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宣武帝亲政与皇族内哄
北魏宣武帝时代的皇族内哄
宣武帝元恪亲政(上)
因为孝文帝在亲政后,一直都是在扩张皇族势力,所以孝文帝死后,北魏帝国已有意无意进入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常态。换而言之,皇族势力巨大,皇族内哄呼之欲出。
拓跋氏改汉姓元。
孝文帝一共有六个弟弟元禧、元祥、元勰、元干、元雍、元羽。元干被孝文帝杀掉了,元禧、元祥、元勰后来都被孝文帝的儿子(元恪)杀掉了。
孝文帝死的时候,想让自己六弟元勰给自己儿子当首席辅政大臣。如果换一个缺乏智慧、勇气(不能发现这种地位背后蕴藏的危险,不能拒绝这种地位的诱惑),肯定会高兴的连北也找不到。但元勰不是普通人,所以元勰听到孝文帝这种话,马上一再表示推辞。
以元勰的权力、地位、实力、影响,如果当了首席辅政大臣,小皇帝能睡着觉吗?如果小皇帝睡不着觉,岂非随时都会想着杀元勰。如果叔侄之间陷入这种境地,他们还能和平相处吗?
当然了,元勰在推辞孝文帝这种任命时,所说的话比较含蓄,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于是孝文帝终于决定放弃这种任命。
幸好元勰是如此的知退让,否则,恐怕孝文帝刚死,元氏皇族就开始内哄了。因为孝文帝刚死,元禧就作好了武装解决元勰的准备,小皇帝也作好了用武力解决元勰的准备。因为元禧(也就是元勰二哥)一系,东宫(也就是小皇帝)一系,都害怕元勰趁机造反。
从这层意义上,元勰当时的退让真是聪明极了。如果元勰接受了首辅之职,他的二哥元禧就不会服他;如果元勰接受了首辅之职,他的侄子(小皇帝)也会对他充满恐惧。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结果,元勰恐怕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皇族第一次内哄的阴影,因为元勰的先知先觉而避免了。当然了,元勰最后还是没有避开被杀的命运。
因为孝文帝一直都在扩张皇族势力。所以元勰拒绝了辅政的重任后,孝文帝又任命自己另外两个弟弟元禧、元祥担任首辅、次辅之职。
元禧没有元勰的智慧与勇气。所以这位老兄成为首辅后,就联合自己的弟弟,一门心思排斥其它几个辅政大臣。
后来,元禧竟然想把手伸到禁军中。元禧的这种企图受到禁军首领于烈的公开拒绝。于烈不愿意站在元禧一边,显然是因为他知道凭元禧的地位、影响,根本不足以夺取皇权。元禧于是就想凭借首辅之职,把于烈调到外地,于烈就让自己儿子于忠向小皇帝寻求保护。
到此为止,小皇帝已明确的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禁军首领于烈绝不会站在强势的皇族亲王一边,而且还强烈的想和自己实现合作。于是小皇帝就交给于烈一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那就是让于烈把自己几个叔叔(元禧、元祥、元勰)都请进宫里。
让禁军首领去亲自请几大亲王入宫,这是意味着什么?元祥的母亲(高太妃)看到自己儿子被这样请入宫,跟在自己儿子后面哭得没完没了。后来元祥回家后,高太妃说:"我再不想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只要能保证平安,就是让我母子以后去扫大街,我也会心满意足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小皇帝与几大皇族亲王的关系有多紧张。当然了,人在山穷水尽时,总会觉得平安是福;而危机一旦过去,马上就会忘记从前所过的话。高太妃与元祥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元祥最后还是在小皇帝的打压下死于非命了。
当时的小皇帝,显然还不敢把亲王全部解决了。因为屠杀皇族亲王,最后导致家族覆灭的小皇帝,历史上太多了。所以,小皇帝在得到禁军明确支持后,只是表示自己要亲政了。换而言之,几个担任辅政之职的叔叔们,现在可以休息一会了。
曾经名列首辅的元禧,不服这种结局,于是被小皇帝杀掉了。
据说,孝文帝曾对元禧几个兄弟说过:"如果我儿子不争气,你们就可以取代他。"对一个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而言,先皇的这种话,只会增强他的责任感。但对元禧那样的人,先皇这种话,显然等于在有意无意的害他。
皇位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利益汇集的地方,那种地方,绝不是先皇一句客套话就可以爬上去的。不要说先皇所说的只是一句客套话了,就是先皇真心让你当皇帝,你也得掂量好自己有几斤几两重,否则,爬上去也是死路一条。从前成汉开国皇帝李雄,那是真心让自己侄子继承皇位。问题是,李雄的儿子们一怒,李雄的侄子虽然当了皇帝,还得血淋淋的从皇位上栽下去。
经过这一轮博弈,小皇帝终于亲政了。
宣武帝元恪亲政(下)
小皇帝在亲政后,并没有因为恐惧皇族势力巨大,就对皇族亲王进行屠杀。相反,他只是努力经营起一股可以制约皇族亲王的势力,并对皇族亲王进了适当的压制、削弱。
