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们的治贪奇招 汉武帝:首创“反腐办”
中国古代社会针对官员的腐败问题,历朝都曾采取不少措施和手段。作为反腐败政策的最终决策人,古时的皇帝们又曾经采取过什么样的奇妙招数防止并惩戒腐败现象呢?
汉武帝:首创"反腐办"
汉武帝刘彻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一职位,成为中国古代反贪史上的一种"反腐办"。将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区,每个区叫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司隶校尉,其他12个州都叫刺史。刺史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还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就"刺史"名字本身来说,其实它已经具备了这种特点。 "刺"即是刺举,也就是侦视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刘彻在位时也曾专门下诏书,明令保障吏民的言论自由权(攻击皇帝的除外),形式上建立了所谓"言事变"的制度,即鼓励基层的官员、民间人士乃至平头百姓越级上书、诣阙言事,在向政府表达不满或提出建议的同时,踊跃检举揭发作奸犯科的不良官员。
隋文帝:用钱试官员
隋文帝热衷于从源头去治理腐败,而且在官员的日常管理方面也有一套独到的方法。他积极强化对官员的监督,《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杨坚曾让亲信‘密查百官’,发现贪腐行为便严惩不怠。曾一次罢免河北52州贪官污吏200人,而且还以‘钓鱼’的手段进行铁面反腐。 "他先派人暗中向一些可疑的官员行贿,"私以贿之",这些人一旦受贿,即行处死。手段简单而直接,成绩赫然。于是,隋初的贪腐之风也就此基本禁绝。
隋文帝最引以为傲的一个发明,就是命令人悄悄把金银财宝以及丝绸和南方出产的缎子送给一些大臣和官员,以此来衡量一个大臣和官员是不是有贪贿行为。假若某个大臣接受了金银财宝等钱物,不但以贪贿罪处理,甚至还面临在朝堂之上当着其他大臣的面被砍下头颅的风险。
隋文帝
宋太祖:让通判打报告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打击贪赃枉法的行为,在全国的所有知州特设"通判"这个官职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 "通判"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必须是皇帝任命,凡事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实际职责是监督知州的一举一动。其次知州发的所有政令,必须有通判签字方可生效。即"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再次通判还有监察百官行为操守,"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的职责。
"通判"制度延续到了南宋,职能趋于强化。通判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强化了通判的"监察官"性质。
相关文章
-
历史上娶自己女儿的将军,孔彦舟(却说自己的妻子不忠)
-
烽火戏诸侯还是击鼓戏诸侯?为什么有人质疑正史记载的这个典故
-
趣闻:白蛇传的故事为什么发生在杭州西湖
-
《大河赋》
-
广西为什么简称“桂”,两广怎么划分?跟这两个城市有关!【930新闻眼】
-
古代盛世有多好?文景之治的真相:国库充足,百姓却卖儿卖女
-
俞晓群︱五行占:赤眚赤祥之民有怨心
-
回味无限|年画
-
4大美女不为人知的身体缺陷,貂蝉不算什么,杨玉环让人难以接受
-
门多萨龙:阿根廷超巨型恐龙(长25米/距今8900万年前)
-
我国古代4大名刀:青龙偃月刀排最后,第二把直接被黄帝禁用
-
请明朝“扛把子” 来教你们如何答面试
-
古代为何有打更这一职业?要是没人打更,会造成什么后果?
-
炎帝属于神仙范畴吗 炎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日本关东军那么强悍,为何一直躲在东北,不南下支持其他战场
-
注意,缅甸涛建战争公墓中所葬不是远征军
-
国共领袖指挥水平差多少?读一读淮海战役的电报
-
大明宣德炉真品图片和鉴定方法
-
弘扬爱国精神赓续光荣传统——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
敬事房到底是干什么的?皇上不知道,嫔妃们倒是非常清楚
-
“锄禾日当午”是何意?蒙曼的解读出现常识错误,引来网友争议
-
1955年授衔时,黄火星的名字被念成黄火青,看周总理如何化解尴尬?
-
改写历史10位美女,四人是绝代名妓
-
汉高祖刘邦八个儿子的命运 哪个儿子继位了?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12日
-
解密皇帝朱佑樘只有皇后无其他妃嫔
-
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
世界未解之谜:长城之谜,长城真的被孟姜女哭倒过吗?千年误会
-
康熙的母亲是谁 康熙生母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