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那么强悍,为何一直躲在东北,不南下支持其他战场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重要部队,他们拥有最好的装备,是日本战斗力最高的部队之一,被称为“皇军之花”。
自1919年成立之后,关东军就以“满州独立”为目标,开始在中国东北不断地制造事端,企图分裂中国土地。
抗战时期,关东军也曾抽调小批部队南下,与其他日军组成混合部队,联合打击中国军队。但总的来说,关东军的主力部队仍然是留在东北地区。
(关东军的侵略)
那么,既然关东军战斗力强悍,为什么日本不让他们挥师南下,而是固守在东北,白白浪费呢?
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东北是日军的后勤保障。
日本是岛国,战争资源极度贫瘠,而反观东北地区,不仅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作为战备产粮基地,而且还有矿藏、林业等各种丰富资源。况且沈阳还有兵工厂,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子弹、炮弹大部分都是在那里生产的。因此对于日本来说,东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后勤基地。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人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将日本拖入了泥潭,这也让日本不得不冒着巨大风险,发动太平洋战争,掠夺东南亚的丰富资源来弥补中国战场上的资源紧张局面。所以,假如失去东北地区,日本在中国的战争将在极短的时间内无法运转,这将会对日本造成巨大的损失。
(抗日战争)
二、东北并不平定。
虽然日本并未耗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东北,东北军也全线退守关内,但东北地区的人民始终在坚持与日本人作斗争。
在东北沦陷以后,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就开始了长期、艰苦地对日作战。尤其是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更是成为了日军的心腹大患。他们在十四年的坚持抗争中,消灭了十多万日军,并在牵制关东军主力一事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苏德战争)
三、苏联的威胁。
由于东北特殊的地理位置。日本占领东北的举动,相当于架了一把刀在苏联的后背上,这让苏联方面非常不满。
实际上,日本在二战前期一直在纠结战争策略,究竟是该“北上”入侵苏联,还是“南下”出兵东南亚,日本一直举棋不定。在入侵苏联一事上,日军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驻扎在朝鲜的部队,和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正好对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包围的架势,一旦盟友德国攻陷莫斯科,那么日本将会全线入侵,瓜分苏联的资源和土地。
不过,就在日本已经为德国进攻苏联做足了牵制,并且在诺门罕与苏军大战的时候,希特勒却为了战略需要,突然在1939年8月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举动让日本感觉遭到了背叛。而且最关键的是,日本通过这场战役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陆军最精锐的关东军,竟然打不赢苏联红军。
这场战役让日本不得不打消了“北上”的念头,起码在德国攻陷莫斯科以前,日本是不会再去进攻苏联了。
不过,随着后来苏德战争的爆发,日本和苏联又站在了对立面,此时的日本军队占领东北的行为,已经的的确确威胁到了苏联的后方。日本担心苏联为了消除后顾之忧,而出兵进攻东北,因此关东军主力更不能动了。
而日本显然高估了己方军队的战斗力,随着太平洋战场告急,关东军主力部队不断地被抽调到太平洋与美军作战,东北关东军只能以老弱残兵滥竽充数,更加不可能支援中国战场了。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相关文章
-
“嫖”为什么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
-
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
-
板齿象灭绝的原因,生存环境发生巨变(草原取代森林)
-
战国7雄中,有6国的名字后来成为了后世政权国号,唯独它没有!
-
以唐玄宗消费观转变入手,浅析唐代是如何由盛转衰?
-
如果辛弃疾这篇军事论文得到重视,能否改变大宋的国运?
-
刘尊棋:恩来同志支持我们办《联合日报》
-
电影铁道英雄,值得一看
-
《百炼成钢》杨开慧牺牲52年后,刽子手不堪良心折磨,发文忏悔
-
爰还是爱?“青岛文博之父”郑爰居葬于福宁园,后人发现墓碑竟刻错名字……
-
雍容典雅:汉代婚礼习俗
-
元上都:金色的荒城
-
穿越到古代王朝:我,一个中医郎中,带你了解中医历史
-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有什么特点?
-
中亚植食恐龙:湖角龙 白垩纪最稀少的角龙(仅出土牙齿)
-
齐家坪发现“中华第一镜”,镜上有两个洞,专家推测是干这个用的
-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开放:“龙伟”“钟祖之”“中福”……这些暗语究竟指什么?
-
古代怎么抓逃犯?三种办法齐用,通缉令画像再丑都能缉拿犯人
-
肉桂
-
陕州区张茅乡姚崇故里纪念馆即将开馆
-
民国往事:她为父报仇,三枪打死过气军阀,后被全国舆论所救
-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下一句更经典,心酸的让人落泪
-
天津教案曾国藩成慈禧的替罪羊
-
魏蜀吴三国时期,世界其他国家是什么样子?日本穷到让人发笑!
-
开江龙:四川大型食肉恐龙(长9米/距今1.5亿年前)
-
南方棱齿龙:南美唯一一种棱齿龙科(长1.5米/缺乏颅骨)
-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牛吗,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影响亿万学子)
-
这个大将身价比肩彭德怀,美国人评价他是最神秘的军事领导人
-
鸟面龙:蒙古小型恐龙(最小仅60厘米/第4种有羽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