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最害怕的不是苏美中 竟是澳大利亚?
"二战"结束后日本最怕哪个国家?既不是美国,也不是苏联,更不是中国,那么,日本究竟怕谁呢?往下看!▼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受到两件事的直接冲击:一是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枚原子弹,给这两个城市的日本军民造成极大伤亡;二是苏联出兵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继续顽抗的意志。
那么,"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是不是最怕美国和苏联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最怕的其实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孤悬海外,一直远离战争。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改变了一切。
1941年 12月 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几乎与此同时,在 8千多公里之外的日军开始大举进攻马来亚半岛。很快战火燃到新加坡。经过7天的抵抗,新加坡就陷落了。13万英军向日军投降。
在这13万英军中,有15000名澳大利亚士兵。这些澳大利亚俘虏后来被日本人折磨死了8000多人。
▲这笔账,被澳大利亚人牢牢记住了。
日本变本加厉,打上门来,将澳大利亚直接拉进这场残酷无情的战争-;-;1942年 2月 19日,近 200驾日军飞机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炸死 243人,炸伤近 400人……
在"二战"中,澳大利亚属于同盟国一方。"二战"爆发之初,澳大利亚一度派兵到欧洲和北非,参加英军对德军的作战。
当时,虽然澳大利亚与日本分属不同阵营,但实际上并没有冲突。就像著名旅日作家俞天任所言,澳大利亚"在战前和日本人甚至连经济上的冲突都没有
▲澳大利亚恨透了日本。
在著名的"新几内亚之战",作风彪悍的澳大利亚军队,将日军打得苦不堪言。以前,从来都是日军压着敌人打,而这次,轮到他们被敌人压着打了。日军被迫藏在湿润的山洞里,身上都长了草。由于供给线给澳大利亚军队切断了,日军甚至不得不吃同伴的尸首。
"二战"结束,同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同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分类,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级战犯由远东军事法庭审判,名单由同盟国各国提供。
▲澳大利亚对日军的仇恨一直延续都"二战"结束。
美国提供了30名甲级战犯名单,中国提供了32人,英国提供了11人,而澳大利亚提供了一个100人的大名单,是同盟国中提交甲级战犯最多的国家。
在澳大利亚提交的这份名单中,日本裕仁天皇赫然在列。澳大利亚坚持把裕仁天皇作为战犯来审判。为了说服澳大利亚人放弃审判裕仁天皇,美国不得不把远东法庭首席法官让给澳大利亚人威廉•韦伯-;-;这个位置,本来是美国的囊中之物。
除了甲级战俘,乙丙级战犯由同盟国单独进行审判。这就给澳大利亚提供了"自由发挥"的机会。据统计,澳大利亚审判并处决了140名日本乙丙级战犯。
▲澳大利亚是同盟国中处决战犯最多的国家。
深受南京大屠杀之耻的中国国民政府,也仅仅处决了110名日本战犯。罪大恶极、手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竟然被国民政府无罪释放。
正是因为澳大利亚这种近于"有仇必报"的举动,导致日本人对澳大利亚又恨又怕。这种情绪,甚至反映到电影里。
1973年,日本拍过一部电影《日本沉没》。这部电影里,日本列岛沉没在即,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手,澳大利亚人不但不救援还向日本勒索大量财宝……
▲你看,过了差不多20年,日本还对澳大利亚耿耿于怀。
相关文章
-
共产国际军事顾问错误建议 曾经想阻止南昌起义
-
英国陆军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一个失败策略,丧失了近六万人的生命
-
在近代,为何欧洲的小国个个都不好惹
-
日本清末曾入侵南海 确凿证据被迫撤离
-
两大帝国的碰撞,唐军以少战多,不到三万人西征十倍阿拔斯王朝
-
谁是苏联的掘墓人?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
古代日本人的发型为何都那样,中间没有头发?
-
很多人都知道拿破仑说“中国是头雄狮”,但是下一句却很少人知晓
-
吉林男子不忍邻居家噪音,多次上门沟通未果,他持刀杀害邻居4人
-
为什么日本天皇能延续千年?
-
[多图]二战情色女魔鬼:T-4护士组
-
《娘道》剧情介绍,《娘道》大结局中隆延宗和谁在一起?
-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百炼成钢》第八十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
晚清的炮台绵延不绝,为何守不住国门?
-
苏联名将伏龙芝之死:死在手术台上,真实死因成历史谜团
-
中国1000亿建造超级工程,技术难度堪比三峡,仅移民补偿达130亿
-
《笑傲江湖》中,林平之为何要在大婚前夕,选择挥刀自宫?
-
白先勇追寻父亲足迹
-
如果清军不南下:明朝和闯王都能打下多大的版图?
-
1960年代香港九龙的平民生活,女人们在打纸牌,两个小孩在学老礼
-
二十世纪初的青岛,耀武扬威的德军,此间正打俾斯麦之战
-
《觉醒年代》好看之中最好看的,就是他!
-
他为当皇帝真拼!光脚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主动趴下亲吻仇敌鞋尖
-
中国3次与外国开战的信号:每次决定打仗前,都说过一句相同的话
-
激辩大英帝国历史功过
-
老照片:二战时期的芬兰军队先是暴打苏军后又驱逐德军
-
“八字桥历史街区封堵河埠头”追踪报道特约评论员观点:八字桥河埠头两次封堵,暴露相关部门缺乏担当作风
-
“进京赶考”第一站―唐县
-
基辅会战德军一度俘虏苏联60多万人,这些俘虏最终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