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京意外挖掘出了印度失传已久的宝贝,价值不可估量
1981年8月的时候,一场大雨侵袭了陕西省扶风县,当地各处古建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有一个古建筑尤其令人惋惜,那就是
法门寺明代佛塔。
法门寺佛塔
只听“轰隆”一声后,庄严肃穆且年久失修的佛塔几乎瞬间成了一地废墟。
当地政府深感遗憾,为了给后世留下可供瞻仰的遗迹,他们决定清理现场,重新盖一座一模一样的佛塔。
但就在盖塔工人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发现古塔地下居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
地宫。
据考古队调查,这个
地宫是唐代所建,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被人发掘过,兴高采烈的考古人员成了第一批得以看见唐代珍宝的人。
地宫大门缓缓打开,各种稀世珍宝一一陈列在眼前,除了武则天穿过的华服,竟然还供着一个
形状为指骨的真身舍利。
指骨舍利
霎时间,全国佛教有关人士和考古界人士都闻风而来。
佛教人士为得到稀有的真身舍利而惊喜,考古界人士则更多地考虑到了舍利的历史价值。
既然这里的佛塔下面有地宫,
那国内其他地方的著名佛塔下面会不会也有同样的地宫呢?甚至还供着同样的真身舍利?
2009年,印度人民因为来自中国的一个消息沸腾了...
在南京的大报恩寺遗址中,考古学家不但挖掘出了
阿育王塔,
还发现了举世无双的
佛顶舍利。
这两件宝物都起源于印度,是印度的无价之宝。
失传1400年,没想到竟然在中国南京发现。
为什么印度国宝会来到中国呢?它们又是怎么被挖掘出来的?
大报恩寺的地宫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城市。成百上千年间留存下来的古迹,都在几十年前被摧毁殆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补现有古迹,从2007年开始,南京市政府就开始完善和修复一个个古建筑项目,其中就包括针对
大报恩寺
的遗址公园项目。
原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是我国继白马寺之后的第二座寺庙,也是南方的第一座寺庙。
在修缮过程中,考古人员们不可避免地想起二十多年前发现陕西法门寺地宫一事。
如果知名寺庙地下都有可能有地宫的话,那么
像大报恩寺这种地位的寺庙,地宫里的东西不会是凡品,
说不定会再出一个珍贵的真身舍利。
于是,工作人员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对大报恩寺的地下进行重点勘测工作。
事实证明,专家的猜测是正确的,当寺庙的地基逐渐裸露出来时,所有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那一层夯土一层碎石的加固方法,和当年法门寺地宫的浇筑方法一模一样。
结构图
工作人员赶忙继续向下挖掘,不一会儿就见到了地宫上方用砖砌成的围墙。
大家小心翼翼地绕过围墙,进入地宫,竟看见了一个之前未曾见过的东西。
那是一个
铁函,
上面刻满了不认识的文字,有关专业人士破解后表示,这其实是一封简介,上面简略描述了大报恩寺以及地宫的建造时间和里面供奉的宝物。
当考古学家们听见
寺庙是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
时,开心地合不拢嘴。当地宫里的世界重见天日之时,他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欣喜。那么,地宫里究竟供奉的是什么宝物呢?
