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初阶》前言
我的一本讲述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文集《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出版于1997年,至今整整20年了。这期间考古学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我又写了一些相关的文章。现在收集起来,原来的书名已经不合适了。我曾经讲授“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如果用这个作为书名虽无不可,总觉得不太够,心里不很踏实。考虑再三,觉得用《考古学初阶》为好。这与我先后为考古专业本科生开设“田野考古学”和“考古学导论”课程的初衷是相合的。
本书虽说是考古学初步或入门的性质,同时也体现了我对考古学的若干深层思考,并提出过一些重要的见解。比如遗址的发掘,要选重点遗址中最能反映该遗址性质的关键部位动手。在地层学研究中不同的地层单位要分级。类型学研究中不同的器物要分类等。考古学文化研究中要有层次分析、成分分析、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等。在草原考古中要特别重视农牧结合区的工作,在海洋考古中要注意全新世初期海面大幅度上升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等。我还特别强调科技考古的作用,认为是提高考古学科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关于域外考古,我国的学者做得很少,这与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并且对世界文明有过重大贡献的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我曾经呼吁应该首先注意和参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其次应注意古代文明最发达并且做过较多考古研究的地区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罗马,乃至古代中美洲的马雅文明等。山东大学的蔡凤书对日本考古和中日交流史的研究算是一个开头。吉林大学的杨建华对西亚两河流域的研究也颇有成绩。近年来陆续有些学者到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南、柬埔寨、印度河流域、中亚以及中美洲的洪都拉斯等地做了一些工作,总算打开了局面。希望能够有计划地长期坚持下去,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关于如何编写考古发掘报告的事,当时是有针对性讲的,可是没有起到作用。现在的报告越编越厚,该说的话没有说透,不必要的说明、插图和图版占了很大篇幅,遗迹的插图也多不规范。现在重申一下,希望多少能起一点作用。
(图文转自:“古今天人”公众号)
责编:荼荼
相关文章
-
风化的画卷 承载一位清官的故事
-
李白:誓死守护党的秘密电台
-
侏罗纪兽脚斑龙:多里亚猎龙 长达7米(分布于英国南部)
-
人类曾经最恐怖的天敌,曾挖掘出头盖骨有被撕咬痕迹
-
彩色老照片:百年前重庆百姓的日常生活
-
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回事?宗教性军事运动(持续近200年)
-
满洲龙:中国出土的首批恐龙化石(埋葬于黑龙江沿岸)
-
汉景帝的母亲是谁?窦太后(从宫女到太皇太后)
-
这个省搞土改,遭遇了元帅的哥哥,元帅说按政策办事
-
六十年,革命功绩深藏不露:父亲竟是一等功臣
-
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究竟啥意思?译成汉语,才知很多人读错了
-
【百年党史·天天课堂】党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
蒙恬不死打得过项羽么:打不过(项羽力能抗鼎)
-
古人作弊啥下场?温庭筠当过“枪手”唐伯虎终身被禁考
-
新《三国》落幕“十宗最”难息 最奸曹操最悲诸葛亮
-
蒙哥登上汗位宝座以后,他是怎么对待他的竞争对手失烈门的
-
许世友:为革命屡建奇功创造陆军打海军木船打军舰的战例
-
历史如何转折:邓小平的7项决议
-
文成公主入藏后地位崇高,却没有生下子女,最后她的结局如何?
-
川汇消防红门广播!(第二期)
-
健颈龙:西藏植食蜥脚恐龙(属于疑名/以蕨类为食)
-
他在红军任中央警卫团团长,按资历应授衔上将,后却授衔中将
-
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既为敌手又成知交的特殊渊源
-
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天工开物堪称17世纪的工艺百科
-
张之洞简介 晚清张之洞如何窥透慈禧迎合上意
-
生物大爆发一共有几次?寒武纪首次出现多细胞生物
-
青年宋美龄为何会钟情于张学良?
-
【学史】为什么说中共七大形成了一个由各种优秀人物组成的党的领导集体?
-
彭德怀思念一生的女人,77岁写诗悼念前夫让世人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