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莾是不是现代人穿越到汉朝的?
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个1992年5月在扬州市邗江县出土的汉代王莾时期的青铜卡尺。人们由此产生一个疑问:汉代怎么会出现现代形制的卡尺?或者,王莾是不是从现代穿越到汉朝的人?
其实,产生这种疑问,源自"博物馆思维"和"刻板偏见",以及"自我中心"的骄傲心理。
过去的世代,有很多东西都消失了。有的记在了书上,有的可以发掘出文物,有的却既没写在书上,也没有东西埋到地里等着发掘。所以我们知道一个词"灭绝"(动/植物界),或是"失传"。
动物、植物,因为人们的过度捕杀、采刈,会走向灭绝。如果能记在书上,人们可以知道某年月日某物因何原因灭绝了。但若没记在书上,后世的人或者可以从化石中能见到这些灭绝的生物,而没有留下化石的生物,灭绝后就好像从来没有在地球上存在过一样。
民间有很多东西都已失传或濒临失传。有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有的却直接失传了。而那些受保护的非遗,又能存在多少时间?
试举几个简单的例子:1990年代曾流行过一种通讯设备--BP机。如今,年轻人里,有多少人听说过这种设备,有多少人见过这种设备,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工作原理?
1980年代之前,农村种麦子都需要一种设备--耧车,有的地方简称为"耧"。它是一种非常精巧的木制农具,用它来播种有个专门的术语"耩"。耩地时,需要有一个来捉耧--用手扶着耧车,这需要一定的技术经验。前面需要两三个人用绳子拉着走。
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见过这种耧车?有多少人拉过这种耧车?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并亲眼见过它的操作?有多少木匠还会制作这种农具?
这样短的时间里,我们的生活中淘汰过多少东西?又有多少东西都写在书上并流传下来?
当然,现在是有博物馆了。但古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连生命都不一定有保障,何来要何在一些"没用"而被淘汰的东西?
由于时代的远去,古代很多东西留下来的有限,出土的也有限,所以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并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古代的全幅的生活场景来。加上多数人都没有大量地阅读古代史籍,对古代的知道就更有限。
而现代科学的发达,会使我们有一个看似正确其实可能是错误的印象:现代比古代发达,古代比现代落后。
这在一方面或许是事实,但当我们这样说时,我们对古代生活的各种细节又知道多少?
所以,这出于刻板偏见,和一种自我中心的骄傲心理。
另外,是出于博物馆思维。
所谓"博物馆思维",是指一件古代的东西,出土后进入博物馆,它被当成陈列品来陈列展出。但是它脱离了它所处的古代的生活环境,放到现代被孤立起来看待。当人们看到这些展品时,或者认为不过如此,或者惊为巧匠之作,都是在物品脱离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之后、被孤立在博物馆里、被人以现代认知去品评,那么品评的结果有时是公正且接近历史事实的,有时却是自以正确其实是错误的。
看一个物品,较为公正的方法是把它放到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看。这就需要了解大量的历史资料。但即使这样去了解,对于历史的真实而言,我们所知的可能也不过是一知半解。因为历史的真实已成为永不再来的过去。
这就像读诗。有些人喜爱古典文学,所以喜爱读诗。但其作法是爱诗就只诗。
其实,古诗产生于古代,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会涉及到很多生活的细节。如果只读诗,或参考一下注释,所知的只是文字的,以及文学上的。对于诗中有些意境和奥妙之处,是无法体会的。
所以,读诗的人,也应当读史,读古代笔记。如此,才能把诗放到一个较为合理和历史环境中来读,所感受到的意境、情绪、历史的广度等方面,肯定和只读诗是不一样的。
正是由于刻板偏见、自我中心的骄傲心理和博物馆式思维,当我们看到汉代的青铜卡尺时,就难以相信这是汉代的东西,甚至还幻想着王莾是不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
除去古籍中那些带有神话色彩或过于夸张不靠谱的记载外,我们在古籍中能发现很多能力出众的人干的出众的事。不论是政治,还是科技,或是农业,或是其它,各方面都有异于常人的能人干出与众不同的事。
当我们面对古人中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时,就会认为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甚至还要安到所谓的"外星人"身上。
因为我们"觉得"古人愚昧又落后,所以那些东西不可能在那时出现。
问题是,我们真的对古代的生活细节了解吗?
别的不说,以前有不少古装影视剧在表现唐代长安城时,竟然都是满街的小贩和吆喝声。这才叫穿越,这才是把《清明上河图》搬到大唐好不好?大唐的长安,最外是总的城墙,内部都是一坊一坊的划分,都有各自的坊墙;坊同的院落都有各自的院墙。一到晚上就要宵禁,夜里乱走,被武侯捉到轻则打一顿,重则打死也是白死。
所以,都是人,凭什么现代人能弄出游标卡尺来,古人就非要打死也弄不出来,一旦古代有,就成了王莾是现代人穿越过去之后,把现代知识带给古人的?
如果我们的历史"知识"多数都来自想象出来的、存在许多错误的古装影视剧的话,再来说王莾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就显为草率了。
那是您和一些古装影视剧"穿过"了,而不是汉代的王莾穿越了。
----------
本文为江渚小阁原创,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
她出身平民被召入宫,因得罪画师不得皇帝宠爱,后来却名垂千古
-
贾家抄家后的故事,不但两人荣华富贵,王夫人还落入贾环手中
-
成吉思汗从小怕一畜牲,铁木真定亲时,父亲特意再三叮嘱此事
-
周恩来周密部署飞赴西安开展谈判
-
武则天发明的“玉女登梯”到底有多恐怖
-
盗版书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 盗版书起源追溯
-
康有为鲜为人知的16年环球之旅:娶17岁美国华裔姑娘
-
历史上真有鬼谷子这个人么:原名王诩(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
和珅和乾隆的十公主是什么关系:公媳关系(乾隆宠爱非常)
-
为何古建筑檐角都翘起?古人道破玄机
-
他是最后的中顾委常委,安徽的老省长,一封报告震惊中央,却被打为反党集团
-
此皇帝临幸过五千多嫔妃,留下数千位子女,发展到如今有百万后裔
-
【百年党史·天天课堂】党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
溥仪退位后,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娶漂亮的宫女?都很现实
-
千年敦煌壁画中的新年“仪式感”:踏歌纳吉聚会宴饮
-
开国中将吴法宪,晚年被判入狱17年,出狱后,过得怎么样?
-
康熙皇帝死因解密 康熙被毒死说法是真的吗
-
真实历史的大理段氏和姑苏慕容,竟相爱相杀了几百年
-
郭沫若为研究历史请溥仪当助手,溥仪的回答却令他无话可说
-
70年了,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 “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③
-
传说中“金丝软甲”刀枪不入,古代将领为什么不穿上阵前杀敌?
-
【图集】周恩来:党性修养“严”而“实”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35年前,老山前线越军遭到惨败,损兵折将3300多人
-
阿姬曼·芭奴还原图 阿姬曼芭奴长相如何是什么样的人
-
隋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
奇怪!四川三星堆是中国的,但有人为什么说它不属于中国文明呢?
-
大白读史|古代的动物保护
-
李白一篇溜须拍马的诗文,为什么却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
渡江战役1949——接管赣东北,组建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