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老照片:百年前重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提到重庆,很多人都赞不绝口,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让人欲罢不能的麻辣火锅。那么,100年前,重庆百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通过这一组拍摄于1917年的彩色老照片,穿越到历史情境,感受老重庆的社会风味。
做煤块的工人。
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自古人文荟萃,巴渝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重庆不像现在这样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她长期属于四川省的一部分,并长期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在江边挑水的人们。
这些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过去的生活场景,但有个缺憾,那就是没有味道,小编特别想知道,那时候的重庆是不是也像现在这样,满大街飘着火锅的味道?
重庆江上的船工水手。
重庆火锅的起源,就跟这些船工水手有关。他们家里比较贫穷,工作又很劳累,于是就买价格低廉的牛和猪的内脏,洗净后放在锅里煮熟,蘸着辛辣调料下肚,一来饱腹,二来驱寒祛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名扬天下的麻辣火锅。
纺线的妇女。
纺线这种民间技艺现在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烟消云散了,但在百年前的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车,女性普遍掌握纺线技巧。在农业社会,家庭的生产分工是男耕女织,女性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纺线织布,保证一家人的穿衣。
一匹被五花大绑的骡子。
它此刻动弹不得,都在怀疑“骡生”了吧?不过,痛苦这一时,对它以后有好处。它的主人正在为它修剪蹄子并装上马蹄铁,之后蹄子将会得到更好地保护,行走也能更好地抓牢地面。
一个外国人坐着滑竿过浅滩。
滑竿是重庆特有的传统交通工具,结构简单,比较轻巧。
舂米的作坊。
舂米就是把刚从田里打下来的稻谷去壳的过程,把稻壳去掉,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不过,那时候普通百姓食用的大米,含有不少的秕子、稻壳等杂质,而贫穷人家更是常年无缘吃大米。
重庆文庙的魁星阁。
魁星阁是一座三楼一底共四层的八面体塔式建筑,高大雄伟。原本这里是一座师范学校,但我们在照片中所见,有大批士兵进驻。这可能与当时正在进行的靖国战争有关,滇军将领唐继尧指挥军队进攻驻守重庆的北洋军吴光新,战事持续月余,以吴光新失败告终。
重庆铜梁县造纸厂的一角。
大院里的人群,可能是戏院内。
把照片所记录的历史情境与现在的重庆相比,在生活条件上讲当然有天差地别,但是,一个有着传统特色的老重庆,不是也别具风味、令人怀念吗?看了这些老照片,你有何感想呢?
相关文章
-
“遍地开花”的明代赘婿:法律说不让歧视,可仍然是“地位低下”
-
建国元勋100人珍贵照片集
-
【哈铁故事】铁路世家(二十七)
-
亚洲小型食肉恐龙:单足龙 仅发现一块脚掌骨(形似鸟类)
-
【城市记忆】全国劳模张子富: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
-
琼海非遗传承人冯增超:传承百年东坡笠
-
1970年韩国朴正熙废除汉字,几十年后出现尴尬局面,全是咎由自取
-
历史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的悲惨命运(图)
-
美女王昭君的匈奴生活到底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
-
【新书介绍】西安长安区韩家湾墓地发掘报告
-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徐恒秋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和开放工作
-
《上将洪学智》央视开播,展现将军铁血柔肠
-
江南四大才子是谁 江南四大才子历史原型
-
秋扒龙:亚洲最南端的似鸟龙类(出土于河南/形同鸵鸟)
-
“二十一条”背后的博弈 导致延长旅大租期
-
山水人文皆有诗——宣州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盛况
-
老汉故宫门口捡“破布”,被儿子20元卖掉买酒喝,如今价值超4亿
-
男的必学 古代男子哄美女的绝招
-
汉景帝的母亲是谁?窦太后(从宫女到太皇太后)
-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原来创作灵感都来自这个朝代的兴衰
-
【铸魂·传承】红色文化专题栏目|《碧血丹心刘仁堪》
-
承德有个“武安乡”,70%都是武安人!
-
中国历史上“龙”的形象:从有翅膀到五爪金龙成为了皇帝的象征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毛泽建:勇敢的女游击队长
-
吕布有多高?三国吕布真实身高揭秘
-
羊头山上升起的文明曙光
-
夏朝无法被证明存在,中国文明史,真的只有3700年吗?
-
湘江战役是胜是败,我这样看!
-
吐鲁茨龙:蒙古小型恐龙(仅1米长/处于疑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