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中唯一被俘女护士,不堪耻辱绝食抗议,回国后却遭人议论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从古至今,每当有战事发生,那残酷无情的厮杀战场上无不横尸遍野,血染苍穹,交战双方无论谁输谁赢,战争对国家和广大劳苦百姓都是很大的打击,战后这种压抑和惧怕往往持续数年乃至几辈人都无法从心底抹去。虽然前线战场厮杀多为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但是在民族危难的关头,这种观念和责任便成为举国上下男女老幼的心中的使命。都说妇孺是弱势群体,但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巾帼英雄事迹无不震撼我们每个人。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时期,随着美国在朝鲜的步步紧逼,我国在1950年7月10日这天决定实施抗美援朝计划,同年10月,中国组建约30余万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强大的中国志愿军加入战场后迅速扭转了战局,但看似使得敌军步步撤退但我方伤员也每天只增不减,在后方救护医院里到处是来来往往的抬着伤员的担架和满地的血纱布,这其中就有一位在当时跟着志愿军一起来到朝鲜,在当时只有16岁的女护士(名字叫杨玉华)。
在当时的形势下,前期打仗基本以运动为主,游击为辅,所以战场也较为分散,在后方的救护人员为了能及时治疗前线伤员,两地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以医疗队护士们一方面负责救护一方面也负责转移伤员,在其中一次随军转移的途中,因为需要转移的伤员过多,拖延了时间而被美军包围俘获,除她之外还有其他4位女护士也被俘获,所以这里就出现了轰动一时的丑闻,在后来出版的纪实文学《志愿军战俘纪事》中也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除了她之外的女护士被美军轮番百般凌辱,暴行持续途中有一人不堪凌辱想夺枪自尽,却也因此惹怒了美军,随即向这些护士开枪,而16岁的杨玉华因为年纪小,外貌和身着偏男性化,万幸躲过一劫。虽然万幸活了下来,但随后就把她跟其它俘虏关押到战俘营。
在被关押到战俘营的时日里,虽然比身边人要显得更加娇小和年少,但在那个条件无比艰难和残酷的地方,她不是想着如何自保逃命,而是经常绝食来警醒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因为被俘获而忘记祖国和人民。另外她在艰难苛刻的战俘营里还利用仅有的工具来缝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她说她要把这面国旗带到自己的祖国,亲手交给祖国人民。
中朝经过五次大战役彻底扭转战局,终于在1953年7月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议,这场战役中朝伤亡63万余人,美韩伤亡53万余人,其中我国志愿军被俘和失踪共计约25621人,在这些的记录里杨玉华是仅此一位的女俘虏。在之后交战双方交换战俘的时候,因为她的身份特殊,所以被多家报馆争相报道,虽然被遣送回国的途中也是充满艰辛和危险,但她真的坚持做到了!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并从怀中拿出自己缝制的国旗,流着眼泪双手举起!
虽然是回国了,但是在她身上发生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却成了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议论的焦点,这个年仅不到20岁正值人生大美时光的她,在这些妄自菲薄的流言蜚语中蒙受着不该他这个年纪面临的压力和非公平的待遇。但经历过生死的杨玉华十分坚强,这些耳边风雨在她眼里根本就是无事生端不值一提。
在战俘营她认识了比他大好几岁的丈夫,两个人历经险阻后回国结为夫妻,按道理来说共患难的夫妻应该更加彼此珍惜。但她丈夫却是个衣冠禽兽,为了孩子她选择忍辱负重,后来他丈夫自作自受被判刑,两人结束婚姻。后来她去教书,并重新喜结良缘,晚年后的她儿孙满堂,颐养天年。
战争给她带来的坎坷磨难,虽然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放眼过去,战争的残酷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再看到的,她和我们更多的人都希望世界和平,也都希望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疆土和民族荣誉。
相关文章
-
最让FBI头疼的罪犯,年纪最小,骗术超高,被多个国家同时通缉
-
中国最大轰炸机高原起降,最大航程约8000公里,载弹量9吨
-
从“日不落帝国”到“日落斜阳”,英国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
[图文]研究发现墨索里尼曾是英军情五局特工
-
历史上未尝一败的“战争机器”——白起
-
80年代台风刮过后的西沙中建岛苦中作乐为国戍边的海军战士
-
别了,俄罗斯技术:为何中国歼10B就不用苏35推力矢量技术?
-
此人替裕仁连吃带血牛排,丘吉尔见后直言:20年后必成心腹大患
-
宣城市新四军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一)
-
沙特为何突然更换王储?一场夺嫡的宫斗大戏开始了
-
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参与的这项研成果了不起……
-
钱学森回国时接到电报:不要在沿岸下船,如今终于找到发报方
-
抗战胜利八路军光复的首个省会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城市实验田
-
明清养瘦马盛行,无数贫穷少女被当成商品买卖,一辈子命运多舛
-
王宫随地大小便,餐桌下面放便壶:五分钟了解古代人拉屎有多野
-
古代人打仗铠甲里面还穿什么吗?简述欧洲骑士的武装衣
-
这款国产雷达真不小,高度超过10层楼,探测距离超5000千米
-
历史的戏读与细读
-
这三部国产剧把“女性独立”演到了极致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10日
-
大清洗动摇了苏联军队的根基团长被提拔到军长开战一打惨败千里
-
[图文]红军当年几乎截获敌军全部电报
-
比核航母还要大,这艘战列舰满载排水量47000吨,只可惜生不逢时
-
日本二战最终计划,每天一万人挖地下壕,天皇必须带3件国宝进去
-
小指头山战役:英军为让国王强娶苏格兰女王而打出以多胜少的经典
-
美退《中导条约》却拿中国说事儿 外交部:这是完全错误的
-
如何用情感记忆南京大屠杀
-
社评:决不允许敌对势力给“7·5”事件翻案
-
日本最后的投降兵:把二战拖到1974年,还拒绝天皇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