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美文欣赏 > \

“无果”的爱情

  

  读《红豆》有感
  
  这是宗璞写的一篇发生在1948年的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江玫为了革命放弃了与男主人公齐虹的爱情。情节采取了倒叙的手法,通过江玫六年后因为工作回到以前学生时代住的宿舍展开的回忆来展现他们的爱情。
  
  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呢?在天相爱,在雪天分别,刻骨铭心却又令人欲绝。当女主人公江玫回到她四年前住的宿舍,看到那墙上嵌着的一个耶稣苦像,江玫便感到被一个看不见的拳头打了一下,这回忆是痛苦的,她是怔怔地看着这十字架,一歪身地坐在尚未铺好的床上。这几年来工作的充实繁忙,也许让她忘却了心底深处的伤痛,但这这伤口只是被掩藏起来罢了,她想伸手去摸那十字架可伸出去又缩回来,这伤口不仅是隐秘的也是疼痛的。当她下定决心打开,看到那男主人公送给她那个黑丝绒盒子时,她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八年前的往事像一层烟雾从心头升起,眼里溢满了泪水……
  
  为什么江玫看着这红豆就悲痛不已呢?因为银丝编成的指环上镶的红豆是他们爱情的象征,是他们的定情信物。他们初次见面时江玫头上就戴有托着红豆的旧式发夹,齐虹第一眼看到江玫时就注意到她头上的那两粒红豆,他还曾说要像那两颗永远在一个的红豆一样与江玫永远在一起。在一次吵架中,齐虹不小心踩碎这个发夹,为了让江玫不伤心,他就做了个盒子把它装起来作为纪念。于是这红豆就被藏在耶稣的像的后面。在说永远分别的那一刻,江玫只能愣愣地看着耶稣受难的像。在开始到结束,这红豆就伴随着他们,见证着这段爱情。这也是小说取名红豆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在那个下雪天,浓密的雪花安安静静地下着,在那两排粉妆玉琢的短松墙之间,他们相遇了。初次见面,齐虹脸上充满了漠不关心似乎什么都看不见的神气,可在这一年之间这张脸不再有这样的神气,亦或充满柔和、、、亦或充满急躁、忧愁、不安……或许在他的一辈子,这些表情再也不会在这么频繁的出现在他的脸上。1948年,这不仅是中国翻天覆地的一年,这不仅决定了中国老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我们纯洁善良的女主人公江玫道路的一年。她是中国许许多多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一份子,这些人中有的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有的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的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江玫舍弃了自己的难割难舍的又像碎玻璃般的爱情。
  
  在齐虹送江玫回宿舍时,他说了那么一句话,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也有很多不相同的东西。江玫和齐虹都喜欢贝多芬、萧邦和苏东坡的那首江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那时他们还在想十年的光景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只是日后他们彼此无法再知对方的容颜了。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相同的东西促进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但那不相同认识却又使这两个相爱的人痛苦的分离。
  
  江玫第一次礼拜天没有回家,她和齐虹去了颐和园。江玫满心欢喜地往桥洞上跑,在最低的一层石阶上,齐虹一把把她抱住对她说:“小姑娘你是我的。”这句话让江玫感动落泪,看着流泪的江玫,齐虹也一脸感动一脸的温暖。而这句让彼此都珍藏的话,在余下的日子里却带来了痛苦。一次礼拜天,江玫受萧素的嘱托帮她看稿子,而齐虹这时也想约江玫出去春游。但当江玫拒绝他时,齐虹喊道:“我想要怎样,就要做到。”似乎他把江玫当成了一本他自己的书或仪器。在那次争吵之后,争吵哭泣成为他们爱情中的一部分,而他那标志性的漠不关心的神气在这消失了,换上了提心掉胆的急躁和不安,“他监视着爱情,监视着,监视着江玫……”他身上疯狂的占有欲,是这爱情变成了毒药。在萧素被铺之后,江玫回家当晚,齐虹求江玫同他一起去美国,江玫拒绝了,齐虹一字一字的对她说:“我很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不惜一切代价的拥有江玫。
  