小皇帝,后来被称为宣武帝,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事实上,北魏帝国在小皇帝的手里被推上了顶峰。虽然这种成就,是由众多原因促成的。但这似乎也可以证明小皇帝并不是无能之辈。
在宣武帝十三年的统治期间,他一直小心翼翼的驾驭着皇族势力。
从表面上看,小皇帝对皇族亲王势力一直都很刻薄。但实际上,这应该只是皇族亲王的一面之词。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宣武帝死后,元雍、元琛、元融争豪斗富的故事中看出来。西晋时期,石崇与王恺斗富,成为历史最顶尖富豪炫富的代名词。而可以与石崇、王恺比肩著称的豪族炫富,就是元琛、元雍、元融的炫富。如果小皇帝真的对皇族诸王非常刻薄,他们几个人后来怎么会拥有斗富的资本呢?
从这层意义上,宣武帝一直都在延续着孝文帝加强皇族的政策。只因为宣武帝对皇族报以了某种控制,所以皇族亲王就感到不满意了。但是,我们必须得清楚,皇帝对皇族诸王一直采取压制政策,皇族亲王都拥有着绝不可低估的经济实力,并且一个赛一个无耻、贪婪。如果皇帝对诸王采取放任的态度,皇族亲王岂不是就要造反了。
而且皇族诸王的地位,绝不是单纯的表现在经济地位上。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宣武帝死后,皇族亲王一直控制着局势看出来。胡灵太后只是他们权力争斗的产物,失去这种背景,胡灵太后不过是一个可怜、卑贱的宫庭妇女罢了。(关于这一点,我后面有详述,这里只是简单说一下)。
从这层意义上,宣武帝对皇族的驾驭,一直都是理性的,也是成功的。当然了,在这种背景下,实力、影响力最大的两个皇族亲王元勰、元祥,都被小皇帝杀掉了。
因为驾驭强大的皇族势力,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也很容易获得刻薄的骂名。所以宣武帝就只有重要奸臣了。总而言之,压制皇族诸王,绝不是宣武帝本人的意思,而是他手下奸臣的意思。
应用奸臣有许多好处。
第一种好处,就是可以让皇帝避开恶的名声,皇帝最多只承担用人不当的过错。比如我朝太祖一直放任江后,这样可以让恶名都落在江后身上,而我朝太祖只承担用人失察的过错。
第二种好处。那就是在引发巨大后果时,皇帝可以把奸臣抛出去,然后重新调整政策。总而言之,皇帝从前一直受到奸臣蒙蔽,现在皇帝要为大家主持正义,除掉这个奸臣了。当大家听到这种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后,通常总会对皇帝心怀感激,却常常忽略了,从前的罪恶,本身就是皇帝一手在幕后操纵出来的。奸臣不过是他手中的工具罢了。
第三种好处,因为大家直接反对的人不是皇帝,所以大家有什么不满,就敢于适当的表达出来。皇帝需要听到这种声音,如果不能听到相关声音,皇帝就无法有效判断时局了。
皇帝对于他们表达出来的不满(只要没有出圈),通常都会报以某种宽容的态度。甚至当奸臣要打击这些人时,皇帝还会适当的给予保护。皇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受害者对他心怀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们有不满时,还敢继续向他表达。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我朝太祖在文革时期,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出来保护某些元老看出来。
皇帝这样对待心怀不满的人,并不是为了牵制奸臣。因为奸臣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一条狗,皇帝想收拾他们,随便一句话,就可以把他们打入万劫不复中。皇帝这样做,只是为了可以清楚的看到反对力量到底有多强大,都持什么态度。而自己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势,随时调整自己的政策。
如果皇帝不用奸臣,去亲自操作这些事情,就有可能无法听到相关的不满声音。但他无法听到这些声音,绝不意味着这种声音消失了,仅仅是意味着他无法听到。而听不到这种声音,会让皇帝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历史上的皇帝,重用奸臣大都是基于与此类似的原因。
政治上的许多事,都是搬不上台面的。所以许多事皇帝就不方便亲自出面,而只能交给奸臣去做。
宣武帝所作的事,是打击、压制自己长辈、亲戚,甚至是杀掉自己的叔父,所以他自然不方便自己出面。所以就交给了所谓的奸臣;在这种背景下,宣武帝的舅舅高肇遂开始权倾朝野。
奸臣所行使的权力就是皇权,他就是皇帝的替身。他只是替皇帝承担骂名的,他只是替皇帝承担阻力,承担风险的。
表面上,是奸臣在打击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但实际上,这都是皇帝的意思。否则,凭他们怎么可能打垮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比如我朝江后,如果没有我朝太祖在背后支持,他拿什么修理那些开国重臣呢?再比如赵脩,高肇,如果没有宣武帝在背后支持,他又靠什么打击、害死强大的皇族诸王呢?
