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报”和“萝卜字”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新闻工作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因地制宜,用各种“土办法”坚持出版发行报刊,为巩固我党的舆论阵地、推动我党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01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俘国民党总指挥张辉瓒部下9000人。后在东韶地区又将国民党第五十师歼灭一半,余敌纷纷溃退。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胜利。
但如何让更多的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群众分享这一喜讯却成了难题 ——当时红军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连几张普通的纸都没有,更谈不上印刷“战地快讯”了。就在红军负责宣传的同志们苦思办法之际,红四军中有一位名叫郭小才的宣传干事突然从“红叶题诗”这一典故中得到启发。他找来一大摞叶面宽阔的油桐树叶子,用毛笔写上“红军打胜仗、活捉张辉瓒”的新闻内容,并迅速分发到红军各宣传部门中去。各部门立即仿制,不一时制成了“油桐树叶报”分发下去,立即受到当地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喜爱,被争相阅读。看到树叶报纸上红军胜利的消息,根据地军民欢欣鼓舞,宣传部门的同志纷纷称赞郭小才精明能干。从此,以树叶为纸的宣传工具在红军中广泛流传开来。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珍贵的报纸没有留存下来,其创始人郭小才也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02
1940年,为巩固华北与华中两个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加强对冀鲁豫三省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我党成立了以今濮阳市属各县为主体的冀鲁豫区党委,其中,南乐、清丰、内黄、尚和、卫河、顿丘、高陵等县划为冀鲁豫一地委。冀鲁豫一地委办有一份蜡纸油印的《反扫荡报》。为了醒目起见,《反扫荡报》的文章标题一般选用大字刻写,由于条件艰苦,搞不到质量好的蜡纸版,在印刷到大字标题位置时,蜡纸版往往出现断裂,影响报纸的印刷质量。
为了克服此项困难,负责刻写的柳朝琦积极开动脑筋,在身边寻找“替代品”。他先尝试了用木料、红薯片等材料刻板,可是木料刻板费时费力,红薯片则因黏性太差不易着墨。经过用身边物品的多次试验,他发现白萝卜片刻字既省工省时,印刷效果也较其他物品好。于是开始“大规模”刻制。开始时,柳朝琦把白萝卜片刻字用于单色印刷,后来还尝试着进行套色印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项“研究成果”保障了《反扫荡报》的印刷出版。1941年7月,柳朝琦调冀鲁豫日报社做内勤工作,后改任外勤记者。1943年12月初,柳朝琦在前线采访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党史天天学↓↓↓
相关文章
-
加强人才培养注入新鲜血液
-
淮海战役时,粟裕堪比韩信,这个人则是萧何,功劳更大
-
台湾民众登长城感慨: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一分子
-
他才是三界第一,若不是为了自由,鸿钧老祖也得低头做他小弟
-
最有趣的10则对联: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
“五亿探长”之死:香港黑社会的王,地下港督末路
-
古代人不爱吃猪肉但为何字里都有猪
-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
古人讲:“父不进子房”,下半句更值得深思、可惜十人九不知
-
马里夫龙:蒙古大型甲龙类恐龙(长6米/生于9900万年前)
-
瞰中国|齐鲁大地曲阜尼山圣境纪念千古文圣
-
巧合角龙:大洋洲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1.12亿年前)
-
晋文公伐曹的原因:“雪中送炭”竟救了僖负羁
-
除夕周恩来邓颖超为何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和肉包子
-
此人被用敌副总司令交换出狱,因总理一句话逃过空难,后成副国级
-
坏了女孩清白的段鹏,为何没有被撤职处理?不看看李云龙为他做了啥
-
涿鹿之战是真实发生的吗 逐鹿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
这个样貌羸弱、外表邋遢的糟老头,为何能和孔子相提并论?丨跟着青榄学古文·生活情趣篇·NO.23
-
什么是《唐律疏议》,它为何在我国法律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
开国上将许世友晚年回忆,如果他来指挥西路军,一定会打趴马家军
-
揭秘:郑成功父子三次欲出兵菲律宾因何失败
-
湖北一农民拿出红军欠条,85年前借出400大洋,现在能兑付多少钱?
-
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赵高的阴谋(害怕官位不保)
-
农村俗语:“五树进宅,人穷家败”,指的哪五种树?有道理吗?
-
花蕊夫人指谁 花蕊夫人的故事
-
讲座纪要|张居中老师:贾湖遗址的研究与发掘、贾湖骨笛发现与研究历程回顾
-
她1952年被评定为8级干部,后却43年一级未升,背后原因令人动容
-
他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晚年扫了十几年厕所
-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