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标志性的钢盔和“狗牌”原来自古以来就有了?
编者按:提及二战德军形象,很多人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那个标志性后翘帽檐的德军头盔,以及被很多人俗称为“狗牌”的德军宪兵链牌。这种形象在著名喜剧电影《虎口脱险》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现。那么,这种头盔和铭牌到底从何而来?是自古以来?还是希特勒的突发奇想?
说起来,二战德国那种头盔和链牌还真是自古以来的产物。从15世纪开始,欧洲板甲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始了。当时的板甲有两条不同的道路:走向完美防御武具的德国-英格兰风格,及向一般士兵大范围普及的意大利-西班牙风格。
当然,这里的风格只是指这些风格起源之地,而它们的发展却不仅仅限于起源地,比如说,德意志歌特式的主要生产地也包括米兰,而纽伦堡地区生产着大量优秀的意大利式步兵甲。至于英格兰式样,则是德国和意大利的铠甲师傅们联手发展的产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长尾盔(celata)和全盔(Armet)。而前者的影响一直流传至今,二战德军钢盔就是源自这种头盔。
从礼拜堂式头盔出现在12世纪以来,帽式的头盔在欧洲作为一种轻便,舒适又足够坚固的头盔,一直广受无分贵贱的各种军人的喜爱。更因为加工简单、防御可靠而广为流行,甚至是重装骑兵也会将它当作一种轻便的防具来使用。而随着不同文化的审美和工艺前提的不同,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比如平顶,带有斜线或螺旋线装饰的法国式,或是英国人常用的圆顶宽边草帽型,西班牙骑士爱用的略带尖顶的橡子型,意大利弩手喜爱的不影响射击的半球型等等。
▲各种不同的帽子式头盔
在14世纪,随着对防御力的追求,以及那些并不希望使用大盔的骑士和士兵们的需求,逐渐出现了能覆盖半个头部的帽型盔, 一如下图所示意的出土于1361年威士比战役古战场的盔型。这种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球型防御面和宽大的保护颜面和颈项的护翼,因此一般认为这种设计,就是长尾盔的原型之一,二战时英军的头盔也是源自这种头盔。
▲威士比古战场发掘的扩大型钢铁礼拜堂头盔
长尾盔的另一个原型,则是之前已经开始增加猎犬面型防护,而逐渐大型化的小盔。在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各大家族分别为不同的铠甲师流派世家做靠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铠甲师们都努力为自己的大客户提供一套实用漂亮又不落俗套的铠甲,最好还带有一点那个‘古老而美好’的希腊罗马时代的影子。毕竟这不但能让大客户有面子,更让自己有了个广告。
与此同时,小盔正在大型化,逐渐开始变得笨重起来,而小堡垒盔更是急剧地向着大而坚固,直接座在脖子上的设计飞速进化。因此,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更灵便,跟随头部运动,又不降低防御能力的头盔。
而且随着步兵战术的逐渐成熟,职业的雇佣兵大量增加,使用长矛的有一定训练的步兵,开始成为以短兵器如中等长度的矛,斧,剑作为武装的下马骑士的威胁。而且随着骑兵的组织化、大规模化,骑兵之间的肉搏战也大规模增加。以至于乱斗(Melee),在作为骑士的演习训练重头之一的竞技比赛中的重要性,超过了骑枪决斗。
在这样的需求下,头盔的后部和侧面的防御开始得到重视,尤其是用以防御从上而下的打击的设计更是重要。某些铠甲设计师将小盔的后缘延长,某些设计师在小盔后头部加装可动的龙虾尾结构,还有某些设计师单纯将大型化的钢铁礼拜堂头盔的前半部设计成可动化,所有这些尝试都殊途同归,造成了一种覆盖面部上半,整个头部,又有效保护两侧和后头部的新型头盔。
当这种头盔传入德国,它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煤斗盔(Sallet)。直到近代和现代,我们依然可以在两次大战的德国,苏联,意大利士兵,以及现代几乎大半士兵佩带的头盔上,找到它的痕迹。
▲各种CELATA和SALLET典型
