地完成了核弹爆炸试验。对于这样一个结果,现场的所有人都喜极而泣,因为这标志着我国在核武器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中国也成功入围世界“核武器俱乐部”,并在国际地位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虽然钱学森是国宝级的导弹专家,但他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却从来都不会选择后退,而是和所有人一起并肩“作战”,不仅是因为需要他的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里,责任和完成任务比生命更重要。因此,对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也应以钱学森为榜样,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使命和责任。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相关文章
-
历史考证: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
白骨精又称“白骨夫人”,她的丈夫又是谁?此人居然是位神仙
-
再忆辛亥革命,缅怀中山先生
-
三星堆发现5000年前方向盘!古蜀人原来是老司机?专家:想多了
-
历史上真正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
-
懂得示弱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格局,更是一种境界...
-
国共领袖指挥水平差多少?读一读淮海战役的电报
-
马超后人成为亚美尼亚的王室是真的吗 这与马抗什么关系
-
波旬为什么也是佛 波旬是天界最大的魔王
-
《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第两百四十二集
-
永乐大典正本值多少钱 永乐大典中主要讲了什么
-
曾经遍布全国的建设兵团都去哪儿了?
-
有多少人知道燕云18骑?为何这支部队如此残忍和神秘?又为何消失
-
谪仙人:云想衣裳花想容,再进长安入仕梦
-
元朝也有好官,他曾变卖家产救济灾民,一首小令感动无数人
-
玄武门之变的起因:政变夺权(骨肉相残朝廷动荡)
-
94年建国门事件解密 建国门事件死了多少人
-
砥砺前行迈向伟大复兴新征途
-
巨型植食恐龙:丁赫罗龙 最长可达22米(诞生于1.5亿年前)
-
她是历史上因胖得宠的女子,却成为皇上玩乐的对象,被册封其美名
-
当年23岁重庆小伙爱上46岁离异大妈,交往2个月就领证,后来如何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1日
-
西晋“八王之乱”的八个王都是什么关系?哥们?叔侄?爷孙?
-
蒙茶茶词典——青砖&茯砖(一)
-
正月为什么叫正月,而很少叫一月?这一时期,中国人一年可以过四次年
-
赵云墓出土的龙胆枪 龙胆枪是什么样的武器
-
史上哪位贪官贪污了1686亿元?谁才是最大的“老虎”?
-
宣太后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宣太后是秦始皇高祖母
-
澳洲棘龙:澳洲出土的第一种棘龙科(长9米/疑名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