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程万军:扬言三年超日本,晚清维新派到底靠不靠谱

原标题: 程万军:扬言三年超日本,晚清维新派到底靠不靠谱

公元1898年(中国戊戌年)9月20日,这是个非常历史时刻。

日本“宪法之父”伊藤博文卸任内阁总理大臣,受清国维新大臣邀请,以私人身份访问大清国,受到光绪皇帝的隆重接见。

程万军:扬言三年超日本,晚清维新派到底靠不靠谱

此时维新阵营对伊藤的来访充满了期待,尤其是领军人物康有为,已经把日本视为大清维新的榜样和盟友。他豪情满怀地说,西方人近代化用了三百年,日本人用了三十年,而我们大清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康有为公开倡明,要以日为师,实行新学新政。相通的文化,相近的位置,你们能做到的,我们应该也能做到。而且时间会大大缩短。

为此,康有为代表维新派,祭出三招:

一、师日变法; 二、清日合邦: 三、请伊藤博文做两国相。

关于第一项,无非是效仿日本,君主立宪,无需多讲。

石破天惊的,是后两项政治构想—— 清日合邦 +请伊藤博文同为清日两国首相。

具体方案是:清日两国分别由康有为、伊藤博文挑头,合并管理,施行专家治国,“专家团”全面接管大清政治、军事、财政、外交等一切事务,在康有为看来,清日两国因为 “ 同文同种 ” ,如果像欧洲的一些国家那样,联起手来,则新生有望。

可见,此时大清的改革方向出现了质变,“师夷长技”不再是简单勾兑,不是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

关于合邦,康有为在年谱里提及,称他当时与日本公使矢野文雄有详细备案。矢野向国内奏请后就可通令两国。同时,康有为还让杨深秀上书光绪早定大计:不要嫌合邦名声不好听,此乃天下苍生之福!

康有为没有对合邦更详细的描述,但他的想法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这其中就有当时的刑部主事洪汝冲。洪汝冲当时向光绪提出了迁都、借才、联邦三条建议。这里面的联邦,就与康有为的联邦同出一辙。洪汝冲认为,两国文化同属一宗,两国“即合为一国,亦不为怪”

而洪汝冲“借才”一策首当其冲的人选,就是刚刚卸任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没有证据表明伊滕博文参与了合邦政策,他对大清皇帝和改革派的邀请表态谨慎。

就在洪汝冲劝光绪行“合邦”策时,康有为还邀请了在华多年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赴京。

事实上,李提摩太是最早的合邦构想原创。他先后找到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恭亲王奕欣等人,献上妙策,那些人吓坏了,最后就找到了康有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戊戌变法的悲剧结果。康党三招悉数流产。那么,我们不妨设想:康有为这三招如果顺利实现,能否令大清国起死回生、甚至迅速崛起呢?

首先看康有为的合邦策略,若真搞成,是日本吞了大清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日本,还是海纳百川的大清国多个东瀛省?这个确实难说。恐怕要经漫长的岁月经验。

然而,其次这个请伊藤博文为相,却是值得好好说一说。

9月伊藤来华时,正是大清“明定国是、去旧布新”的维新变法如火如荼。康有为大胆设想给光绪帝打足了气。在百日维新的103天里,光绪帝下了180多道新政改革的上谕,在宫中开制度局,重用维新人士为皇帝立法定制,然后成立12个新政局,实行各项新政。 然后裁冗署、撤绿营。裁撤詹事府、太仆寺等一大批衙门,以及三省巡抚、河道总督等官员,而且严令“限一个月办竣复奏”,“堂司等官一哄而散”、“许旗人自谋生计”等,改革雷厉风行,革故鼎新如风卷残云 。

实权和实力欠缺的康党维新派,知道光依靠一个虚君还不行,还要里应外合,才能成就改革大业。他们将来访的伊藤视为改革的又一强力助推器。外援来了!

