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邓小平16岁远赴法国,遇到影响一生的兄长图片
《赤光》杂志创办于巴黎的一间斗室
两位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
在这里结为至交
↓↓↓
在一份出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
《赤光》杂志上
我们看到了署名为“希贤”的文章
而“希贤”正是邓小平的曾用名
1920年9月
邓小平和80多名学生一起
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当时他刚满16岁
在同学中年龄最小
与众多爱国青年一样
邓小平急切地想去强大的西方国家看看
学些本领,回来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
然而,他仅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
就因无力支付学校费用失学了
为了重返校园
邓小平来到钢铁厂做工
当时不满18岁的他
只能拿到最低的学徒工资
四年多的勤工生活
不但没能换回他进校门的机会
反而让他时常陷入失业、饥饿的困境
工人阶级受压迫、遭剥削的残酷现实
让他深刻认识到了
资本主义的黑暗面
救亡图存的路在哪里
邓小平重新开始了思索
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做工
成为邓小平法国生活的转折点
受进步工友的影响
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等刊物
加上勤工生活的磨难
他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3年,18岁的邓小平
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成为最年轻的成员
在长他6岁的周恩来直接领导下
邓小平在《赤光》的阵地上
传播共产主义、团结旅欧青年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展开斗争
那时一下工,他就赶到编辑部
接过周恩来写好的文章
刻写、油印、装订
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一起打地铺
在同事们眼中
邓小平对《赤光》有着巨大热情
他经手的刊物
字体隽秀、装订简雅
大家都称他为“油印博士”
这里成了邓小平一生革命生涯的开端
1926年,21岁的邓小平离开法国
再次踏上留学之路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苏联
救亡图存的路要怎么走
5年多的留法生活
让邓小平有了清楚的方向
从巴黎 戈德弗鲁瓦大街17号的
《赤光》编辑部里走出的那位
个子不高、满脸稚气的中国青年
此时已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责任编辑:曹璇月
校 对:江 超 陈 萌
审 核:余 珺
监 制:黄 胜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日军七三一部队秘道 细菌制造厂秘道
-
中国古代“丝绸”的价格为何堪比黄金由这两个因素所决定
-
反思的历史
-
《人民的名义》之后再《突围》,周梅森:我力求讲真话,起码不讲假话
-
沙漠中发现千年古墓,名将竟以“纸棺”下葬,专家却说:价值难估
-
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一张战争海报背后记录的一战转折点
-
美国本土传来巨响!一朵蘑菇云冲出云霄 俄称这是警告全世界
-
人被砍头后,还有意识吗?他用自己做实验,用生命得到了结论
-
烈士遗骸埋藏在巨石缝中,75年后被发现,依旧保持战斗姿态
-
奠定“天下咸朝”的战役 姒启——甘之战
-
这个热衷侵略的好战分子,竟成为日本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
-
为什么古代中原王朝从未真正征服安南?两个招数就能破解这个难题
-
我姓陈
-
[图文]法最美舞女约瑟芬·贝克是二战间谍 海明威称她最漂亮
-
国共“八六”海战台军作战计划漏洞
-
日本出价百万想赎回一军刀,却被我国果断拒绝,只因刀上9个字
-
铅中毒与王朝衰亡,商朝人引以为傲的青铜文明如何最终将其埋葬?
-
历史上的今天|现代火箭技术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去世
-
中国古代战争的“特种兵” 都能以一敌百!
-
女版“褚时健”:丈夫外遇,女儿自杀,53岁判死刑,76岁身家千万
-
龟甲阵:为何只在罗马军团盛行而没有被中原大军采纳?
-
李小龙有到底多牛?体脂3%,一秒踢6脚打9拳,后背练出“圣诞树”
-
16岁提帮功身份高贵,拍摄全家福稳居C位,把苏提达都挤到角落
-
蒙古西征,速不台随手灭掉两个小国,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都从苏联解体出来,阿塞拜疆为何被亚美尼亚分割成两部分?
-
汉服小仙女: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
犹太人到底干了什么:遭欧洲人不待见,二战时甚至遭赶尽杀绝
-
希特勒是如何死的?最后下葬在哪里?苏联绝密资料,揭开谜案真相
-
古人徐霞客没有工作也没有GPS,是如何做到一年四季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