鹰犬的工作,绝不是好干的。但是因为一旦处于这个位置,就意味着无限的权力、尊荣,所以自然有人争着去做。一方面是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所以这种工作总会有去干的。
从某种意义上,高肇是成功的。高肇是宣武帝的舅舅。但他的出身很卑微,而且因为冯氏掌控后宫,所以高肇在宣武帝亲政前,并没有享受过什么好的待遇。从这层意义上,高肇只是一步登天爬上政治舞台的。但高肇一旦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马上就任劳任怨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但结局是显然的,因为高肇只是一个鹰犬,所以当他的主人死后,等待他的自然就是家破人亡。
在童话故事中,通常总是如此的。好皇帝来了,他有一颗仁慈的心,他重用一个好宰相,于是老百姓就生活在美好之中了。
但在现实社会中,政治就是现实的利益博弈。皇帝、宰相的道德通常是靠不住的,甚至他们的才能也是靠不住。
比如北魏孝文帝很伟大,但是他改革的结果,却是皇族亲王势力迅速崛起;却是豪门贵族的既得利益,得到了法律层面的公开承认、保护。关于这种结果,我们自然可以从孝文帝个人的道德、才能上寻找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得从上层社会的利益争夺寻找答案。
当然了,宣武帝继位后。一系列打击、压制皇族势力的政策,也得从上层社会的利益争夺中寻找答案,而不应该从宣武帝重用高肇本身去解释。既然皇族势力已崛起了,而且已成为皇权的最大威胁力量,皇帝打击、压制皇族势力,自然就会成首要任务。
相关文章
-
一九五八年,周总理来到毛岸英墓前,沉默了良久,对陈毅说了一句话!
-
历史解密岳飞周亚夫从严治军结局悲惨
-
史上六大未解之谜,有三个被争论不休,一个世人都想知晓
-
爆乳妃子皇帝最宠爱 揭秘古代女子如何丰胸
-
纪念毛主席发表上山下乡号召五十周年
-
匈奴抓到汉人俘虏不杀,反而赐本族女子与其成亲,多年后才知高明
-
李斯腰斩后活多久:没多久就断气(腰斩后失血过多而死)
-
冒死回国,造福中国航空,他就是中国材料科学之父师昌绪
-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第九位武悼天王冉闵
-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大多数地方却看不到树!
-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他带领楚军以一敌十(大破秦军)
-
匈奴“父妻子继,兄死娶嫂”是恶俗吗?
-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
白崇禧坐镇华中,担任剿匪总司令,那么麾下三个兵团都是谁统领!
-
中国式打假30年:当年的“打假第一人”如今在何处?
-
历史故事——北魏孝文帝英年早逝
-
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死的?官方和民间说法不一,也许这才是唯一正解
-
淮海战役华野成薄弱环节,蒋介石本可绝地反击,却因一人错过大好机会
-
孩童给偷肉的老鼠判刑,长大后成为一代酷吏
-
毛泽东扮演者、著名特型演员彭江去世
-
“猛料”:蚩尤是黄帝儿子?清华简又要“出圈”
-
生女儿坐月子,婆婆不伺候还摆冷脸下令生二胎,被儿媳啐一脸
-
刘备之死真相:竟然是郁郁而终
-
当年蚩尤养了两只熊猫吗 为什么蚩尤骑着大熊猫会输
-
解密:叶挺、项英发生分歧内幕 周恩来从中调解
-
古人出一趟远门要花费多少银两?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九):古代服饰
-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一定要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更繁华的京城呢?
-
一个人可以帅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