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原标题: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时,曾对着当地基层领导们发出一著名的"耿飚之问":"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

这一问拷问着所有的党员们,党性是否永不改变?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否始终牢记心间?手中握有权力是否还能初心不改?耿将军为何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呢?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耿飚之问"的缘起

甘肃庆阳,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耿飚将军当年生活和战斗多年的地方,七七事变后耿飚所在部队就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产、训练、战斗,和国军顽固派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军民关系也处得非常和谐,战士们处处关心照顾当地农民,为他们解决问题,年年都帮助贫困农民们春种秋收。

有一次敌人飞机轰炸当地村子时,一老汉还没有转移,耿飚便不顾个人安危,在炮火声中冒死将老汉背进了防空洞。当地人都对这位优秀的将军感恩戴德,对红军们的事业更是全力支持,战争结束后,耿飚和夫人还经常来老区看看,慰问困难群众。

耿飚从中央领导岗位退休后再次来到庆阳,这一次当地的老百姓听说老首长回来了,都集结起来向将军告状,请将军主持公道。原来是当地的领导班子盛行官僚主义作风,办事不听人民群众的意见,独断专行,惹得众怒。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耿飚听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寻思着自己已经离休不方便为大家出头了,但这事又不能不管,于是他召集了当地的领导们,给他们讲了一个战争时期的故事:

那时部队里一个士兵由于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被按律执行枪决。

可就在行刑时,来了一群当地老百姓为这个士兵说好话求情,请首长枪下留人,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不能因此破了规矩,所以旅部并没有答应老百姓的请求。

老百姓们仍不死心,于是黑压压地跪倒了一大片,请求旅部让这位士兵戴罪立功。最后,旅部上下都被感动了,流着眼泪接受了老百姓的请求。那时候的党员全心全意关心群众,群众对部队的感情都很深,比亲人还亲,而现在呢?

有些官员手中一有了权力就忘记自己是谁了,腐化堕落,完全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党内的风气已不似往日可比,耿飚将军痛心疾首,才对那些领导们发出了上面的灵魂拷问,提醒他们该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党员。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峥嵘岁月时的文武全才

耿飚虽然出身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从小却读了不少书而且从他父亲那里学会了南拳、气功等很多本事,是个文武全才。

北大曾有位学者说他既能上山打猎、下水摸鱼又能出门谈判、回家做饭,这是对耿飚最为实际的评价。

作为一个略通文墨的战士,在长征路上那样艰难的岁月里,他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这九死一生的一天又一天,他还用缴获的照相机拍了不少照片。

西方记者斯诺对长征的了解和描写,很多地方都参考学习了耿飚的日记,甚至《西行漫记》里的许多照片都是出自耿飚之手。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而作为一个杰出的我军将领,杀敌打猎的本领更是让人佩服。在根据地搞建设那时期,耿飚率部队来到一处偏远山区屯田开荒。

为了保护群众和庄家,他们去丛林打猎,一个月下来竟然打了4只老虎、七八只豹子、上百条狼和狐狸还有上千只野兔!

去城里售卖得了不少钱,还将老虎皮送给了主席当礼物。耿飚强壮勇猛,上楼梯都是用脚尖一次跳四五级经常徒手杀敌,以一当十,湘江之战时,他率部队用一个团歼灭了敌人整整十五个团!这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耿飚同样足智多谋,北平能够和平解放就是由于他地下工作做得好,多方斡旋谈判,展露出杰出的外交才华使得解放战争的顺利告捷缩短了时间,也保卫了北平城免遭兵焚。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敢说真话的外交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功勋卓著的耿飚并没有留在军队里,而是被周总理安排到外交部。1969年,耿飚飞赴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地拉那出任大使。

在任期内他发现,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有求必应,这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能力范围,使我国自己的人民勒紧了裤腰带但换来的却是阿尔巴尼亚国内的肆意浪费,这让他十分难过。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社会主义明灯,在当时没人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否则要被关起来送进监狱的,且是危险的。

耿飚也是游移不定,经过几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实事求是说真话,并且做了最坏的打算。

他先是写信给主管欧洲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使得意见很快传回国内,周总理亲自接手向主席报告,主席看了信后,大加赞赏:"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耿飚再次顶住压力不顾个人安危,选择了一个共产党员该有的担当和使命。这种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是从革命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耿飚的直言不讳最终被中央采纳,中国援外工作的一些既定策略也随之改变。

开国名将耿飚晚年下乡,当地百姓都来向他告状,请他主持公道

耿飚将军这一生,91年的岁月年华里他做过很多工作,可谓丰富多彩。

但他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干一行爱一行,国家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他不光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还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工作忘我,以身作则,赢得了许多干部和职工的好评,人民更是信任他,依靠他,知道只有这样的领导才是真真切切会为群众利益争取的人。

所以庆阳的那些老百姓一听说他要下乡过来,就如看见了指路明灯般的聚集在他身边请求帮助。

这样的场景也只有在老一辈革命家的身前能看到了,著名的"耿飚之问"犹如悬顶之剑检测着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初心。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