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狙击手带徒弟,专等敌人上厕所时开火,5人小组90天歼敌330
1952年夏,在朝鲜战场的我军已经基本沿着朝鲜半岛构筑了一条可观的"地下长城",也就是著名的坑道,全军的一二线部队都已经基本进入到地下,极大地提高了在敌军猛烈火力打击下的生存力。但我军在坑道内绝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将坑道作为一个有利的出击点,更好地打击敌人。
潘汉松小组五同志,在85天中用冷枪消灭敌人309名,创造了冷枪战斗的光辉战例
我12军自入朝后,已经在朝鲜中部战线于敌军反复拉锯了将近1年。在阵地战初期,一方面由于我军主要精力在修筑坑道,另外一方面因为我军装备较差,因此敌军活动异常猖獗,甚至于敌军的小部队也敢在大白天在飞机和炮兵的掩护下,对我前沿阵地进行抵近侦察和袭扰。当时,敌我双方阵地平均距离400米—500米,最近处仅有100米,敌人来的简直比串门还方便。
潘汉松小组的狙击手在射击敌人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志愿军总部号召全军展开轰轰烈烈的"冷枪冷炮运动",以这种形式结合积极的小分队作战,将逼到我方阵地前沿的敌人打回去!虽然我军部队没有配发专门的狙击步枪,但由于双方阵地距离很近,只要能巧妙利用地形,同样能狙杀敌军。此外由于我军不可能与敌军对拼火力,也必须在战术上下功夫。12军作为我军的老部队,自然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以12军34师100团1营3连副班长潘汉松率领的狙击小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军战士在校准步枪的瞄准具
潘汉松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选择狙击阵地,他都要反复观察附近的敌情,为了避免在狙击敌人后就陷入敌军正面阵地的集火攻击,他往往避开敌人的主阵地,而选择敌军阵地上的必经之路,生活辅助设施等作为自己的主要伏击点,打击敌军的后勤人员。
在闲暇时间,我军狙击手在相互讨论学习各自经验
有一次他选择了敌军的厕所作为自己的狙击点,等敌军排队上厕所的时候,他突然开枪射击。敌军万万没有想到我军竟然挑选这个时间点展开狙击,在毫无防备之下,他一次就打死5名敌人。但潘汉松不是满足于仅仅就自己当个狙击王牌。在他的带动下,另外4名战士和他一起组成了一个狙击小组。他们严密地封锁了当面敌人的生活辅助设施,逼得敌军连厕所都不敢上,只能用罐头装了屎尿丢出工事之外。
潘汉松在制作假人迷惑当面敌军,以获取猎杀目标
不甘被压制的敌人很快调来了专业的狙击手压制我军。在我军多名狙击手被击伤后,潘汉松及时改变战术,他做了个假人,给假人戴军帽,穿军服,甚至还找了一支不堪用的冲锋枪挂在假人胸前,伪装为我军的哨兵,让小组中的一名战士躲在战壕中,时不时就将假人探出战壕,远远看去就好像是哨兵在观察周围情况一样。潘汉松则躲在一个经过精心伪装的掩体里仔细观察敌情,敌军的狙击手果然上钩,向假人射击。潘汉松很快就锁定了对方的位置,经过精心瞄准,将对方一举击毙。
冷枪活动经常与冷炮活动结合进行,由迫击炮炸开敌军工事,然后狙击手再射杀逃出的敌军士兵
潘汉松小组5人在三个月中用冷枪消灭敌人330名,他本人荣立一等功。
相关文章
-
路易小王子输给弟弟阿奇,快4岁了还没有皇家巡演,被过分保护了
-
中国经济改革胜苏联,理由可追溯到国共大战
-
你是什么姓?你的省排名前十的姓氏你知道吗?它们来自哪个民系?
-
铁证如山!俄空军基地遭到美无人机袭击,全部被防空导弹拦截!
-
[图文]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是如何反抗的?
-
战略失误,比实力不足更致命,纳粹这1次判断,直接葬送自己
-
同样是战胜国,二战后意大利为何没有像法国一样进入五常
-
郑板桥得罪了上司被罢官,临走时写下的这首诗,足以说明他是清官
-
西班牙吕布——阿拉伯人如何用“酒池肉林”捕获一颗勇敢的心!
-
龟甲阵:为何只在罗马军团盛行而没有被中原大军采纳?
-
日本幕府时代,将军妻妾为何年过30就不再侍寝?
-
[图文]享有“皇军之花”美誉的日本关东军罪恶史
-
全世界独一份的奇葩造型盾牌,欧洲骑士比武专用竞技盾简介
-
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恶人,中国有一人上榜,希特勒排名第二!
-
二战巴黎解放时的真实老照片:为法国荣誉而战,德军最终被驱逐
-
汪精卫叛国艳电 汪精卫判国电报内容
-
华版出书|《香山闲话》陆沩:复盘明季历史,品味企业兴衰
-
明明是喇嘛们坑了葛尔丹,策妄阿拉布坦为何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
-
[图文]揭秘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关键人物明石元二郎大佐
-
每日一习话|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
老照片:1968年的印度孟买感觉比上海还要繁华
-
明孝陵为何没有被盗,不仅有三大防盗措施,更有让人想不到的原因
-
扬州发现东汉古墓,专家考察后不知墓主身份,一村妇给出了答案
-
约有古墓200座!北海市发现六朝隋唐时期古墓群
-
战时不同国家士兵被俘之后待遇 同是战俘差别咋就这么大
-
一艘小船,这样诞生一个大党!
-
田汉的故事,走进“国歌唱响地”黄浦剧场
-
老照片千年甸子地变良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
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照顾其妻儿,现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