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东西问)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作者 彭林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礼是中国文化之心”。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先哲希冀经由“礼治”,逐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何为“礼仪之邦”?中国为何会走上礼治的道路?兹事体大,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2020年10月,安徽歙县徽州古城进行非遗民俗表演,演员演出《礼仪之邦》。中新社记者杜洋 摄
中华之礼源远流长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相关文章
-
抗战初期,此人是粟裕副手,建国后粟裕当大将,为何他仅授少将?
-
三国人物身高一览表 关羽和曹操站在一起是什么画面
-
古人夏天穿什么衣服?别以为古人保守,看千年前画像就知有多大胆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宋代改革多亏了他,却被万人指责
-
古人防汛抗洪,太牛了
-
刘瑾勒索大小官员,一人抱石头跳河自杀,甲板上留下血淋淋五个字
-
【三亚·团史天天学】第一百四十七期:听完这曲战歌,毛主席连声称赞三个好!
-
人类已在永生边缘 几十年后人类真的可实现永生吗
-
电视剧《人世间》:没有完美充满缺憾,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
-
孩童给偷肉的老鼠判刑,长大后成为一代酷吏
-
揭秘咸丰帝死因 纵欲过度吐血而亡
-
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佛祖的化身(轻易镇压悟空/师傅打徒弟)
-
奇人·奇冤·奇迹
-
《秦时丽人明月心》敏夫人是好还是坏?敏夫人结局怎么样?
-
藏界|折扇在明代是真正的怀袖雅物,但清代却并不相同
-
最原始的鸟臀目恐龙:始奔龙 奔跑速度极快(身长仅1米)
-
常见的止战多是一种仁政,他们的万里止战路却是巨大的历史分水岭
-
脑洞大开,瓜州有钱人曾以这种方式显摆
-
川街龙:云南最大的食草恐龙(长17米/距今1.61亿年前)
-
志愿军和德军战斗力谁更强?英国上将一句话道出真相
-
跳龙:迷你型鸟颈类恐龙(长0.6米/喜欢跳跃和奔跑)
-
霍去病虽英年早逝,但和岳飞相比,他也算是绝对的人生赢家
-
巨型植食蜥脚恐龙:东阳龙 最长高达15.6米(于中国发现)
-
航空工业沈飞郭继联同志: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
他是天龙八部里的“嘴强王者”,没有他注定慕容复难成大事
-
元稹为盛唐落幕写的挽联,最好的时代已经逝去,只剩下满头白发
-
两园桃李一手栽:南开校友在国共两党居高位者众
-
周文王“至忠”形象造假,他真的背叛纣王了吗?
-
哪个朝代把皇宫迁到北京?为何千里迢迢迁移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