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为什么不愿住新房?
为帮扶对象提供直接的物资和资金支持,有时是必要的。但也应当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能引发村庄社会结构中已脱贫户与未脱贫户之间的矛盾和失衡。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挂职干部对口支援能力提升培训班。专家讲述了他下去调研时遇到的鲜活案例:一个老汉临终前嘱咐他的子女,我们家有两个“传家宝”不能丢,一个是“低保户”这顶帽子绝对不能丢,另一个是“建档立卡户”这顶帽子绝对不能丢。
我当时就联想到自己在中秋节前夕下乡看望对口帮扶的一个建档立卡户。按照精准脱贫的“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其居住房屋由于年久失修,被评定为C级危房,急需加固改造。这项工作,基本上由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维修费用。缺少的资金,也早就替他作了谋划,不用其本人出钱。然而,他坚持不肯修缮,还要住在这个没有窗户、漏雨漏风的陋室之中。我和乡村干部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经过多次访问攀谈,才了解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反正已经在这样恶劣的居住条件下生活了60多年了,再继续下去也不是一件接受不了的事情。但是,一旦房屋加固、粉刷一新后,那么居住在这样漂亮房屋中的人,还像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吗?会不会就此被剥夺相应的各种待遇和特殊照顾了呢?
上述现象,在当前许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它的背后折射出“扶贫先扶志”的深层次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志,也就是“理想”。人贵有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扶贫帮困的过程中,确保帮扶对象形成内生动力,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越是在脱贫的紧要关头,越不能忘却初心、急于求成、忙中出错、自乱阵脚,被数字指标牵着鼻子走,陷入脱贫假象之中。
一是必须做好帮扶对象的思想疏导。详细阐释摆脱贫困、追求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必要性与正当性,切实消除其得过且过的被动心态和畏难情绪,充分激发脱贫致富的主体性、创造活力和奋进之心。
二是必须避免政策实施的厚此薄彼。应当承认,为帮扶对象提供直接的物资和资金支持,有时是必要的。但也应当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能引发村庄社会结构中已脱贫户与未脱贫户之间的矛盾和失衡。比如,一部分村民认为建档立卡户获得了超出正常水平之外的支持,因此在一些通常约定俗成为全体成员的义务方面推诿卸责,甚而指名点姓要求建档立卡户出工。这其实都是政策把握不准引起村庄内部不公平感和矛盾的反映。
在“扶贫先扶志”这个问题上,需要一线干部尽职而不越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通过思想疏导和技能培训,在就业和产业方面破除建档立卡户的进入壁垒,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这要远比一时一地看似慷慨实则盲目地撒钱,更有助于其自生能力的长久塑造和精准脱贫成效的长期巩固。
撰文/曹东勃
相关文章
-
美国总统遇刺事件的巧合之处
-
明明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给美国重创,为何美国却调头去打德国
-
最败家的日本首相,花了1400万日元,最后只卖了38万
-
人离世后一定要停放三日,扁鹊救活过“死人”,专家:有科学依据
-
尼姑带佛像鉴宝,专家看后说是赝品,尼姑笑问:你可知我是谁?
-
《中国好声音》再回归,总导演揭秘为何请王力宏当导师
-
柏林墙倒塌30年,德国东西差距缩小了吗?
-
二十世纪初的青岛,耀武扬威的德军,此间正打俾斯麦之战
-
王锐|锻造“政治民族”: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的理论意涵
-
1937年的南京,有中国小男孩戴着日本旗,一个美国人的做法让人心暖
-
波斯灭亡前,王子为啥求助中国?这个原因很多人没想到!
-
第三帝国时期的彩色老照片:希特勒得势时的疯狂,让整个欧洲颤抖
-
【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
苏联打日本很轻松?日苏三次战役,日军伤亡6.7万,苏军损失6.2万
-
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
-
一个军分区司令员告诉你的真实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和你知道的可能不一样!
-
决绝地和果郡王分手,是甄嬛的强者基因被激活的标志
-
刘擎: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
-
世界有个国家,跟中国一样,几乎在同时宣布闭关锁国,缘何为何
-
德洪莫日根
-
[图文]有哪几位外国人参加了长征?
-
驱逐舰和潜艇对战,从炮击到甲板肉搏厮杀,注视对方一起沉入海底
-
千年楚墓出土青铜酒壶,专家打开后情绪失控,连说:这是赝品
-
1915年渴望扩张的日本已驻军西伯利亚却为何最后主动放弃
-
《战史文库》生死邂逅大西洋:船队东行
-
中国历史上被遗忘的一个省,如今成为两个国,其中一个经济很发达
-
5小时大会战,3万人灰飞烟灭!这场经典战争,为何称为奇迹!
-
明清养瘦马盛行,无数贫穷少女被当成商品买卖,一辈子命运多舛
-
万历时期朝鲜战争:丰田秀吉统一日本却殃及邻国,三国三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