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好的招生简章,每个年轻人都该看的剧,觉醒年代yyds
很长一段时间里,“民国”这个词,或代表了十有九悲的爱情悲歌,或代表了封建传统的瓦解丑态,或代表了歌舞厅中繁华将尽的灯红酒绿,抑或代表了军阀乱战的辉宏霸气。
这些固有的观念大多是年轻人们从一些影视剧中抓取而来,也逐渐成为其热议的重点,于是,他们认为,年轻人只喜欢这样的历史。
直到《觉醒年代》的到来,有人幡然悔悟,原来他们不是不喜欢,他们只是不喜欢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喜欢昏昏欲睡、老师耳提面命的考点、不喜欢让人只能靠想象的伟人形象。
幽默的开辟者
“我要当众亲吻他。”
这是陈独秀在《觉醒年代》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
甚至还被观众们配上了十分传神的表情包。
《觉醒年代》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人物的立体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对一些物的设定除了历史上那些刻板的印象之外,必须要添一丝“人气”。
所以我们看到了,《觉醒年代》“调皮”的一面。
从第一集陈独秀的开场开始,一头乱发,邋里邋遢被学生打骂,到海上讽刺邹永成“愤然跳进黄浦江自杀,未遂啊?”再到陈独秀为梁士诒一伙取名“礼义廉”——“无耻”,仲甫先生这个人幽默且直率的一面就立住了。
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这段时间其实笑点是最多的。
毛头小子成为文科学长加上新文化领袖这个身份,让守旧一派相当反感。
不管是开会之时,钱玄同和黄侃属于文人间的争锋相对。
还是辜鸿铭一行人和陈独秀一群人的明争暗斗。
在有燃点的地方,总能找到笑点。
最为知名和轻松的地方,就是陈独秀一家人的相处方式了。
从延年、乔年一出场,扛着一百来斤的重物,在观众心揪起来之时,乔年裤子一掉,气氛顿时变成观众哭笑不得。
前期,陈独秀和陈延年、陈乔年只要见面,音乐就会变得轻快调皮,就算是两个儿子拿青蛙恶作剧端上陈独秀的饭桌,最后也是以欢快的氛围而结局的。
更别提后面高君曼、陈延年、陈乔年自然而然把“封建大家长”一词安在陈独秀身上了。
后期,蔡元培先生、胡适教授、鲁迅先生,甚至不讨好的吴炳湘、张长礼、张丰载都贡献了不少笑点。
我们很难想象那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会有这样一面。
或许是编剧的私心,或许是真实的历史,但是我们确实领略到了伟人们的幽默,在看剧的时候,对节奏的把控也表现得非常好。
不过,这部剧毕竟是一部正剧。
悲壮的觉醒者
他们出身不凡,满怀学识。
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觉醒的人。
他们是我们的先辈,留存于世的时间却比我们少得多。
这样的人,那样的时代,他们的觉醒显得如此的悲壮。
《觉醒年代》讲的是1915年到1921年的故事,也就是说,并没有拍摄到后期真实历史上比较残酷的一面。
不管后期世人评价几何,方向错误或是分道扬镳,我们在《觉醒年代》中看不到。
我们看到的,只有他们伟大的一面。
并且,我们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当陈独秀和李大钊第一次见面时,陈独秀这样问守常先生:“我正在找(一条新的路),守常,我欣赏你的见识和才华,你愿意和我一起吗?”
回:“为中国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我愿意!”
救国,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现代史考卷上必不可少的凑分字眼。
对他们来说,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生死,早已不是值得他们深思熟虑的问题。
从前的我们确实不知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青年》对当时的中国真正意味着什么。
或许知道,但不深刻。
但是当新文化运动的大潮随着《觉醒年代》缓慢的步伐缓缓铺开时,我们知道了,民众的思想觉醒对整个中国来说是多么重大的意义。
当剧集进行到1919年之时,每个观众的呼吸都不自觉地屏住了。
我们知道,五四运动,只是一个导火索。
从北京大学的学生,到整个北京,到上海、广州、湖南,再到整个中国,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很宏伟,也很悲壮。
当时的人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去抗议,去争夺一个本应该属于战胜国的荣誉,何其憋屈。
古语有云:百无一用是书生。
读书人自嘲: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觉醒年代》告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风骨,高风亮节,无惧,无畏。
李大钊:“我李大钊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其犹未悔,虽千万人吾往矣!”
