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是怎么走出来的?
中国古代皇帝都有提前为自己修建陵寝的习惯。虽然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想尽各种办法求仙问药,但是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没有人能够获得永生。
一般来说,新皇帝即位之初就要对自己的陵墓进行选址、设计和建造。皇陵的建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复杂程度不亚于现代人们修建一座三峡大坝,需要动用几十万人的工匠和劳力。
修建皇陵
修建一座皇陵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有些皇帝甚至还没等到陵寝建好,他自己就先一命呜呼了。
皇帝死后,新皇帝就会为老皇帝举行下葬仪式。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他们会像对待自己的生前事一样对待自己的身后事,都希望把自己生前最喜欢的东西带到地下去。新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也会想方设法为老皇帝准备尽可能多的随葬品。
地宫大门
所以,历代皇陵里面的奇珍异宝众多。据说,“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被唐太宗带进了自己的棺材里,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而民国第一大盗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所获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价值连城。
在古代,自从有了厚葬的习俗,就有了盗墓这一行当。大户人家的祖坟往往成为盗墓贼光顾的对象,历朝历代的皇陵更是令盗墓贼垂涎三尺。
在这种情况下,皇陵防盗就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相传,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墓贼光顾,生性多疑的曹操精心布置了七十二疑冢。成吉思汗做得更绝,“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平如平地。”
定陵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有些皇帝还会选择杀掉参与修建皇陵的工匠们。秦始皇死后,他的皇陵修建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但是地宫里面仍有数万名工匠在施工。为了防止工匠泄密,秦二世下令将这数万名工匠全部杀掉,永远尘封在地宫里,成为秦始皇的殉葬品。
后来,随着文明的整体进步,很多皇帝便不再选择杀掉参与修建皇陵的工匠。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古代皇陵为了防盗,封闭地宫的石门在外面是没有锁的,通常把锁设置在了地宫里面。既然把锁设置在了地宫里面,就肯定需要留下一名工匠在里面关门上锁。当他关门上锁完毕之后,是怎么走出地宫的呢?
事实上,古代的工匠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专门留下一个人来上锁。古代工匠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彻底封锁地宫。
石球
一是利用巨大的石球。工匠们会在地宫石门的内部做一个斜坡,斜坡向下对着石门,然后在石门的门槛处凿一道沟槽。斜坡上面放一块巨大的石球,用敞开的石门支撑住。等到关闭地宫时,所有人都走出来,然后从外面关闭石门,这时巨大的石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滚动。等到石门关闭,石球也正好落在沟槽处,而且恰好挡住石门。这样外面的人就再也打不开地宫了。
自来石
二是利用自来石。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定陵进行了发掘,发掘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便是如何开启地宫里的两扇石门。工作人员发现,定陵的石门是从里面反锁的,石门被一根长条形的“自来石”结结实实地顶住,外面的人根本打不开。
拐钉钥匙
不过后来,考古工作者在文献资料中得到启发,利用“拐钉钥匙”顺利地打开了石门。没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也有破绽。
与自来石相比,或许巨大的石球更加靠谱。
相关文章
-
精品推荐-开元通宝
-
洛阳钱币史话||半两钱:秦统天下得推行货币发展里程碑
-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巅峰之作,这个词原本代表具有神通的八类众生
-
张择端是哪个朝代的人?
-
乌克提纳翼龙:北美翼龙类(第三对牙齿硕大/长15厘米)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阴谋
-
中国人在古代都如何过生日?
-
古代上朝时没有普通话,都是方言,皇帝能听懂吗?这里告诉你答案
-
古代的老子,鬼谷子和徐福他们究竟是怎么消失的?这下真相大白了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12日
-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惹慈禧不满?
-
情到深处泪自弹 战友“空难”周恩来悲哭哀悼
-
中原突围时皮旅的三位团长,都是开国少将,一位后成上将
-
大清朝第一悬案:谁谋杀了康熙
-
别被英雄主义所蒙蔽,真实的三国有多残酷?
-
【家风家训】古时文人家训
-
美甲龙:世界上最强食草恐龙(体长7米/可捶杀食肉恐龙)
-
轩辕黄帝麾下七位神将分别是谁 他们分别有哪些本领
-
未解之谜:项羽的30万大军为何还挖不动秦陵
-
蔡元培简介: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
1949年新中国的国号不能用这个“简称”
-
他在祖坟挖出一神物,多次躲过日军搜查,曾当老蒋寿礼,现成国宝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北宋毕昇(借鉴前人拓印方法发明)
-
此将首战云山城,转战临津江,牺牲后吴信泉将军送他回国安葬
-
老祖宗的忠告:“喂狗别喂饱”是什么意思?其实后半句才是重点
-
和荆轲一起刺秦王的小伙伴,身世比荆轲显赫,为何见了秦王打哆嗦
-
为何韩国人贴春联是白纸黑字?
-
原角鼻龙:英国小型恐龙(长3米/最原始虚骨龙类)
-
宣城铸钱史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