那就是
阿育王塔
和
佛顶舍利!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和佛顶舍利
2008年7月18日,考古学家们了解到铁函内有阿育王塔和佛顶舍利后,铁函就被移到了南京市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
一个月后,尘封千年的铁函终于被开启,
阿育王塔
映出的金色光芒通过摄像机传达到了所有观众的眼前,人们无不为之惊叹。
但是,工作人员在从铁函中取出阿育王塔,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阿育王塔和铁函的大小差不了多少,当年王塔被放进铁函中的时候周围就没有多少空隙,而今经过千年的质变,王塔和铁函可以说是紧密相连。
铁函
三个多月后,他们想出了一个初步方案,就是用特制的吊装工具垂直着把阿育王塔与铁函分离。
经过多次的测试和调整后,2008年11月,阿育王塔被从铁函中吊了出来。
只见这座阿育王塔
宽4公分,高约1.2米,通体金光闪闪,浑身镶嵌着各种各样的珠光宝石,气势逼人。
专家们根据它的外貌将其命名为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简单划分为三部分,下面是一个扁长方体的底座,承担着整座塔的重量;中间是近似正方体的塔身,刻着铭文、佛像和动植物;上面则是倒三角的塔顶,四条金链子挂在塔尖。
考古学家们用X光检查了塔身的部分,发现里面居然有
两套棺椁,一金一银。
2009年3月份,108位全国各地的得道高僧被请到南京市博物馆。在他们的见证下,两套棺椁被缓缓打开。
只见,
其中一套安放着
10颗黑黄各异的舍利,
另一套里面安放的就是传说中的
佛顶舍利。
据在场的高僧说,这个佛顶舍利和佛教经典画上的一模一样。
佛顶舍利
霎时间,全国都震惊了。游客们纷纷从全国各地来到南京市博物馆,瞻仰传说中的宝物,顺便为家人祈福。
后来,在大报恩寺塔下面挖出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和佛顶舍利的消息也传到了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印度人民在惊讶的同时也很疑惑,
为什么原本属于印度最伟大的皇帝——阿育王的佛顶舍利为什么会在中国呢?
这还要从阿育王的生平经历开始说起。
阿育王
阿育王
据印度资料记载,阿育王小时候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天赋,传说他到青年时就能用木棍杀死狮子。
后来长大后,为了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皇家把他送到了遥远的孔雀帝国平叛骚乱。
阿育王在孔雀帝国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不仅使叛乱军归顺,还当上了皇帝。
历史学家称,阿育王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
“黑阿育王”
时期和
“白阿育王”
时期。
在“黑阿育王”时期,
阿育王骁勇好战,多次率领军队征战周围地区,一度将国家版图扩大到整个印度次大陆,成为印度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人。
印度次大陆
后来,统一帝国的阿育王依然没有放弃拓宽疆土,依旧四处征战。
有一天在攻打羯陵伽国的时候,阿育王亲眼目睹了十几万羯陵伽国子民惨死的状况。
那一瞬间,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手上沾过太多人的鲜血,背负了过于深重的罪孽。于是,阿育王就像佛教中那句箴言一样,
当即放下屠刀,开始信奉佛教。
从这之后,就是“白阿育王”时期。
在
“白阿育王”时期,阿育王大肆推广佛教,使佛教越发繁荣起来,成为印度的国教。
不过,阿育王也没有坑杀其他宗教。他像是转了性一样,
变得和善、友好、宽容,希望各个宗教一起互帮互助,发扬光大。
之后几十年,孔雀王国处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阿育王也不再挑起战火。
接下来,
不再战斗的阿育王迷上了修建寺庙。他不但在自己国家内大力资助佛教,提供土地和人力等资源帮助教会修建寺庙。
据统计,阿育王一共在其所统治的国家盖了84000座佛塔寺庙。后来,他又派得道高僧到国外传播佛教,足迹甚至到达了希腊。
佛塔寺庙
因为这样的佛塔都是阿育王所造,所以所有相似类型的塔都被称为阿育王塔。
佛顶舍利的渊源
阿育王塔并非只是个空塔,里面还有阿育王分配过来的佛祖舍利。
佛经上说,
舍利
是一个僧人虔诚地修行,再加上自己的信仰之力所得来的。
佛祖释迦牟尼在涅槃的时候,其弟子就在他的骨灰中找到了一块头顶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骨等近十块骨状舍利,和八万多颗珠状舍利。
现代科学家对舍利的由来也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僧人们长期吃素食,植物里面的纤维和矿物质发生质变,才形成的结晶体。还有人说,舍利是某种不为人知的疾病所发生的病变。
