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来迎立春,春盘春酒年年好
新华社天津2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2月4日,正月初四,时值立春;巧的是,这一天恰值我国一些地区按照传统习俗,迎“灶王回家”。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年”的起点与终点,一般是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或正月十六“残灯末庙”。但“过年”的举动,大都从腊八或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无论如何,中国的春节应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节日。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罗澍伟说,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古人对春天寄予厚望。立春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周朝,据《周礼》记载,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东汉以后,朝野普遍在立春举行各种迎春活动,如妇女“剪彩为燕”或以“春幡春胜”做头饰,贴“宜春”于门……此时立春已不单是节气,而是节日了。唐宋时,立春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贺。明清宫廷,无论“迎春”还是“鞭打春牛(打春)”,礼仪均极隆重。
直到今天,一些古老的立春习俗依然流传民间,如农村有“打春”之举,意在送寒气,促春耕。家中要吃春酒、春盘、春卷、春饼和菜,或吃萝卜“咬春”。“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南宋诗人陆游在《木兰花·立春日作》中就描写了立春日里的迎春习俗。这些趣味习俗叠加一起,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也为立春平添了喜庆气氛。
罗澍伟表示,春节一般都会赶在立春前后的“五九六九”。民谚说“春打六九头”,就是指立春这天恰在“六九”头一天,今年立春就是如此。春节里迎来立春,会使春节更具春的味道。
立春日这天我国一些地方还有迎“灶王回家”的习俗。罗澍伟表示,供奉“灶王”,源于先民对“火”的敬畏。但“百里不同俗”,正如“祭灶”(送“灶王上天”)或在腊月二十三、或在腊月二十四一样,“迎灶”也是或在新正五更、或在正月初四。这一天,这些地方的人们要准备各色水果等供品,燃放鞭炮,表示灶王爷在“上天言好事”之后,要“回宫降吉祥”了。(完)
相关文章
-
古语“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是什么意思?
-
匈奴抓到汉俘不杀,反赏赐其本族女人,多年后验证其手段之高超
-
老人带玉碗鉴宝,称老友临别时所赠,专家鉴定后老人热泪盈眶
-
鲁智深怎么死的?揭秘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的死因
-
洛卡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8米/距今8000万年前)
-
铠甲龙:欧洲小型剑龙科(体长4米/出土尾刺化石)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是不是很漂亮?事实可能难以接受
-
从顶灯胡人到大眼天王:广州博物馆造像欣赏
-
工业老建筑|成丰面粉厂楼曾是济南第一高战争年代是重要占领区域
-
都知道唐朝有唐刀,但你知道唐剑长什么样吗?
-
他是超和珅的古代第一贪皇帝骂他他杀皇帝抄他家抄出三十亿
-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是怎么走出来的?
-
春秋霸主晋文公:晋文公容人所不容忍的故事
-
季羡林丨回忆陈寅恪先生
-
古时候皇帝的生理启蒙“女官”,教完皇帝之后,最后结局如何
-
“白虎穿过堂,家败人也亡”啥意思?是什么导致家败人亡呢?
-
明朝的贡品、康熙钦点的沁州黄!
-
晚明三大疑案有那些 三大疑围绕谁发生的
-
寻根说字:掐鼻·信和·猫鱼
-
罗俊林参演拍摄电视剧《重庆谈判》战争年代戏
-
怪不得唐朝武德丰沛,军马竟超过70万匹!说说唐军为何那么豪?
-
夏朝人寿命为什么都那么长:寿命并不长(平均寿命18岁)
-
揭秘:秦始皇原意是用活人陪葬为何后来换成兵马俑?
-
古代女人是怎么化妆的?
-
樽中月影,才是他的故乡
-
犹太人是哪个国家的:无特定国家(广泛分布世界各国)
-
档案解密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的五位皇妃
-
敕勒青铜分享:山西青铜器博物馆巡礼之七
-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更羸(战国时期魏国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