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军军神战死后,日本和俄国都给他举行最高级别的葬礼
战场上最无奈的事情,并非你死我活的残酷,而是不得不与曾经的兄弟和亲人兵戎相见。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战死沙场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日军将领广濑武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作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又一次对赌国运之战,几乎倾其国力与沙俄死磕,最终赢下了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军涌现了两位“军神”,一位是被称为“肉弹将军”的乃木希典,另一位则是广濑武夫。
关于乃木希典的“光辉事迹”,咱已经做过介绍了,这位老兄素以“七伤拳”闻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完全是靠着人海战术和敢死队战术把俄国人给打怕了。
而另一位“军神”广濑武夫,则与之恰恰相反,他本人虽然作战勇猛,但也非常体恤部下,在第二次旅顺港闭塞作战中,本来已经全身而退的广濑武夫,正是为了营救困在船上的部下而遭到俄军炮击,最终葬身军舰。
换句话说,广濑武夫之所以能被称为“军神”,并不是因为他打仗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够义气。
到了这里,故事看似已经结束了,因为广濑武夫已经战死,他与日俄战争再无瓜葛,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实际上,广濑武夫除了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将领之外,他同时也是一位沙俄少女的恋人。
广濑武夫曾长期留学俄国,认识了阿里阿茨娜,也就是他那位女友。那时候,日俄两国的关系还算交好,广濑武夫在俄国的日子也算是非常舒服,跟阿里阿茨娜的两个哥哥也是好友,几个年轻人经常探讨俄国诗人普希金,交流俄国剑术和日本柔道,再加上广濑武夫性格温厚,当地不少人都对这个日本年轻人印象不错。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戛然而止。
回国后的广濑武夫担任海军中佐,负责对旅顺港的俄军作战,而他的那些俄国好友,正好有不少人在旅顺港海军服役。曾经的好友,如今成了兵戈相见的敌人。
战争爆发后,广濑武夫提出了“闭塞作战”方案,顾名思义,就是用战舰封死旅顺港港口,使敌舰在狭窄空间内无法展开阵型。这个想法创意很好,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在“闭塞港”的部队几乎没有活下来的机会。这时候,广濑武夫身先士卒,登上了军舰,最后为了营救部下而遭到炮击,葬身军舰之上。
(图:广濑武夫的恋人阿里阿茨娜)
然而,过了没多久,广濑武夫的遗体就被送了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俄军部队里有不少曾经是广濑武夫的朋友,所以他们发现了广濑武夫的遗体后,将其收殓送回,并为其举行了海军最高级别的葬礼。而广濑武夫曾经的恋人阿里阿茨娜,在得知他的死讯之后,大哭一场,然后终身不嫁。
同时,在日本国内,也对广濑武夫非常推崇,连日本天皇都亲自出席了他的葬礼,媒体更是把他尊称为“第一号军神”。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广濑武夫和他的俄国女友乃至一堆朋友会做些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比现在要幸福。
对于广濑武夫而言,他没有去做选择的权力,相比之下最好的结果反而是阵亡,既对得起国家,又不辜负曾经的朋友。
战争的可悲之处即在于此,一场看似打赢的战争,背后却留下了数不清的纠结和遗憾。
历史客栈作者:水木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shaohua108
相关文章
-
瓷器中的“真贵族”看看这些天价元明清官窑瓷器
-
用未爆炸火箭弹造房造桥这个阿富汗村庄够硬核!
-
18天30万军队被俘,军火损失无数!这大国精心备战,为何仍惨败?
-
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解码泉州世遗
-
瑞士人说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他们之间怎么交流?
-
二战法国本土沦陷,戴高乐为何还进攻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
-
[图文]韩国首位名誉元帅:白善烨
-
《乌龙山剿匪记》播出35年:钻山豹65岁仍单身,田秀姑成作家
-
德军残害犹太人证据:残忍的连妇女小孩都不放过
-
美军空降伞兵,被饿得打晃的志愿军突袭,经审讯才知道其来历
-
三星堆文化“出海”:立足传播生态发力纵深题材
-
西拉米当年情商太低,挤兑泰王原配抢C位,得罪育坤家族不自知
-
这位军械员战斗力太强悍,一个人单挑美军一个排,大获全胜
-
哥斯达黎加发现巨型石球,人类难以制作,或与外星人有关?
-
霍元甲死亡的另一种说法,迁坟时真相让日本人哑口无言!
-
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瓜分中国的
-
日本女孩被中国军人救下,不知其真实身份,40年后才知道竟是元帅
-
一枚金印玺,让善于辩解的日本人再也无法反驳?
-
1939年日军占领深圳时的老照片与英国警察隔着边境桥布防
-
新闻8点见丨专访鲁迅长孙周令飞:传播鲁迅,不需要那么严肃
-
对文物的“破坏性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
-
民国的帮会有不少规矩,只要明白了门道,行李放地上也不会丢
-
这块大陆真真称得上是地大物博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但为何这么穷?
-
二战前,英法为何将捷克的苏台德送给德国?
-
二战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其实用心险恶,逼迫自家士兵当炮灰
-
张三丰是正道武林的泰山北斗,为何不出手灭了明教
-
日本琦玉县频发珍贵盆栽被盗案疑有内行参与盗窃
-
南京大屠杀前两年的南京保卫战军事大演习 历史巧合演习化真
-
老照片:上世纪七十年代激情满怀、文化缺失的工农兵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