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拯救了1.2万犹太人,却是人民心中的敌人,可谁知他的身不由己
1911年,王替夫出生于吉林的一个小县城,7岁的时候父母就将他送去私塾上学。从小他的记忆里特别的好,而且他在语言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学习外语上也是轻轻松松,是一岁的时候就轻松掌握了俄语、英语两门外语,在语言方面及其有天赋的他,在数学方面简直是惨不忍睹。
1922年,他与父母一同前往哈尔滨,在哈尔滨大学毕业后又到法政大学攻读法律系,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只是精通两门语言了,精通四门语言的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翻译人才。他和大多数爱国青年一样都希望能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起初的抗日活动中他被同学们推举为反日会会长,为反日军队筹集物资。可是在日军攻打进哈尔滨时,身为反日会的领头人他被日军盯上了。日军为了遏制住反日的潮流,将王替夫抓进了监狱,因为王替夫的才华日军并不打算将他杀害,而是想让他做事。
一开始王替夫那坚强的信念时时刻刻支撑着他,可到了后来看着同伴们和亲人屡遭迫害,只能无奈妥协。随后他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坐上了前往德国的火车,开始他的外交官生涯。初到德国的起初只是一个替补,可优秀的人总是不会被淹埋,因为成绩突出,很快便成为了公使馆的领事兼书记官。
这样的官职令他和德军高层一直保持着密切地联系,甚至他还参加过希特勒五十岁的寿宴,成为了唯一一位和希特勒共进晚餐的中国人。面对国内战况的危机,在国外享受生活的他内心定时十分的煎熬,可他却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
随着纳粹势力的持续扩张,犹太人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许许多多的犹太人开始想要逃离欧洲来到中国。在各国的推卸下,王替夫接受了这项任务,尽管他知道让犹太人进入中国是日本人的阴谋之一,可是他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犹太人遭到纳粹党的残忍杀害,他只能每日通宵达旦的为那些想要逃亡的犹太人签署前证书。同年的8月份他就签完了七千多分的护照。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纳粹党对犹太人的残忍已经达到了灭族的程度。德军一直暗地里派人暗示王替夫不要再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可是王替夫的心理终究是看不下去的,他只能努力的向上司劝说,暗地里继续为犹太人发放签证。尽管是他马上就要回国了,在火车即将出发时还在为犹太人签字,前前后后的算起来他总共签署了1.2万份通行证,拯救了1.2万名犹太人。
可是他终究是在为日本人做事,战争结束后他被关进了监狱,一直到70岁才被重新允许回到哈尔滨生活。在哈尔滨他先做了十年的打更人,后来又在文史研究馆做馆员,在此期间他免费培训了一千多名的外语人才,更是向家乡的学校捐赠了他自己的工资。一直到2001年,王替夫去世了享年90岁,他结束了他那不一样的一生,尽管人在曹营心也一直是在善良的。
相关文章
-
日军以飞机大炮著称,但这个人却选择了骑兵,照样横行天下
-
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盟军士兵把驻在英国时的清规戒律统统抛诸脑后
-
战争中要不丢失一个烈士很难做到,下面看看我军的三个战例
-
私奔嫁穷小子,28年夫妻两次被登报离婚:千万赔偿理所应当
-
为何就算与大唐死磕到底,吐蕃也不南下征服富得流油的印度?
-
前苏“卧底之王”的前传,普大帝看了依然加入KGB
-
“航母之父”巴比奇:拒绝美国邀请,选择为中国航母事业奉献一生
-
俄罗斯特种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娶其遗孀,后来怎样了?
-
七十年代末天山脚下的幸福生活骑马刁羊女追男大快朵颐羊肉串
-
中国未参加一战却参加了伦敦胜利大阅兵,气势压倒日本
-
十分钟,读懂土耳其人与突厥人的关系:一个白种,一个黄种
-
这些科学家简直了!他们在不务正业的同时,随手就完成了伟大发明
-
冷嘲热讽会让弱者低头走开,这个人却因为被人冷落成就了他
-
老电影《打击侵略者》中,有尹玉善、金玉善两位美女,你分得清吗
-
他是志愿军特等功臣,彭老总接见他时,把他的手握得生疼
-
俗语说:“床头四不向,无灾不欠账”,四不向是什么?有何道理?
-
20岁士兵,9小时射杀3000人。战后坦白:我只是想活下去!
-
[图文]美国飞虎队教官来华拜访中国最后飞虎队员龙启明
-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作品赏析——宋子舜
-
木柄手榴弹变砸核桃神器?制造太繁琐,我国兵工厂为何量产数亿枚
-
织田信长为何拒绝受封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
-
古人讲“寡妇门前是非多”,是这样吗?上半句同样精彩值得一看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10日
-
【亲绿民调宣称:蔡英文声望飙至71.2%创历史新高】
-
百年战争里骑士的护脑神器:跟大盔、锁甲和护鼻百搭的小盔长啥样?
-
他是萨达姆最恨之人,美国想杀他却杀不掉,死后有一千万人送葬
-
唐伯虎一幅行书大作,流落于美国,此作惊艳后世500多年
-
他从小做事不着调,我行我素被同学讥笑,百年后却被世人景仰
-
被朋友出卖,被妻子背叛,被法院套路,被犯人谋杀的苏联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