无畏的牺牲者
看《觉醒年代》时,说实话,观众的心都是相当沉重且悲伤的。
为何沉重?
因为每个人物,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都知道,定格在哪一天,哪一刻。
为何悲伤?
因为他们是倒在黎明前的人。
守常先生对仲甫先生说:“仲甫兄啊,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吧!”
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但是他们做到了。
或许是为了照顾到场外观众的小心脏,或许是为了让整场电视剧的节奏拉满,导演和编剧们很“体贴”的没有拍摄出来一些伟人的牺牲,但是几乎在每个人的最后一个镜头,底下会出现几行小字。
姓名、身份、烈士、牺牲原因,年龄。
如同教科书上一样简洁明了,却再也不会让人食之无味,看之犯困。
其中大多数人,没有活过40岁,甚至没有活过30岁。
其中有几位的牺牲非常让人印象深刻。
一位几乎没什么戏份的人物,易白沙。
他恨极了当时的社会,虽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在短时间内没有看到结果时,他消极、悲观,最终投海而死,也与开头陈独秀在易白沙面前讽刺邹永成“革命者怎能轻言自杀”相互交映。
他曾这样说:我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
《觉醒年代》的第一位牺牲者:郭心刚,原型为郭钦光,因巴黎和会失败,让本就身患肺病的他,急火攻心。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为国家奔走呼号,最终急病交加,身心俱疲而逝世。
《觉醒年代》的第一位牺牲者:郭心刚,原型为郭钦光,因巴黎和会失败,让本就身患肺病的他,急火攻心。
即使这样,还要为抗议奔走呼号,最终在急病交加,身心俱疲的情况下逝世。
他这样说过:你们要救救这个国家,救救这个民族。
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被叛徒出卖,受尽酷刑,却没有吐露出一字一句,牺牲时间仅相隔两年,都还未到30岁。
乔年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李大钊先生于1927年牺牲于绞刑架上,生前曾遭受拷问但将全部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牺牲之时年仅38岁。
李大钊先生于1927年牺牲于绞刑架上,生前曾遭受拷问但将全部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牺牲之时年仅38岁。
他这么说:“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我们就这样,从绝望走向了胜利。
他们死时,想的都是要怎么救救这个国家,百感交集,心绪万千,却是丝毫没有后悔和畏惧。
结语
因为《觉醒年代》的中心大多数是在北京大学,所以这部剧也被称为“北京大学最好的招生简章。”
《觉醒年代》无意中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中,就连剧方都不认为这部剧能吸引到很多年轻人来看,但是,这部剧的绝大多数受众都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
有人感慨:要是我们小时候有这样一部剧该多好。
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前如此,现今亦然。
相关文章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暴君自比太阳,臣民却声称愿意和太阳同归于尽
-
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学习
-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下)
-
鲜为人知,周恩来右臂第二次意外受伤内情
-
秦帝国突然灭亡档案解密 大秦帝国为何倒塌
-
第一次见到她时,毛泽东说:终于一识你的庐山真面目了!
-
火车是谁发明的?史蒂芬孙创造火车最早雏形(蒸汽机车)
-
三国之前是什么朝代?
-
三把刀:将兵器戴在发髻上的女人们 | 传统的服饰
-
战史今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发表抗美援朝宣言
-
明朝差点就搞出核弹来了:纯属谣传,只是爆炸堪比原******
-
俞晓群︱五行占:赤眚赤祥之民有怨心
-
郑板桥: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
古代人出趟远门,代价很大,甚至危及性命
-
开国将星仅存12颗,今年已有三位开国名将逝世
-
三月三丨一江春水暖,一世爱相伴
-
“3·15”说说江苏历史上那些诚信故事
-
【党史百年天天读】3月18日
-
秦二世的母亲是谁?无从考证(史书无记载)
-
班超是什么时候出使西域的:不知具体时间( 永平十六年)
-
新城区解放门街道向“解先生抗疫尖兵”授予胸针
-
少昊金天氏政权简介
-
【图集】周恩来:党性修养“严”而“实”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佛学基础丨人天行果——五戒
-
历代王朝与蛮夷和亲时,为何只见公主出嫁,却不见迎娶蛮夷公主
-
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为何地震三年后才允许被报道?
-
她是毛泽东最早牺牲的亲人遗书中这句话让人动容
-
二郎神与根达亚文明有关系吗?传说根达亚男子有三只眼
-
他是周恩来的弟弟,曾帮哥哥解决大麻烦,后被保护性地关押七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