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180)|石柱黄连:天下第一苦,清热第一方
说到黄连,首先想到的是苦。可对于石柱县的人们来说,黄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甜。
石柱县是黄连的原始产区,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石柱黄连,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产于黄水森林公园,也称“黄水黄连”。
关于“黄连”名字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石柱县黄水坝老山上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姓陶的医生,其妻生有二男二女。有一年遇天灾,陶妻和两个儿子相继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抚养,三女儿也送了人,只留下幺女儿,父女相依为命。陶医生雇请了一名叫黄连的帮工,替他栽花种草药。黄连心地善良,勤劳憨厚。
有一年春天,陶幺女踏青外出,在山坡上,她忽然发现一种野草的叶边沿呈针刺状锯齿,还开着伞状的小花,好看极了!她顺手拔起这些野草,发现其根部形状各异,便兴奋地带回家种在园子里。
黄连每次给花草上肥浇水时,也没忘记给那野草一份。天长日久,野草越发长得茂盛,葱绿滴翠。
次年夏天,陶医生外出治病,十多天没回家。哪知在这段时间里陶幺女卧病在床,厌食不饮,一天天瘦下去,只剩得皮包骨头了。陶医生的几位同乡好友煞费苦心想尽办法,也没能治好陶幺女的病。
黄连心想,陶姑娘在园子里种下开黄绿色小花的野草,能不能用来试一试呢?于是他就将那野草连根拔起,洗干净,连根须叶一起下锅煮。当他揭开锅盖时,看到锅中的野草和汤全都变成了黄色。
这时,黄连拿起汤勺舀了一碗,正想给陶幺女送去,突然想到这汤万一有毒,岂不是害了她,不如自己先尝一下,只要没被毒死,就让她喝这汤。黄连随即一饮而尽,觉得味道好苦。
隔了两个时辰,黄连见自己还活着,方信这野草无毒,这才端一碗让陶幺女服下。说来也怪,陶幺女喝下这野草汤,病竟然就好了,她对黄连说:“这是一味好药,就是太苦了。”此时,已暗恋陶幺女许久的黄连听后黯然神伤地说:“我苦等一个人儿,却没等到,也许和我的命一样苦吧!”
陶医生回来后,听说黄连用一种野草治好了女儿的病,便询问了女儿的病情,方知女儿所患肠胃热重,必须清热解毒,才能医好。而既然是这种野草治好了女儿病,那它对清热解毒定有特效。随后,陶医生对这种野草又几经临床实验,果然如此,便认定其为一味中草药。
陶医生为感谢黄连用此野草救了女儿性命,便把它定名为“黄连”。从此,黄连之名便上了药书。同时,陶医生为感激黄连对女儿的救命之恩,遂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结为连理,成就了美好的“黄连姻缘”。
说起石柱县黄连的种植,可追溯到唐742年,那时就有文献记载石柱“上贡黄连十斤”。到了元代,石柱就开始人工培植黄连,考古证明这时已经采用“搭棚遮阳,挖坑炕连”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而在明朝,石柱黄水坝就成为黄连集散地,湖广江西的药商纷至沓来。清初,史书记载石柱“药味广产,黄连尤多,贾客往来,络绎不绝”。《石柱厅乡土志》记载:“黄连为厅境大利,薮产黄水、双河口等处,一年种子,一年支棚,栽苗越六七年,后者为佳,茎高数寸,叶作细棱,形如芫荽,头分数种,有鸡爪、味连、金钩之别,性与雅连相馁。”
黄连虽苦,但药用价值极高。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连有清热解毒、泻火消炎、降压、利胆、抗病毒,治呕吐、牙痛、妇女阴中肿痛等多种药用功效。
黄连可谓全身都是宝——
黄连花须茶,每天一杯,清热又解毒。
黄连蜜,色泽微黄,香味特别,甜中微苦,甜而不腻,清热解毒。
来源:石柱手机台、源味石柱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相关文章
-
王锐|锻造“政治民族”: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的理论意涵
-
亮剑:同为团一级编制,为什么28团可以比新1团多上2000人马?
-
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为何现在却成了亚洲最穷国?
-
专家学者齐聚川大深挖地图文献为成渝协同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
第三帝国时期的彩色老照片:希特勒得势时的疯狂,让整个欧洲颤抖
-
此人偷袭珍珠港,却遭美军击毙,死后尸体保持体面坐姿
-
辽国太后墓被洗劫一空,价值34亿的“短袖上衣”为何无人拿走?
-
考古队遗漏的一枚小印章,上面刻有四个字,让日本人低头认错
-
《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的格局,少林武当争霸,华山只配打酱油?
-
一代战神竟杀人夺妻堪比西门庆,多年后,他上了扑克牌
-
阿部规秀被八路军打死时,要求上级严惩这个日军师团长
-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体了?
-
这场战争,他说了六个字,流传千古
-
越南战争的时候,既然美国打的这么艰难,为何不动用核武器呢
-
抗美援朝时期,他是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也是黄继光的偶像
-
纳粹丧心病狂,竟让士兵服冰毒——亢奋的德军三天三夜不睡觉攻陷法国
-
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时,为何随身带把枪,难道是对付外星人?
-
那些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人,生活得像“皇帝”,难怪都不愿回国了
-
拿破仑流放的圣赫勒拿岛有多偏僻?看地图一目了然
-
二战时潜艇力量哪一国的最为强大?为什么?
-
1942年美军史上最大投降事件,战俘被迫巴丹死亡行军
-
《佐罗》饰演者阿兰德龙如今年迈多病决心要安乐死
-
古墓发现1500年前“电灯”,一直亮着未曾熄灭,专家对此无法解释
-
[图文]67年列宁墓前的血案 中国留学生喋血街头
-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战俘营:22名战俘舆论下选择留华
-
民间故事:明朝一渔夫,捕获一条大鲤鱼,放生后成为大富翁
-
日俄战争时的铁岭,原是俄军先占领的营房被日军炮火摧毁了
-
八十年代初本溪老照片:时代印记的老火车站溪湖剧场里看二人转
-
是谁分裂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