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一介武夫军阀,竟被誉为“武圣”,死后数万人送葬

原标题:一介武夫军阀,竟被誉为“武圣”,死后数万人送葬

一说起军阀,人们都会很自然的认为,那肯定是一个粗鲁蛮横的武夫,然而历史在有些地方却不是人们所想象中的。比如一位军阀,他出身秀才,熟读四书五经,温文尔雅,统率十几万大军,却依然谦恭自守,严于律己,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最终被日本人害死。这是怎么样的一位人物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此人就是出身北洋直系军阀的吴佩孚!与其他军阀人物不太一样,吴佩孚5岁就开始进入私塾读书,之后又学习四书五经。之后吴佩孚因家境贫寒,在蓬莱水师营当学兵,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之后登州府的考试中,高中秀才,位居第三。但因生活所迫,吴被迫来到北京,弃文从武,加入北洋军中,在曹锟的麾下。

一介武夫军阀,竟被誉为“武圣”,死后数万人送葬

影视剧中吴佩孚形象

之后,中国历史进入最混乱的时代,国内军阀混战,吴佩孚逐渐脱颖而出。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主权,将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当局却逮捕学生,吴佩孚闻讯后,通电支持学生,“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同年11月,日本军警在福州残杀中国学生,吴佩孚向当时的政府提出:

(所部)官兵屡经战事,实验颇深,以之敌日,纵不敢云券操必胜,亦绝不至甲午、庚子之失败。倘若中日交涉至不得已诉诸武力,届时(吴佩孚)敢请联合湘、粤、桂、滇、黔各军,力加整顿,备效前驱。

一介武夫军阀,竟被誉为“武圣”,死后数万人送葬

当时的军阀人物大多以个人利益为出发,不惜出卖主权,但吴佩孚对外义正言辞,以民族利益为重,得到广大人们的支持,就连当时的“新民学会”(领导人是谁,你懂得)都想吴佩孚致信,“近则湘人,远则国人,其视线已尽集将军之一身”。之后吴佩孚击败日本人支持皖系军阀,直系军阀掌控全国。

之后吴佩孚与张作霖发生矛盾,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张作霖被打的大败。吴佩孚成为当时中国声望最高的人,还成为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之后在吴佩孚的坚持下,最终与苏联达成协定,规定外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介武夫军阀,竟被誉为“武圣”,死后数万人送葬

吴佩孚饱读史书,虽然是个武人,但却一直以关羽、岳飞、戚继光为偶像,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坚持“四不”,即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不纳妾。为此他拒绝向外国借款,拒绝外国主动提出的“援助”,造成军费紧张,加上“倒戈将军”的临阵倒戈,致使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

在逃难过程中,他严守自己的“四不”原则,不接受外国援助,不进入租借避难。北伐战争后,吴佩孚下野,隐居北平。抗战爆发后,日本人百般拉拢,想让其“重出江湖”,但都被吴佩孚严词拒绝。1939年12月,吴佩孚牙疾复发,在经日本军医的“治疗”后,暴病身亡。

一介武夫军阀,竟被誉为“武圣”,死后数万人送葬

1940年1月,吴佩孚的灵柩出殡,北平数万群众送葬,在送行的匾额中,人们发现有“武圣”的字样。这个称号虽然有些过誉,但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大公报》评论道:

吴氏治军严肃,持己俭约,尤崇慕关岳之为人。关寿亭深陷贼营,心不忘汉,此与吴氏之晚节极相符合;岳武穆抗敌复国,志决身歼,吴氏虽未尝得此机遇,然其拒敌不屈,亦可无愧矣。其正气高节则凛然长存于天壤之间,永为中华民族之好男儿!

当然吴佩孚毕竟是军阀,也有污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吴佩孚派出军警进行镇压,造成40多名工人被杀,200多人受伤,这就是著名的“二七惨案”。斯人已逝,但关于吴佩孚的评价,却很难达成一致,他手上既沾有工农的鲜血,但也是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者。最后以吴佩孚的诗词《满江红·登蓬莱阁》为文章的结尾: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权堕,
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