  可就是这样一个占又欲极强,从小要什么又什么的人在他离开的最后一刻,他并没有把江玫抢上车,可见他对江玫的爱很深很深。而江玫对他又何尝不是一网情深呢?当萧素告诉江玫齐虹是一个只爱自己的人的时候,江玫对自己一向尊重喜欢的学姐大声吼道:“你怎么能那么说他呢!我爱他!我告诉你我爱他!”她的胸中燃烧着一团火,砰的一声关上房门,到走廊里去了。江玫是个纯洁善良的女孩,但她此刻却如此的激动,不在乎是否会破坏她仅有的同屋友情。她对齐虹的爱深到不允许他人对齐虹又任何一句非议,同时她的爱也是坚定的。萧素是她学习崇拜的对象,但没有因为萧素的话而动摇她对他的爱。当后来据萧素说,地下组织原打算发展江玫参加地下民主青年联盟,但考虑到她与齐虹的事就搁下时,江玫也只轻轻叹了口气。对于这份爱情,江玫是不后悔的,甚至有点惋惜。八年后她回想起来,依然是泪流满面。当他们每次见面都有一次风波之后,江玫一天天消瘦了,苍白了,尽管这样,但他们一旦不见面,这又是一件最让人受不了的事。这爱情长成了鸦片烟,是人不幸,却又断绝不了。江玫随请示的学生去了明主广场,在群众大会时,江玫的思绪已经飞到了西楼窗下徘徊的那个年轻人。怕他急,怕他发脾气。当萧素劝告她忘了齐虹时,江玫迟钝的说:“我死了,就自然会忘掉他。”这爱情已经深入骨髓,无法忘记。江玫从那遗袭来了一股清高气息,使她非常嫌恶那些做官的和有钱的人,她一次也没去过那富丽堂皇的银行家的家里,但齐虹却经常向家人说起自己心爱的江玫。齐虹有一张江玫的相片,是这位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大少爷从江玫家里偷来的。齐虹认为这是他的得意之举,这张相片他随身携带。对江玫的赞美之词,他出口成章,无人能比。在齐虹去江玫家找江玫求她去美国时,路上是下这大雨的,可齐虹一点不觉得淋湿,他只看见江玫脸上的泪痕,他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江玫。1948年冬天的第一个下雪天,北京应经到了解放前夕,齐虹一家已经赴美了,而齐虹还留在北京等着江玫回心转意。那天,齐虹进城一天没有回来。江玫坐在图书馆里,她突然想可能他已经走了,永远也不回来了。“齐虹!齐虹!”她当时几乎要叫出来,叫得整个图书馆都听得见。她往齐虹住得北楼走,可那个窗户漆黑一片,她双腿发软,一动也不动。回宿舍的路上,她看不见她的同学,也听不见他们的招呼声。当看见自己的房间的灯还亮着,她三步两步跑上去,在门外叫着虹!而齐虹也是一脸的焦急疲倦,因为他也以为再也见不着江玫了。江玫不敢说一句话,她怕,她一开口就会让齐虹知道她多么离不开他。在这里把怕再也见不到彼此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他们之间的爱表现的一览无余。在分别的那一刻,江玫想说什么,但却说不出来,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不仅是说不出来的心灵的悲痛,其实也是欲哭而不能哭的生理的难受。她也只能默默在心里强撑,撑过将要崩溃的一分钟。当齐虹走后,世界仿佛不再有彩,只剩下天旋地转的白。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在对的遇见对的人才是幸福。他们遇见的时间毋庸置疑是错的,但假如他们处在和平年代,他们是否又能走下去呢?江玫和齐虹经常讨论《咆哮山庄》,江玫认为齐虹对这本书有着许多警辟的见解,他应该是最懂人生的,可事实上并不是。江玫和齐虹的人生观并不一致,对很多事情上都有着分歧。齐虹身上有着很强的控制欲,他希望江玫按着自己的意愿行动。他就如江玫母亲所说的,作为一个人他似乎是缺少了什么。在江玫充满爱情的心灵里,本身就存在一个空隙,这空隙是这样的明显,这样的尖锐。这空隙或许来自于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两个人的不同的人生观,差异较大的性格……他们的爱情基础并不现实,总建在一些并不存在的童话和一些浪漫的文学中。当江玫母亲生病了急需钱,本来只要告诉齐虹一切便可迎刃而解,但江玫却极其不想去求他,事后也没有一点告诉他的欲望。她觉得那种简单的、琐碎的和真挚友情亲情齐虹不会懂。而少了这些,他们怎能在日复一日单调的现实生活中走下去?这始终是个不幸的爱情。
  
  关上书本,投眼现在。在我们年少时总会经历着那么几份,或是深刻也或只是个闹剧,但不管怎么样,都必须慎重选择那个与我们走一辈子的人。不管那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最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好比买一件衣服,就算自己再喜爱,可不配自己就是不配自己。强硬地穿上只会使自己显得不伦不类,那衣服也显不出自身的魅力。可是说的轻松但要放弃一份挚爱谈何容易?或许真到那时就学江玫咬紧牙关,撑过分手的那一分钟。
  
  以上就是我对《红豆》的粗陋见解。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