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战火流离,人民自顾不暇,为何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大家好,我是来自刘宋政权的一位中医学徒。自幼跟随着先生,走南闯北。他最为精通的就是儿童病的治疗,技术高超,可谓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自从曹魏时期,儿科学术就走上了飞快发展的道路。
在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突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那个时代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古代,医疗技术并不如现在发达。而且,婴幼儿的早夭率居高不下。
为此,可把先生们愁坏了。但南北朝时期,虽然战火流离却也因祸得福的导致了婴幼儿学科飞速发展。那么,这个时间节点为何是在魏晋南北朝而不是其他时期呢?
一、理论与实践非常全面的儿科学术
《小品方》''凡人年六岁以上为小,十六岁以上为少''。关于中医儿科,当时的人首先开始从年龄上有了明确的界定。在我们那个年代,认为凡是不满六岁的都是婴儿,六岁到十六岁之间都是小儿。要知道,后世的中医基本都按照这个年龄来划分。
1.临床医学的快速进步
现在总是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在我们南北朝时,也是如此。大家对于一些儿童的疾病,都非常重视。而且,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不行,很有可能人会因为发烧或者感冒而去世。尤其是婴幼儿,他们的抵抗力本来就弱,很容易招致各种病毒的伤害。
当时比较常见的病症有天花,小儿惊风以及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邪,以及夜啼还有盗汗等诸多病症。要知道,一直到了清朝初年,还有很多人因为天花而去世。而康熙皇帝就是因为得了天花,而后又痊愈了所以才能成功登上帝位。
这些皮肤病的初次进入医药学家视野,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医葛洪在他的著作中,把这些皮肤病的流行性以及难治愈性写的非常全面。并且,还记载了多种治疗方法。而且,还破天荒的开启了提前防疫之路。
当时可谓是医药学家辈出,除了葛洪还有西晋时期的皇甫谧。他提倡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儿童的惊痫问题。还有陈延之,精确的认识到了疳病问题的所在、既然是先天缺乏营养,那么就要通过后天的中药材来弥补,比如人参还有鳖甲等大补之物。
2.医药术与玄幻之术相结合
当时的很多病症,并不是单纯依靠药物或者针灸就能治愈的。所以,中医们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经验对症下药,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之策。《小儿门》''故以小儿至十岁,衣裳不可露,八九月尤为忌之''。
那时候先生们一致认为,有一种叫做姑获的鸟。它们只有雌性,而没有雄心。每到阴雨天的时候,就喜欢到处散落羽毛。而只要它的羽毛,接触到了婴幼儿的衣服,那么他们必定会因此而产生疾病。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在院子里晒小孩子的衣物。
尤其是晚上,即使衣服没干,也会把它们收到屋子里来。就是害怕羽毛落到衣服上,然后孩子受惊。此外,在婴幼儿的饮食方面,先生们也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比如不能食用带有狐臭味的母乳以及要在孩子出生三日以后让其食用朱蜜以便稳定情绪。
还有,一定要注意饮食方面的循序渐进,否则就会把脆弱的脾胃破坏掉。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婴幼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是很有突破的。
二、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与融合
我认为不论是中医还是哪个学科,都需要博采众长。有些人自己虽然术业有专攻,也非常的精通自己的专业,但是都会遇到一个瓶颈期。
如此一来,想要再获得进步,就非常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交流。大家把各自的经验,都分享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便能促进自己的进步。而魏晋南北朝的儿科临床之发展,也是因为南北方面的交流。
1. 因祸得福,在被迫辗转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自从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就从未停止过。先是黄巾军,又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再是三国时代,好不容易到了西晋,接着又爆发了八王之乱。而后就是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很快,又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在这些年中,战火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很多人为了躲避战乱,就开始往相对和平的地方迁移。而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小有成就的中医。这些人可能是从南方到的北方,也有可能是自西往东走。因此我觉得,魏晋南北朝的中医发达和战乱流离是分不开关系的。
因为可能这个人精通针灸而那个人精通药材的选用,另外一个望闻问切的技术很高。当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互相交流经验。这些人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多,经历的事情也不少。大家把各自经历的病症以及治疗经验,互相结合一下,自然就会有所突破。
2. 东汉末年的医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蹴而就的。如同魏晋南北朝时儿科临床的发展,其实也是踩在了先辈的肩膀之上。就像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创作的《伤寒杂病论》,刚一问世,即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随后,西晋年间有位叫做王叔和的太医,他又对这本书加以整理。我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儿科医学进步如此之快和这部《伤寒杂病论》密不可分。它为后世提供了非常精细的理论指导。
那个时候还出现了变蒸学说,这样的理论。在我看来,如果缺乏这些书籍的指导,全凭那些医药学家们自己的钻研,也是无法到达如此成就的。他们先是吸收千人的经验,而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聚在一起的时候,在互相交流。
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感觉,在那样的社会,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奴隶。当然,这句话说得太过绝对。但是儿童的早夭率居高不下,而且因为战乱人口锐减。这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
就是说,一方面人员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出生率又没有提高。如果大家生下来的孩子,都因为得病而早早夭折,那么自己的国家该如何发展,税收又该怎么提高,士兵又该如何招募?
