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为何把夫妻之事称作“周公之礼”
“成之以礼得幸福、成之非礼得不幸”,这不是道德律,而是价值律。
人们会把夫妻之事戏称“周公之礼”,其来有自。须知人类最重要的教育,从古及今,便是性教育,一则需要养成正常的伦理,二则需要养成优美的感情。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远古洪荒时代,人民野生土长,女不知有夫,子不知有父。男女成年,性生活与生育不可避免;而以一种礼制的形式来规范性生活,确定其权利与责任,生儿育女,男有妇,女有夫,子子孙孙知父知母,脱离远古洪荒梦寐野蛮,这能不说是一件极大极大的功德,也是觉悟的先民最重要的一件事业。
周公乃彼时这个民族文化和一切自然法的集大成者。周公制礼,最主要制的便是“风化”,就是这个“性关系”礼。其实“风化”一词的本意,很直接,就是以性关系性生活来训化教育人民,而不是后来说的那么蕴藉。今人更诧异的是,性生活如何还能化育人民呢?
“周公制礼”,所制之礼便是后世被推崇普及的礼教,即圣人制度。《礼记》所载诸种礼制,乃是围绕此婚姻制度为核心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诸种维护此婚姻制度的礼仪法度。我们可以看到随之确立的其实是家庭制度,和个人、家庭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礼成婚姻,而后才算有婚姻制度。与这婚姻制度配套的社会制度成长起来,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确定了雏形,以人伦为道德基石的传统中华文明也随之自我发展、成熟起来。这当然是人类史的文明飞跃。
周公之礼的核心就是建立被约束的“性关系”和性道德,将“性关系”以男婚女嫁的婚姻形式立法规范,而不是随机野合,上不知君父羞耻,下不知家庭父母。夫妇为人伦之本,乃天地间人类生命所自出者。以“周公之礼”来喻夫妇人道,大义自在其中。而男婚女嫁、男娶女嫁这种家庭婚姻制度的确立,实在不是天然自然发生,实是远古圣人的创设,至周公而集其大成,遂得以凝固其形式而在全社会做普遍的推广。
如此“风化”,便是以性关系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道路伦理规范教育人民,性关系不再是含蓄蕴藉的“阴阳调和”、“天地交泰”的虚无缥缈之说,还其实是“名教”的核心价值所在。《诗经》之《风》部,其主旨便类似于“性生活考察报告及指南”,或可称为中国的“爱经”。“风俗”便指各地嫁娶习俗,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自然法。不过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性生活”乃是礼教的基本点,反而将其他的听起来更高尚的忠孝节义之类,作为“礼法礼教”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固定不变的男娶女嫁也客观上造成了女子地位逐渐低落的现实,《鄘风 蝃蝀》诗中所谓“蝃蝀在东,莫之敢指”的怨叹,便也不无理由。
周公之礼教就是以人的性生活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社会道德伦理制度。《国风》,就是各国以性生活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教育大法。在周时,《诗经》是被雕刻在玉版上,传赐天下,以行风化之教。此谓“诗教”,这是中国古代文明最高妙最伟大的传统之一。中国古语云:“法不外乎人情”。诗教其中,既有事务性的技术提醒,也有人情心理的精微经验,将外在的伦理道德,内化为文化的传承,和审美的精神。
相关文章
-
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原型是谁 请看姜子牙归国封神
-
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环境描写恐怖(后人过度解读)
-
重虚堂:黄土背景下的民间传统
-
古人常说“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
-
《上将洪学智》精心还原历史人物
-
让华野损失很大的碾庄战役,成功突围的两位军长,后来结局如何
-
程万军:废相,祖皇帝下了一盘很大棋
-
金秋到北京来看展,国博免费展览全新亮相:丝缕玉衣、商周鼎
-
说说中国历史上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过程
-
山海经:古代诡异文献,九首人面,饕鬄,应龙,穷奇到底是什么?
-
揭秘戴季陶与三位日本女子的风流史
-
梁启超:命中注定的维新之路
-
明朝太监中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哪个权力更大?
-
她虽是一位女子,却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改嫁他人后生下8个孩子
-
长征时,红军有一种非常可怕的死法,连开国上将都不敢回忆
-
外号“老洋人“的土匪老大,曾在河南拥兵自重,为祸一方
-
迷你型驰龙科:西爪龙 体长不足1米(以昆虫为食)
-
汉朝王昭君出塞后连嫁祖孔三代 最后嫁给了谁?
-
身为孔子得意弟子,宓子贱为何把粮草拱手让给齐国?
-
大型食肉恐龙:激龙 脑袋酷似鳄鱼(体长达10米)
-
大唐西市:宣德炉的款识
-
中型兽脚亚目:依特米龙 仅出土破碎颅骨(视力超强)
-
巨型蜥脚类恐龙:伊希斯龙 体长可达18米(脖子极短)
-
古代的战马为何大都矮如驴,且培养不出优良的品种
-
以人肉堆起来的长城:秦始皇修筑长城死了多少人
-
嫦娥为什么“奔月”,原来这个神话还有好几个不为人知的版本
-
西游最牛的神仙是谁?逼菩提现身,驳如来面子,玉帝将他奉若上宾
-
南宋蒙古人最难啃的“骨头” 南宋灭亡史
-
在造山运动中诞生的豫西山地——洛宁史话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