伊藤博文9月初踏上大清国土。前后在中国逗留了一个月,几乎会见了晚清所有政要和政治派别领袖。维新派对这位外援来访反应热烈,期待此次访问取得巨大成果,康有为热情拥抱伊藤博文。

9月18日,康有为到北京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拜访伊藤博文。对伊藤博文执门生礼。希望这个强力外援与自己这个维新总设计师一起,完成变法大业。

事态起初是按照康有为设计的发展。

9月20日,维新派的总后台光绪皇帝在勤政殿会见伊藤博文。

史书《续伊藤博文秘录》披露了二人交流内容——

光绪:贵国维新以来的政治,被各国所称赞。因此,贵爵(伊藤)对祖国的功绩没有人不佩服。

伊藤:蒙赐夸奖,甚是惭愧。臣只是执行天皇陛下之圣谟,只是尽到臣下的职责罢了。

光绪:贵国和我国,在地理上同属一洲,关系最亲近,地理上也最近。目前在我国最需要改革之际,朕希望听一听贵爵坦率的意见。

伊藤:谨奉谕旨。如果承蒙王公大臣们来咨询的话,臣根据实际所见,认为对贵国有利的地方,一定诚心诚意详细述说。

由上述对话表示可见,伊藤博文表示可以为中国变法做事。而光绪皇帝的问话中,也包含了请伊藤博文为变法指导之意。

史料称,“光绪帝被不吝全面合作的伊藤博文的热情所感染。”

这一天非同寻常,因为这是光绪皇帝及维新派在大清政治舞台的最后一搏。

9月21日,慈禧令荣禄带兵入宫,发动政变,宣布自己再次临朝训政,下令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党。

戊戌政变发生时,伊藤博文的表现怎么样?

此时他还在中国境内逗留。维新党跑的跑逃的逃,康有为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而日本公使林权助因无东京指令,不知所措。仍在北京的伊藤博文当即表态:救梁启超等逃往日本。并表示“如至日本,由我来照顾他。梁这位青年,对中国来说,实在是宝贵的人物。”

眼见着中国政治改良功亏一篑的伊藤,不知心里做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伊藤博文选择中国政变前夜访华,是有预谋还是不期而遇。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对中国的维新派,情有独钟。这当然不能排除他的大原则——为日本的国家利益考虑,加深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使日本在中国利益最大化。但是,志同道合谈得来,大概也是拉近距离的重要原因。

从他积极营救维新流亡者的态度看,他对中国百日维新的失败是同情和惋惜的。但是,正像他对光绪皇帝表白的那样:外臣当竭其所知以告。“外臣”两字,表露了他的真实意思——有些事力所能及,有些事鞭长莫及。中国的事情,即便维新党想借力发力,本身也要有“内乱”的实力方可成事。

由伊藤博文在戊戌事变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断:如果伊藤挂上两国相印,肯定不会把大清国利益放到日本前面。但是对推进大清国维新,或者也会起到积极作用。这一点,从他在朝做监国时的行为就能够看出端倪。

史料显示:1905年1月17日,韩日签署“日韩并合协约”。伊藤博文以特命全权大使身份入朝。他 给朝王室立了三层规矩——

一、朝王室在行使财务监督、外交顾问及外交特权活动时,应事先和日本代表协商。

二、日本在朝设置统监部,负责管理朝外交和内政。

三、在统监的领导下,法令制度、立法、行政权的核心部分尽数由统监统一掌握。

1907年7月,李朝高宗在未经伊藤博文许可的情况下,偷偷派出密使,参加世界会议。伊藤博文勃然大怒,迫使高宗退位。随后,把智力上有障碍的顺宗推到皇位,紧随其后,解散了朝军队。

伊藤博文治下的朝,资源被剥夺,日语被定为国语,施行天皇教育,掠夺当地劳动力。

同时,日本政府在朝半岛大力兴建基础设施,人口得到增长,识字率不断上升,废除了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废除了朝露乳服饰。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客观上促进了朝半岛的近代化。

所以,以此类推,如果伊藤博文做了大清国首相,对华夏民族自尊心肯定是个打击。先被满洲八旗征服,后又被日本人统治,一仆二主,这恐怕是奴隶都做不稳了。但对结束满清封建统治、推动中国近代化或许有一定积极作用。换句话说: 振兴东方,中日联手,那是没问题的。但关键是谁主导谁的问题。如果中国主导,精英主政,日本辅之,东方的历史也许会走向良性循环。

很多人认为,康党及晚清维新派的三招属于政治空想,殊不知,在一个死水一潭之老大帝国,空想也比没想法好得多,因为前者毕竟是活物、还有未来。如果康党三招,方向对头、行动有力,就不会止于空想。中国迅速崛起,未必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