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最可怜的沙皇,不满1岁登基13个月后被废,被囚禁23年后遇害
文/格瓦拉同志
从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到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在沙皇俄国近400年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2位沙皇,其中命运最可怜的,当属出生仅2个月便登基,在位13个月后被废,被囚禁23年后遇害的伊凡六世。
伊凡是彼得大帝的曾侄外孙,白痴沙皇伊凡五世(彼得大帝的异母兄)的曾外孙,女沙皇安娜一世(伊凡五世之女)的外甥孙,德国布伦瑞克公爵安东尼·乌尔里希的长子,生母为安娜一世的外甥女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伊凡的父亲虽然是德国公爵,但与妻子一直居住在俄国,并跟安娜一世往来密切。
安娜一世画像
安娜一世在位期间实行独裁统治,并重用德国籍管家兼情人比龙组建秘密刑侦部门,对异己力量实行残酷的镇压,导致千余人被杀、五千余人下落不明,两万余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不包括在流放和关押途中死掉的人)。与此同时,比龙还凭借女皇的宠信,对俄国进行德国化教育,大力排斥本土派势力,从而为自己招致大量的政敌。
安娜一世本来没有资格做女沙皇,她的皇位完全是从堂妹伊丽莎白公主(彼得大帝之女)手中抢来的,所以即位后将公主视作“眼中钉”,不仅将她赶出京城圣彼得堡,而且还派人严密监视她的一举一动。然而安娜一世没有子嗣,一旦晏驾还是要将皇位传给伊丽莎白,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局面,她便在临终前将刚出生不久的外甥孙伊凡立为继承人,并指定比龙出任摄政王。
伊凡六世画像
1740年10月28日,安娜一世去世,终年47岁。次日,出生才2个月的伊凡在襁褓中被拥立为沙皇,称号为伊凡六世,国政则由摄政王比龙执掌。但深受其害的俄国贵族对比龙恨之入骨,而伊凡六世的父母也怀有极强的政治野心,很想取代比龙的位置。
正因如此,在婴儿沙皇登基3周后,乌尔里希便联合禁军首领米尼赫等人发动政变,将比龙逮捕后流放至西伯利亚,随即将太后安娜推上摄政的位置,但实权却由米尼赫执掌。这场政变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此后不久,米尼赫又被副手奥斯特曼推翻并流放,而奥斯特曼在掌权后,迅速陷入与乌尔里希、安娜夫妇的争权斗争之中,使得国家混乱不堪。
伊丽莎白一世画像
对于国家乱无宁日的现象,俄国贵族深为不满,为了实现社会稳定,维护自己的权利和生命安全,他们便聚集在伊丽莎白公主身边,决定把她捧上台。1741年12月6日清晨,获得足够支持的伊丽莎白,指挥军队发动不流血政变,一举逮捕摄政太后安娜夫妇及权臣奥斯特曼,并废黜年仅2岁、在位仅13个月的伊凡六世,随即加冕为俄国第三任女沙皇,称号为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上台后,本打算将安娜夫妇、伊凡六世送回德国,但随即考虑到这样做的政治风险,便将他们囚禁在加夫格娃要塞。从1744年开始,为防止有人劫狱,伊丽莎白将伊凡六世单独囚禁在霍尔莫戈雷,12年后又秘密转移至什利谢利堡。与此同时,伊凡六世还遭到女皇的除名毁忆,凡是带有他名字和称号的硬币、公文和出版物都被有组织地没收和销毁。
彼得三世在位时,曾计划释放伊凡六世
伊凡六世被囚禁23年时间,逐渐由婴儿成长为青年,但长期与世隔绝、绝少与人交流的环境,却严重影响了他的心智发展和精神健康。虽然伊凡六世艰难地学会了字母,并且可以浅读《圣经》,但对世事却一无所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懵懂,活脱一个痴呆儿。
1762年1月,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外甥彼得三世(彼得大帝的外孙)即位,此时的伊凡六世一度看到获得自由的希望。原来,新沙皇登基后去探视伊凡六世,因为对他的处境感到同情,便打算将其释放。然而彼得三世的命令尚未下达,便被皇后叶卡捷琳娜废黜,时在当年7月。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后,非但没有释放伊凡六世,反而暗中下达命令,一旦发现有人企图营救他,便即刻格杀。
叶卡捷琳娜二世画像
果不其然,1764年7月5日,海军中尉米洛维奇发现伊凡六世的真实身份,便制定了一个解救计划,并计划事后重新拥立他为沙皇。然而米洛维奇在实施营救计划时被狱方发觉,一个名为切金的军官按照女皇先前的指令,立刻指挥狱卒杀死伊凡六世。事后,米洛维奇及其同伙被逮捕、处决。伊凡六世遇害时,年仅24岁,此前已在监狱中度过23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 《俄国沙皇传略》 、《俄国历史概要》、《俄国史》、《俄罗斯帝国兴衰》
相关文章
-
同为文明古国,中国秦朝就实现大一统,印度为何几千年都做不到?
-
这支部队在国外打仗一直向前,遇上华野,被施一招就全军覆没!
-
盘点二战十大经典战役
-
二战时,日本为啥让女人都把和服的袖子剪去?
-
著名将军巴顿,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却因这点败给副手,他后悔不已
-
我军第一次陆海空协同作战,毛主席一句狠话,让美军不敢插手
-
这位军械员战斗力太强悍,一个人单挑美军一个排,大获全胜
-
他被日军抓过壮丁,又被国军抓过壮丁,后来成为我军特等功臣
-
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给古代中国带来了什么
-
二战德军和英军的最强将领:一个为妻子自杀,一个为寡妇守终身
-
坠入爱河的女孩遭亲母囚禁阁楼25年:看到照片后,全法国都怒了
-
他的桃子一箱六个竟然卖到了近千元
-
【今日历史】12月1日大事记 世界艾滋病日:“知艾”,才能更好“防艾”
-
[多图]清朝海军剪辫扬威八国之旅
-
[图文]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
-
英国为什么拒绝归还马岛?不是离你近就是你的
-
纵观千年,是谁丢掉了中国人的尊严?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
同学给他起外号,父亲听见后直接改成大名,若干年后竟家喻户晓
-
抗战时,意大利本和中国关系密切,后来却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
【今日历史】12月30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日本武士打仗时,背上为啥要背个“母衣”?
-
史上最强大的五支军队:蒙古骑兵仅排第五,中国排名让人意外
-
黑人人高马大,打架斗殴厉害,为何上了战场就不行了呢?
-
甘肃义植老人杜克宽:为后代儿孙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
为何说铁路债务不是“灰犀牛”
-
战时随军机械师走技术流路线,维修飞机卡车还能布置诡雷
-
从前跟风讨厌浣碧,如今才发现,她是剧里难得的好人
-
法国人为何在意巴黎圣母院?
-
梦里不知身是客:唐朝战俘杜环的传奇世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