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古代打仗粮草问题十分紧急,主要是因为供给的减少和消耗的异常增加。
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不打仗也要吃饭是对的,但是不打仗有人种地,而一旦打起来仗,就没人种地了,而且一打仗就会产生无业流民!
首先是战争必然征兵,征兵必然导致务农人口的减少!在真正的大仗面前,常备部队根本经不起战争的消耗,要知道前线的人都是几万几万的死的,这些人死之后,兵员怎么补充?我们拿大家熟知的长平之战举例,按史书的说法,秦赵双方投入的有生兵力达到80万以上,而这80万是什么人呢?精壮年男性,这些人是打仗的主力部队,更是务农的主力部队,这些人有多少是战时征发过来的呢?长平之战将80万精壮年束缚在战争前线,试问谁来种田啊?没人种田谁来提供吃的啊?
其次是古代农业生产力低下,国家的存粮在战争初期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战国时期孟子有这么一句话“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可见农业生产的脆弱和低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大量的饥民。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战国时期每亩田的产量只有不到一百斤斤左右的粮食,这还是好收成的情况。那时候亩相当于现在三分之一亩,一石相当于现在五分之一石。根据李悝的说法岁收亩一石半,也就是三斗粮约和40斤。所以李悝要尽地利之教,使每亩地多产三斗六升,也就是82斤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数年来积蓄的粮草,会因为长平之战这样的规模的一次战斗消耗殆尽。战争抽调走大批劳动力后,必然造成后方粮食产量不足,这些留下的老弱病孺,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已经非常困难,要知道当时的生产工具及其粗糙,如果你见过用牛耕田的地方,你就会了解古代人民种田的难度之大!
然后是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大兵所到之地,往往伴随着人民的逃串。大批民众的逃串导致粮食生产再次下一个台阶,这逃串的饥民还要受到国家的照顾为其供给粮食,不然饥民就会演变成盗贼,在国内没有开战的地方进行破坏,再次威胁农业生产。还是以长平之战为例,上党郡数十万人民投靠赵国,这些人如何解决,留着就要养。这就造成,赵国在其后方缺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再为难民提供救济!消耗异常增加。
消耗为之增加,供给为之减少,那里来的粮草?所以题主的问题就变成了,打仗的时候“何不食肉糜”的问题!
最后粮食匮乏之后,国家打仗必定要征收粮食,怎么征?强征,人民都快饿死了强征必然导致国内混乱,向大户买,就会造成大户坐地起价,从而导致国家财政枯竭。就是孙子兵法说的“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公家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为了解决梁草问题,兵家有两种做法:一是扩大生产,就是屯田制,在部队所到之处进行屯田,增加粮食供给。二是取粮于敌,就是攻入敌国,掠夺敌国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孙子兵法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所以战争讲究的是兵贵神速,在存粮和常备军经得起消耗的情况下解决战斗,一旦成了拉锯战兵源和粮源就会成为问题!
相关文章
-
百年党史天天学
-
琼崖纵队司令员无军衔,副司令员都是什么军衔,谁的军衔最高
-
【周末读史】延安时期的纪律: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
-
一切用于封堵的铜墙铁壁都是可以打破的——湘江之战的启示
-
年初四:迎灶神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6日
-
中国最吓人的一本古籍:奇门遁甲(传说能降妖布阵/遁地)
-
中国古代玉饰等级制度化发展历程
-
唐宣宗与泾县水西寺——且说“风光”在水西
-
从船厂学徒到造王船技艺传承人
-
东北土著民族有多强,曾经七次问鼎中原,统治中国长达上千年!
-
技艺|传统壁画的制作和技法
-
周恩来多次检讨南昌起义失败原因 赞扬战友们的功劳
-
趣闻:白蛇传的故事为什么发生在杭州西湖
-
怀逸法师:在人们心中树起“英雄纪念碑”
-
李唐皇室血统之谜 李唐皇室有外野蛮精悍之血?
-
抗战时期,日本究竟盗走中国多少文物?日本至今不敢公布真实数字
-
这个德国人收藏的中国青铜器被盗,为何报警后却主动撤销报案?
-
十堰抗战老兵王玉祥走了
-
湖北一老农去世,后人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一张破纸,揭开其真实身份
-
《唐山大地震》角色更贴近原著 灾难场面略显做作
-
她是女大学生,后嫁给了开国元帅,第一个女儿饿死,二女儿是少将
-
毛泽东的两大战神林彪粟裕,军事上谁更厉害?
-
她相貌奇丑无比,因坚持做一件事,不仅被皇帝临幸,还被立为皇后
-
一百多个战士,几十杆破枪,此战令开国元帅名扬湘南
-
华野四虎,三虎享受中将军衔,只有他一人是上将军衔并官至副国级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不是糖尿病患者?
-
古人绝密隐私:古代女人来月经了怎么办
-
哪位将帅在抗日根据地“点将台”民歌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