结晶体
不过,这些理由都有点站不住脚。世界上除了佛教中人吃素,还有其他吃素的教派和素食主义者,但是有且仅有修为高深的佛教徒才有舍利。
而且,如果舍利是疾病,那么拥有舍利的得道高僧们漫长的寿命和健康的身体是无法解释的。
或许医学在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但是不妨碍舍利子被佛教奉为珍宝,尤其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而
大报恩寺中的
佛顶舍利
就是最为珍贵的真身舍利。
佛顶
指的是
佛祖头部上方一块自然隆起的骨头,形状就像古人盘起的发髻,
是常人不会有的东西。所以,佛顶舍利一定程度上被看做释迦牟尼的象征。
据印度资料记载,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一共有
八个国家决定对真身舍利开启了争夺战。
其中有几个国家想要独占,另外的国家当然不同意,他们提议用武力决胜负。
战争一触即发,刚刚缓过来的平民马上就又要陷入危难之中。此时,香姓婆罗门站了出来,劝告八国要为百姓们着想,不要因为抢夺真身舍利而违背了释迦牟尼的期望。
八国听从了婆罗门的劝告,最终决定平分真身舍利。
后来,
八国各自在自己境内建造了一座佛塔,共计八座佛塔。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也分成了八份,分别供养在八座塔内。
到了
“白阿育王”时期,
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法、宣传和平,他在全国各地建造起了阿育王塔,
而之前八座塔内的舍利也被取出来,重新分配后投放到全国各地的阿育王塔内。
东南亚
那佛顶舍利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其实是唐朝使节王玄策在送印度大使回印度的时候,印度将舍利赠送给了大唐。此后,佛顶舍利就在中国安下家来。
不过,佛顶舍利在唐朝之后就没有了记载,于大报恩寺中发现它确实是个意外之喜。
印度的国宝失传了1400多年,最后居然在南京的大报恩寺被发现。
琉璃塔
结语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遗留下来的瑰宝浩如烟海。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还原古人的文化和智慧,是考古学存在的原因之一。
把佛顶舍利从大报恩寺塔下完好无缺的发掘出来,正是我国现代考古学飞速发展的体现。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继续研究考古学,让更多的历史碎片展现在人们眼前。
相关文章
-
华版出书|《香山闲话》陆沩:复盘明季历史,品味企业兴衰
-
上甘岭66周年:志愿军前赴后继与敌同归于尽,打败强大美军
-
捕鱼儿海之战:黄金家族丧失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
富二代美国总统传奇的一生 因瘦弱被媒体嘲笑 简历堪比荣誉勋章
-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出生
-
古人如何将棺材挂到悬崖峭壁上?专家研究多年,却被老农道破玄机
-
抗日战争上的悲壮,日寇为打击抗日部队竟抓老百姓当盾牌
-
一位抄经生写的“小楷神品”,流传1000多年,连门外汉都能欣赏
-
侵华14年,日本死在中国多少人?日军逐渐增加的“灵魂”告诉你
-
阿斯报吹武磊:他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个姓
-
元军东征日本,如果避开台风季节,是否能顺利攻占日本?
-
古人炒菜用猪油还是菜油?猪油:原来我的历史这么悠久
-
中国士兵站岗时,为什么两人只配一把枪?20年前的教训太深刻
-
1月日本出口下降8.4%
-
无奈退休的赫鲁晓夫,整日以泪洗面,但不久就成了普通退休老人
-
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侵华战争,倒过来看“中国地图”,便恍然大悟
-
美国飞行员别连科,驾驶高级战机叛逃美国,后来他的结局如何
-
不败而败:宋神宗与王安石时代的宋越熙宁战争
-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
为救养子向欧阳锋下跪,完颜洪烈视杨康如亲子,却被其一言寒了心
-
战略失误,比实力不足更致命,纳粹这1次判断,直接葬送自己
-
她是貌美毒舌“第一夫人”,为人骄纵跋扈,总统因她而死
-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
南京大屠杀的凶手,2年后离开中国时,3句话重新认识中国人
-
一周艺术人物|敦煌研究院迎来新掌门,谁将翻新瑞士百年展馆
-
二战后的法国有多厉害,为何总想当欧洲老大
-
从安逸舒适的校园走向寒风凛冽的战场
-
大口径没良心炮,它的巨大的威力,曾炸的敌人沉默半小时
-
早期军阀战争如过家家 对战双方家眷一起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