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里这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在名字这件事情上
杭州有一堆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今天就来爆料一下
那些消失了的杭州曾用名
↓ ↓ ↓
//
余杭—钱唐—临安—杭州
//
杭州的历史十分悠久,因此改名也比较频繁。“余杭”可以说是杭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旧时钱唐县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隋余杭郡(大业八年,612年)与今杭州市域对照图
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
△南宋临安地图
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两浙大都督府,又改设安抚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为江浙行省省会。明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从此,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
△1919年的杭州岳庙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杭州市才又一次重获新生。
好了,最后来总结一下:余杭--钱唐--泉亭县--临江郡--钱唐郡--杭州郡--余杭郡--临安府--杭州路--杭州府--杭州市。历史悠久的杭州,连名字都特别多
//
红太阳广场—武林广场
//
如果你是一个老杭州人,肯定也有一张和八少女的合影。站在八少女前方,背景就是当年的浙江展览馆。
△图来自杭州综合频道
浙江展览馆,这座武林广场最早的建筑,在老杭州人的记忆里,更习惯把它叫做“红太阳展览馆”,原因是整个广场俗称就是“红太阳广场”。
△过去的武林广场
红太阳广场和展览馆建成后成了杭城最大的公共场馆和集会广场,也成了市民游览观瞻的场所之一。1984年“红太阳广场”改为武林广场,也成了杭城的新坐标。
//
京杭国道—莫干山路
//
莫干山路历史不是很长,在民国时期,它还叫“京杭国道”,听这名字,就知道它其实并不在杭州城内。之后,城市一次次膨胀,“京杭国道”最终变成了杭城工业汇聚、南北向主干道的莫干山路。
莫干山路曾经的地标建筑物,就是杭州热电厂的那根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如今,杭州热电厂早已搬迁,但大烟囱仍在。
//
涌金路—膺白路—环湖南路—南山路
//
民国年间拆除古城墙而改建名涌金路,1925年,拆涌金门至清波门的城墙,并向南延伸到了净慈寺,因地处南屏山麓,南山路便由此而来了。
抗战胜利之后又为纪念国民党政要黄膺白(郛)而命名为膺白路,1964年,南山路与南屏路合并称环湖南路;直到1981年,复称南山路。
//
御街—中山路
//
中山路在南宋时为皇帝至景灵宫祀祖御道,名御街,是一条只允许皇帝御驾的专用道路,一端连着皇宫北面,一端通往祀祖的景灵宫。
△100年前的杭州中山路|西德尼·甘博摄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统名中山路。
//
板儿巷—建国南路
//
建国南路的身世,实在有点跌宕起伏。在南宋以前,这里都是荒郊野岭,南宋时期,太上皇在这里建起了御花园,荒地摇身一变成了皇家地盘。
△老建国南路
到了明朝,建国南路早就没了当时的风光,成了买卖木制家具的草根聚集地,久而久之,这里被称之为“板儿巷”。
//
延龄路—延安路
//
延安路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商业街,原名延龄门大街,因正对杭州清旗营延龄门而得名,文革后改名为延安路。
△100年前的延龄路
//
草桥门—望江门
//
望江门,俗称草桥门。旧时,这一带为郊区,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望江门外江岸淤沙日增,江涂田野。农民便在此垦荒,以种菜为业,然后挑到城里售卖。
清末以后,城砖多被居民拆毁,很多菜农便直接在城墙上种起菜来,一时间破损的墙头上到处可见到菜农搭的管理菜园的棚子。民谣“草桥门外菜担儿”,说的便是望江门的菜地和菜农。
△原望江门火车道口
//
灌肺岭—高银街
//
南宋时,此处叫肉市巷,又称灌肺岭,以出售糯米灌猪肺出名。后来这里出了一位姓高的珠宝行老板,带动了灌肺岭的产业转型,从卖灌猪肺产业转变为珠宝行当,这个地方也被改名为“高银巷”。
//
白沙堤—孤山路—十锦塘—白堤
//
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时又称十锦塘。
今日人们所知的白堤,虽与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
//
皇妃塔—雷峰塔
//
雷峰塔始建于975年,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还有一些只有老杭州人
才惯用的老地名
1
老农大
浙大华家池校区,它的前身就是浙江农业大学,所以当你在杭州听到“老农大”的时候,对方指的就是现在的浙大华家池校区了。
2
老杭大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这里原本是杭州大学的所在地,后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等四所高校合并组建成立新的浙江大学。
3
小车桥路
东起东坡路,西连武林路,这里原本为省第二监狱,因连通监狱的一座桥名为小车桥,故路因桥得名。而如今小车桥路被统一改名为庆春路。
4
法院路
中河路至浣纱路的庆春路段,因是原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所在地,故原本双车道小路被命名为法院路。而如今,这条小路被进一步加宽,成为横穿市区的主干道,被统一命名为庆春路。
5
工联
说起工联大厦,去过龙翔桥的新杭州人应该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印象,但对于老杭州人有着太多的记忆。以前的工联跟龙翔服饰城很像。
还有类似于三桥(西兴大桥)、四桥(复兴大桥)……都是老杭州们惯用的地名。
时光荏苒,时移世易
在城市的发展变化中
杭州街头巷尾的地名有些被保留下来
有些几经改变留在了文字记载中
但每一个地名的变更
都是杭州成长的最好见证
那是我们回不去的过去
也是我们内心中最珍贵的杭州记忆
来源:杭州旅游委员会
编辑:沈文雄
相关文章
-
他两度入主中共中央,是斯大林骄傲的学生,却成了毛泽东一生死敌,晚年客死异乡
-
汉字演变过程时间排序正确的是什么:甲骨文开始(自商开始)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英雄皇帝的传奇故事
-
【绿水青山采春茶】白茶是如何制作的?
-
阿克猎龙:欧洲中型角鼻龙类(长6米/于普罗旺斯出土)
-
古代通缉令画得那么丑,为何还能抓到犯人,官府:电视剧骗了你
-
盗版书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 盗版书起源追溯
-
老狼的歌音里,有许多人的二十多岁丨日签
-
妻子回家敲门丈夫不开,她说了一句话,门马上就开了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八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这位将军,平时讲话口吃,上了战场发布命令却一清二楚!
-
三国武将排名前100名 关羽和张飞交战谁能赢
-
“睡觉不能脚朝西”,古人口口相传了上千年,是迷信吗?
-
他当上皇帝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直接用自己姓氏,现发展成大姓
-
“锄禾日当午”是何意?蒙曼的解读出现常识错误,引来网友争议
-
朝代创立之初,开国皇帝大都会做一件事,身份瞬间高贵起来
-
长孙无忌名列凌烟阁功臣首位,他的功劳到底在哪里呢?
-
《甄嬛传》里被低估的全才其实他才是甄嬛的神助攻
-
《人民的名义》中高喊要胜天半子的祁同伟,为何要向权力下跪?
-
此人明明是位奸臣,为何康熙对他特别好?结局也是善终
-
江阴极简史:一座城的千年记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
改变命运的千古奇文是什么 陈情表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
历史上的大理国:最佛系的王朝,皇帝们不爱江山,出家为僧
-
明代的考成法是干什么用的?
-
刘伯承问皮定均来的路上看到什么,他回答说没,刘伯承说回去再看
-
真正的中国本土宗教:盛世从不露面,乱世却下山
-
三国最后谁统一的?他们成功统一三国的原因是什么
-
十大战神武力排行历史档案解密
-
他参军不久便是师长,到建国后还是师长,授衔时获三枚一级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