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过去了,宋朝时爆发的那颗超新星,现在怎样了?
1054年,当时在中国正值北宋至和元年,也就是宋仁宗赵祯在位的第33年。
客星”。我国古代讲究天人感应,尤其在意这种新出现的星星,因此史官们纷纷记录了这件事。由于它出现在天关星(金牛座ζ)的旁边,因此被称为天关客星。
感谢我国先人的详细记载,在差不多一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查阅到这颗星星的变化。据记载,直到近2年后的1056年4月5日(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它才彻底消失,甚至在前23天的时间里白天都能看得见。
(图片说明:《宋史》中对这颗客星的记载)
超新星爆发。
SN 1054。
(图片说明:SN 1054爆发时的位置示意图)
在爆发之后,这颗超新星就归于沉寂了,因为人类肉眼已经看不见了。直到1731年,英国的天文爱好者拜维斯观测到了这颗超新星留下的遗迹,于是它重新进入了人类的视线。
蟹状星云。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蟹状星云就是来自于SN 1054,直到1942年,科学家们才确定了蟹状星云就是这颗超新星所留下的遗迹。
一千年前的超新星
(图片说明:蟹状星云)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建立和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对于蟹状星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我们知道,超新星的爆发,需要一颗大质量恒星。当它进入到演化末期的时候,核心会发生坍缩,同时将外壳以剧烈的爆炸形式喷射到宇宙空间。如果内核的质量超过太阳的3倍,它就会坍缩成一个黑洞;如果质量不足太阳的3倍,则会变成一颗中子星。
脉冲星。脉冲星是一种自转速度非常快的中子星,同时会向宇宙空间释放出强大的脉冲信号,因此又被称为宇宙的灯塔。
(图片说明:脉冲星)
虽然蟹状星云早在几百年前就被观测到了,但SN 1054爆发后留下的那颗脉冲星是在1968年的时候才首次被发现。那个时候,脉冲星这个概念也才刚刚得到确认。
观测结果表明,这颗脉冲星的直径只有28-30公里,表面积甚至还不如一座城市。但是它的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可以超过1亿吨,这也是所有中子星的共同特征。
(图片说明: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拍摄的蟹状星云)
在这近1000年的岁月里,SN 1054留下的脉冲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自转周期(33毫秒,也就是每秒自转30次)和脉冲信号。同时,它的外壳物质也向外急剧膨胀,形成了今天这个跨度达到了11*7光年的蟹状星云。根据观测对比科学家们计算出来,此刻我们看到的蟹状星云,仍然在以每秒1500公里的超高速度向外膨胀,相当于光速的0.5%。
科学家们估算,SN 1054爆发的时候,其亮度甚至可以达到-6等。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夜空中的木星最亮时大约是-2.94等,而视星等的数字每减少1就代表亮度增加2.512倍,这么算下来,这颗超新星的亮度几乎是木星的16倍,绝对是当时夜空中最亮的星!
(图片说明:超新星爆发示意图)
当初那颗恒星早已经灰飞烟灭,只留下了一颗脉冲星的残骸,和跨幅11光年的遗迹。在距离我们6500光年的位置上,这处遗迹成为了宇宙中最瑰丽的一块宝石。
说到蟹状星云,不可不提的就是这张非常经典的照片——
(图片说明:蟹状星云最经典的图像之一)
在这张图片中,蟹状星云呈现出了极为瑰丽的色彩,仿佛是宇宙中的一块剔透的宝石。但是你知道吗,就算你用最先进的望远镜对它进行观测,也不会真的看到这样的场景,因为这张图是P出来的。
先别急着骂街,咱们来说一说这张图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了得到这张无比壮观的图像,科学家们调用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几台望远镜进行了不同波段的拍摄。
甚大望远镜阵列在无线电波段拍摄的照片,用红色来渲染: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红外波段拍摄的照片,用黄绿色来渲染: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利用可见光拍摄了图像,渲染为绿色:
XMM-牛顿卫星在紫外线波段进行拍摄后渲染而来的: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利用X射线波段进行拍摄,并渲染上了瑰丽的紫色:
正是五台最强大观测设备的合作和渲染,最后将五张图像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这张极其美丽的蟹状星云图像。
NASA深空探索》,展示了钱德拉的伟大成就。
创生之柱等更加蔚为壮观的宇宙图片,并详细地介绍了每一张图的拍摄方式和构图原理,让你看天文美图不再迷茫!
(图片说明:壮丽的创生之柱)
(图片说明:创生之柱3D图像)
本书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蒋云副研究员以及陈维助理研究员合力翻译,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带你理解原本深奥的太空知识。现在购买还有大力折扣,赶快入手,我们一起征服星辰大海!
相关文章
-
鸣条之战在哪里?夏商鸣条之战的鸣条是什么地方
-
89岁总统入狱六年后获释,索要千万资产,拒绝出席指控政敌
-
邓小平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 自卫反击战前因后果
-
二战末期,导致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非全是原子弹的功劳
-
结合宛溪河改造,规划一个历史文化街区
-
汉朝人究竟有多迷信?多亏曹操及时纠正,才没发展成印度那样
-
法国在南印度洋一个岛,为何有个荷兰名字阿姆斯特丹岛?
-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仪仗兵
-
解密陈云在长征途中神秘失踪
-
陈情忘羡现代,宠你回少年186,魏婴心情好,好看女装蓝湛
-
杨文华:抗美援朝唯一的女性俘虏,三年后回国,手捧国旗泪流满面!
-
她是有华人血统的外国皇后,因不愿媚日被皇室冷落,49岁孤独离世
-
鼓乐齐鸣迎“皇帝”叩头百次祭地神
-
[图文]日本妄图用美色软化美军 妄图帮战犯逃脱惩罚
-
外蒙古独立不到百年,10多万定居的汉人怎样了?现状你肯定猜不到
-
时代弃儿:辽帝国崩溃后的契丹遗民
-
百岁老人离世后,遗物发现56枚勋章立10个一等功,儿女才知是英雄
-
[图文]韩美准备趁朝鲜处于非常状态时发动统一战争
-
二战盟军轰炸下的德国,“就像是中世纪油画中的地狱之火”
-
历史上的今天|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克劳特·莫奈逝世
-
二战谜团:德国实行巴巴罗萨计划时,日本为何作壁上观?
-
阴差阳错!飞行员一个失误,竟然吓退敌人一个装甲师
-
中国找了70年的国宝,美国总统都出面帮找,下落至今仍是历史迷案
-
定了!提前退休真的来了
-
国民党7位女性候选人上演“全垒打”,全部当选
-
古代日本男人为何都留秃顶发型?不是由刀剃出来,而是一根根拔掉
-
市博物馆:万年处州——瓯江史前先民的家园展览今天开展
-
波兰“蟹”式自行火炮,曾经想要做东欧第一,但最终靠K-9拯救
-
中国又出一位“钱学森”式人物,在美前途无量,他却毅然坚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