1.统治阶层的支持和百姓心中的企盼
所谓医者仁心,那些中医先生们看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被病痛折磨的体无完肤,感到深深的愧疚。而统治者,看见自己的子民数量没有得到补充,也有着很多的担忧。
如果大家还未活到成年,就匆忙离世,一个国家就没有了新鲜血液的输送。百姓们看着自己拉扯起来的孩子,还未成年就走了,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异常难受。
我认为,其实这是实际情况在倒逼着儿科医学发展。在此之前,儿科临床医学虽然有,但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规定的治疗方法。所以,治愈的几率不大。而战争的频繁发生,使得人口下降非常明显。
不论是谁,也无法接受。但是谁也不能避免作战时的伤亡,所以就应该从源头抓起。让那些孩子,可以健康的长大。那个时候,若是没有这些医药学家们刻苦的钻研和心怀天下的仁爱之心,不知会有多少孩童无法长大。
2.魏晋玄学的推动作用
在司马篡曹以后,朝野内外兴起了一股玄学风潮。当时也涌现出很多关于神学的著作,还有一些志怪小说集。比如《搜神记》、《列异传》还有《异苑拾遗》。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用常理难以解释的事情。
而玄学对于医学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比如上文所赘述的当时孩子的衣服不能在外面晾晒,是因为姑获鸟。至于有没有姑获鸟不好说,但是飞禽动物身上所携带的大量病菌如果落到孩子的衣服上确实容易对他的健康产生影响。
除了本土的宗教以外,佛教对于儿科的贡献也很大。因此我认为,不能把不知道的东西就简单的归结为迷信。因为它们的确可以为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心里寄托也好,真实有用也罢,总之不能不信也不能尽信。
结语
魏晋南北朝的确是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当时死亡的人口不计其数。但是却无意间促成了南北方的文化融合,这其中也包含了医疗经验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再互相分享,经过整理,就形成了非常系统的儿科临床实践。
相关文章
-
民国名震天下的三大女流氓 心狠手辣叱咤风云
-
狗在古代战场上都有什么作用?
-
陆姓起名: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
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礼仪兵器——戟的发展简史!
-
苏东坡最豪气、最狂、最有江湖地位的一首诗,其中两句,脍炙人口
-
宝掌和尚真实年龄1072岁?宝掌和尚有科学根据吗
-
四大美人谁最美?貂蝉吗?来看看描写她的绝美诗词
-
四大神兽死了哪三个 这些神兽为什么会死原因是什么
-
全国几千个姓氏,这个姓堪称第一大姓,如今人口过亿,是你的吗?
-
中国十大谋士排行榜,刘伯温诸葛亮没进前五,第一无可争议
-
中国有一奇怪地区,凡是在这里建国的,皇帝都不会超过2任
-
“天路”铸丰碑——追忆“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
孝文帝迁都背景与影响 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解密
-
子婴为什么能杀掉赵高:时机和对人性的了解(赵高有求于子婴)
-
限古令不可怕,可怕的是清朝剧继续扎堆
-
挡住无数盗墓贼的乾陵墓道口,是如何发现的?
-
二战德国有条鲜为人知的“内部疆界”,任何人都不能私自跨越
-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洪太尉放出“天罡地煞”该褒还是该贬?
-
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
-
野史趣闻:北宋男人为何爱戴花?
-
《水浒传》中的神来之笔——扈三娘就是封建社会成功女性的缩影
-
200多公里地道,使美军损失2万多人、5000多坦克,越军却引以为傲
-
俗语:穷不信四事,富不交两人,是哪四事哪两人?古人的肺腑之言
-
史上最大胆的嫖客,不仅给皇帝戴绿帽子还留词一首传到至今
-
征方腊一役,梁山泊剩了二十七个囫囵身,活下来的人是否善终了?
-
常德人文地理丨水城常德(四):商周秦汉时,古城常德一面枕江,三面临湖,水波连天,浩浩淼淼……
-
著名的秋收起义中,走出来的一将一帅,分别是指哪两位开国将领
-
杨志:做官不易,路径不对、投资强度不够等等,都会血本无归
-
敬亭山缘何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