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战争史料 > \

白先勇追寻父亲足迹

原标题:白先勇追寻父亲足迹

李怀宇

《仰不愧天》是一部文武父子的传奇。1950年12月,台南郑成功祠原址重修天坛,白崇禧在匾额题下“仰不愧天”。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说:“这四个字用在父亲身上,也十分允当。”白先勇自从1994年退休,便着手搜集资料,访问有关人士,预备替父亲写传,呈现父亲真实的一生。在《仰不愧天》一书,白先勇追寻父亲足迹,自述文学因缘。

白先勇重寻白崇禧的历史世界:“父亲生长在一个革命思潮高涨的狂飙时代,大清帝国全面崩溃的前夕。”北伐时期,白崇禧立下大功,重要战役,几乎无役不与,充分展示他战略指挥的军事才能,尤其是1927年“龙潭战役”,关系北伐成败。

抗战军兴,白崇禧提出对日抗战战略——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消耗敌人实力,作持久战。

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在抗战中可记之事甚多,几成传奇。白先勇还记录了一事:“父亲赴开封开军事会议,遭遇一段有惊无险的插曲。1938年1月10日,蒋中正由武汉飞开封主持军事会议,父亲与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奉命随行。至武汉机场,蒋对父亲说道:"最好二人各乘一机。"父亲知道蒋考虑敌机来袭,故有此议。父亲乘机先行,当日蒋之座机为"美龄号",父亲则坐C-46之运输机,当日下午三四时抵达开封机场。当时第二集团军刘峙因蒋将至开封主持军事会议,特坐镇开封指挥布置。为了保护蒋中正安全,刘峙竟想出奇招,通知防空司令部发警报,城内外居民闻警报纷纷躲避,道路自然清除。然而事前却忘了通知机场高射炮部队,致闻警不知为戒严而发,以为出现紧急情况,预备射击。待父亲座机飞临机场上空,高射炮队以为敌机临空,纷纷发炮射击。父亲在机中犹懵然不知,待飞机徐徐下降,高炮部队见机身国徽乃停止射击。父亲下机,刘峙趋前迎接,惊惶万状,道歉不已,一直请求父亲不要报告蒋委员长。父亲倒没有介意,幽了刘峙一默:"幸而你们的高射炮兵训练不精,不然早已命中机身了!如果命中,我不能再向委员长报告,既未命中,我也没有报告的必要了。"父亲果然遵守诺言,数十年未轻对人言。”

白先勇1952年从香港到台湾,离“二二八事件”不过五年,当时白先勇十五岁,在“建国中学”读书。可是白先勇在念中学以至上大学的年份里,常常遇到老一辈的台湾本省人士对他说:“当时要不是你父亲到台湾来,台湾人更不得了啦!”他们指的是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后,白崇禧以国防部长的身份到台湾宣慰,处理二二八善后问题。白崇禧在关键的十六天中,从3月17日到4月2日,救了不少台籍人士的性命。1947年在台湾发生的二二八事件,不仅是台湾史上,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个大悲剧。白崇禧处理二二八事件的基本态度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对二二八受难者,无论本省还是外省人士,都心存哀矜,希望息事宁人。吴浊流在《无花果》中记载:白崇禧将军在广播中发表处理方针,于是秩序因此而立刻恢复了。

多年后,白先勇阅读蒋中正在台湾时期的日记,发现蒋对白崇禧猜疑甚深,处处防范。当局对付白崇禧的策略,是将白崇禧的历史,如北伐、抗日的军功,当然也包括二二八事件时来台宣慰的成绩,消灭抹杀,企图将白崇禧在民间的声望,在民国史上的地位,撼摇更改。“要给父亲的宣慰工作一个公平全面的评价,则需有古史官齐太史、晋董狐的勇气与良知了。”白先勇感慨。

白崇禧于1966年12月2日因心脏冠状动脉梗死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关于父亲死因,两岸谣传纷纷,有的至为荒谬。起因为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治人员谷正文的一篇文章。谷自称属于监控小组成员,文中捏造故事,谓受蒋中正命令用药酒毒害父亲。此纯属无稽之谈。父亲逝世当日,七弟先敬看到父亲遗容,平静安详,大概病发突然,没有受到太大痛苦。父亲丧礼举行"国葬"仪式,蒋中正第一个前往祭悼。”白先勇写道:“蒋面露戚容,神情悲肃,当天在所有前来公祭父亲的人当中,恐怕没有人比他对父亲之死有更深刻、更复杂的感触了。蒋、白之间长达四十年的恩怨分合,其纠结曲折、微妙多变,绝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楚汉相争,大将韩信替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功高震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吕后、萧何设计残害于长乐宫。《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之”,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对人性了解最深刻的一笔。

(《仰不愧天》,白先勇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怀宇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