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今天为什么要迎灶王爷?
还记得不久前的腊月二十三
我们刚把灶王爷送走吗?
今天是正月初四
我们要迎灶王爷回民间啦!
“灶神”
又叫灶王、灶君、灶王爷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
司饮食之神
平日里
在烟熏火燎中
炉灶风箱前
灶王爷总是静静地看着我们
春夏秋冬里的一日三餐
和琐碎细小的柴米油盐
他都默默记在心底
而每当到了过年的时候
那个在我们看起来
总有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让人感觉敬畏的灶王爷
也像是受到了
人间过年欢乐氛围的感染
以“被迎接”的方式参与了进来
民间一直以来
有这样一句俗谚:
“送神早,接神迟”
所以要在大清早的时候“送神”
但是“接神”却要迟一些
在下午四时左右
除了准备好牲礼果蔬以外
每家每户还要
放鞭炮、焚香、烧金纸
用来恭迎灶王爷
在北方
正月初四这天
有灶王爷要点查户口的说法
因此很多地方也有初四忌出门的习俗
这一天
老北京还有吃“折箩”的传统
所谓“折箩”
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
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以前
物质条件并不是太充裕
甚至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鸡鸭鱼肉更是成了一种奢侈
于是
过年这段时间
就成了大饱口福的好机会
人们总是会尽可能地置办
最好的食物给年迈的老人
和馋嘴的孩子吃
但是食物准备太多
常常会有剩余
如果扔掉它们实在是太可惜
所以到了初四这一天
要把之前几天吃剩下的食物
用“折箩”的方式处理掉
在福建莆田
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风俗
那就是在大年初四时
要重新围炉过大年
又叫“做大岁”
在这个看似“奇怪”的传统习俗背后
其实隐藏着一段屈辱的故事
根据《莆田县志》的记载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外敌突然来袭,城池被攻陷
尸横遍地、哀鸿遍野
老百姓们只能纷纷逃到山中避难
两位小朋友展示一对白额春联。在“做大岁”的同时,莆田城乡家家户户普遍张贴白额春联,以示祭奠之情,节庆表余哀。
两个月后
敌人被击溃
他们才得以在二月初二返回家里
但是因为年节已过
人们只能在二月初四重新过年
为了永远记住这段伤痛的历史
人们约定
此后的每年都以除夕为“小年夜”
以正月初四为“大年夜”
再过一次年
当年遭受过的苦难
或许会被人遗忘
但却以另外一种形式
让人永远铭记
在莆田,每年正月初四(仙游为初五),会跟除夕一样重新来围炉、过年(资料图)。
其实
民间的一些说法
现在看起来有些过时
甚至令人费解
但不能否认的是
这些传统民俗
不仅蕴含了中国人
祈福避祸的美好心愿
也蕴含着无尽的历史含义
成为隐藏在每个人血液中
代代相传的宝贵基因
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
或许可以停下出去聚餐的脚步
和久日不见的家人一起
围坐在饭桌前
开开心心地
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有家的地方
就有归途
来源:新华网(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策划:刘洪
监制:陈璟春
作者:刘怡然
设计:王晨曦
相关文章
-
刘询下一代皇帝是谁 他是汉宣帝刘询和妃子的孩子
-
古代其实还有女官,听起来很厉害,在明朝时实际上只管洗衣做饭
-
二战日军罐头被保存,竟然还非常新鲜,专家给了两个字“保质”
-
武警江西总队政委徐云飞晋升少将警衔
-
男的必学 古代男子哄美女的绝招
-
毙敌16人,捣毁越军一个连指挥所,记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孤胆英雄陈洪远
-
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有多美?他的妻子是谁?夫妻感情如何?
-
古人到底怎么吃火锅?看完后真是大开眼界!
-
党委特事特办,为何问题蜂拥而来?
-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清朝废科举之后,政府官员都是怎么来的呢?
-
武松师傅警告武松千万要躲着两个人,武松不听劝告,结果受到教训
-
十二世纪最强大家族,帖木儿为沾点关系,发动二十万大军入侵明朝
-
抗美援朝:志愿军6个兵团的司令员都是谁?4人来自这个省!
-
姜子牙封神时他给自己封了什么神位?
-
【百年党史】9月9日
-
三叠纪恐龙:哥打龙 体长9米(最早期的蜥脚类恐龙)
-
《跟着唐诗去旅行》:唐代诗人走过的路程远超我们想象丨导演谈
-
【图集】邓小平:政治智慧高超讲大局、抓大局的楷模
-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119:皇帝坐小船夜里偷渡黄河?东归路上的汉献帝为啥要冒如此大风险?
-
他是周总理临终嘱托之人,因记性好,被称为特工中的“活档案”
-
【三亚·团史天天学】第一百八十七期:周恩来为何要把这一图案放进国徽?
-
一代战神被迫服毒自杀,死前说:我死了,国家也亡了!
-
为了通过考试,古人竟想出了这样的作弊手段?
-
历史上不存在的四人,欺骗所有人,他位高权重,最后一位写进课本
-
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
-
峨眉龙:四川巨型恐龙(长20米/脖子是尾巴1.5倍长)
-
周恩来问此人: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答四个字,不久后华恢复工作
-
韩国瑜为何拒北上蓝军合体造势?
-
龙门镖局确实存在吗?中国历史上的镖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