上述图片中展示了各种时期的CELATA和SALLET的形象。除了极少数外,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头盔极少采用全面式的护面。实际上,采取长尾盔设计的铠甲,几乎全都使用喉甲(Beaver)与头盔结合来提供全面的保护。喉甲是从13,14世纪骑士使用的肩颈甲(GORGET)发展而来的。下图就是13~14世纪常见的一种肩颈甲。
▲早期肩颈甲
喉甲的发展,其实来自肩颈甲的特化:由于有了长尾和护肩的保护,肩颈甲覆盖包围整个肩颈部的作用大幅度下降。因此,开始出现了特化包裹住整个下面部的造型。一如下图所示:当面罩放下时,头盔和喉甲一起保护住了整个头部。而面甲与喉甲有一定的重叠,保证头部抬起时不出现防护缝隙,而宽大的喉甲也保证了头部左右转动不至于受到喉甲的干扰。
▲关闭和打开的SALLET与护喉的搭配
靠着这种设计, SALLET之类长尾型头盔,得以以最保守的方式同时解决了头盔的覆盖程度、可动性,以及与铠甲连接的问题。当然Sallet也有它固有的缺点:它的可动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使用完整全套SALLET的穿戴者的头部左右的活动范围尤其受限,多数只有50到60度的活动空间,而且头盔的重量依然全部架在脖子上。这一点即使到了现代军用头盔也没有能够解决。不过整体来说,SALLET型头盔在成本和性能上得到了很好的平衡,除了重型全套铠甲外,在轻装士兵的身上更是长期地使用了下去。
▲现代英军仪仗护喉甲
在这里要额外说一下喉甲。随着时代的前进,喉甲也从单纯的防具逐渐成为军士和军官的一种象征和装饰。因此,戴上护喉甲,也就成了士兵晋升军官的暗语之一,而装饰华丽的护喉甲也就成为了一种军官和精锐部队的权威标志。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德国战地宪兵等的宽大的链牌,也正是护喉甲遗留现代的痕迹。
▲二战德国战地宪兵胸牌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David Lee,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此国在历史上被称为欧洲的中国,曾六次被瓜分,亡国123年
-
为何说生化危机在美国爆发,丧尸的下场会很悲催
-
明朝的火器很强大?看看明朝与同时期欧洲的火器对比就知道了
-
《波斯语课》:学习让人快乐,说谎让人活命
-
上甘岭66周年:志愿军前赴后继与敌同归于尽,打败强大美军
-
非洲为什么有两个“刚果”国家,它们是怎么来的
-
山东4个“人”字形市,临沂面积未来会被东营超过,有黄河的帮忙
-
摩尔多瓦曾是罗马尼亚的领土,后来怎么独立成国的?
-
[图文]揭秘摩萨德“女刺客”用“美人计”暗杀以色列“仇敌”
-
[多图]二战盟军步兵最恐惧武器--S跳雷
-
[多图]曾驻守西藏的国民党部队
-
最冷血变态的日本兵:战后美军总司令点名抓他,却隐身活到85
-
抗战中的女英雄,血洒二战的三名中国女兵
-
南京大屠杀最应该记住的4个日本人,罪大恶极,看看都怎么死的
-
阿巴斯军事改革:近代波斯帝国的复国强兵运动
-
揭秘:列宁遗体近百年不腐,气色越来越好,苏联当初做了什么?
-
作家肖复兴:没有理由嘲笑当年真诚的信仰与献身的精神
-
金门战役中诡怪的事:解放军登陆时,昨日坏了敌坦克神奇发动了!
-
[多图]侵华日军中的骷髅中队却鲜为人知
-
56岁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都干了什么
-
渭南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 曹操竟杀害马腾一家
-
世界三大信仰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原来同出一门,是怎么回事呢
-
续写盛世,不忘前人
-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平息国内反战情绪精心炮制了一则假新闻
-
一个拥有“不死身”的苏联超级英雄:一生都在救人,谁也杀不死他
-
艺术品里的历史:象征拜占庭建筑艺术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
二战后,日本女人为何会突然害怕美国黑人?原因其实一目了然
-
民国风月场的文人想象
-
不速之客夜闯女王卧室,干荒唐事惹出争议,让大英帝国丢尽了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