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古代“腊八节”:沐浴食粥 狩猎腊祭
1月13日,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中的习俗。图为莫高窟第61窟《牧女献糜》(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1月1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传统腊八节。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习俗。
腊八,最初作为释迦牟尼证悟的日子属于佛教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的“喝粥节”。据研究,佛经中的乳糜,与敦煌文献中大量出现的“药食”“乳药”趋同。古代敦煌寺院僧人的腊八饮食,就是由佛经中提到的“乳糜”传承而来,将油、面、梨、酥、呵梨勒等食材烹饪食用,具有疗愈疾病的药膳功能。
悉达多太子(即释迦牟尼佛)离宫多年,在森林荒野中寻师访道。多年的粗食苦行,使他形销骨立,虚弱已极。在觉察到极端苦行不能获得证悟后,悉达多停止折磨自己。他沐浴更衣,接受了牧女为他供献的乳糜。他进食后体力恢复、气色转佳。
牧牛女奉献乳糜的故事,被载入佛经广为流传,甚至影响到人们今天的日常生活。在接受乳糜之前,悉达多王子在尼连禅河沐浴全身,洗去污浊,所谓“浴佛”,便由此而来。
图为敦煌文献《杂抄一卷》记载了“十二月八日何谓?其日沐浴,转障除万病,名为温室,于今不绝。”敦煌研究院供图
关于沐浴所赋予的特殊的意味,这在敦煌文献中亦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何谓?其日沐浴,转障除万病,名为温室,于今不绝。”
在这天沐浴,更多了祛病除烦恼的益处。而牧牛女为悉达多王子制作乳糜、慷慨奉献,被认为这是慈悲的施与,是功德无量的善事。对比今天腊八施粥,给并不相识的人一碗内容丰富、热气蒸腾、暖意融融的粥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成道,是佛教绝对的大日子,这一天寺院必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除了释迦牟尼成道的重要意义,腊月本就是民间传统的“祭祖时间”。追溯到先秦以前,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往往是大家狩猎的“旺季”,他们猎取野兽,祭祀先祖,以求保佑后代平顺、安康。
“腊月”这一叫法,和腊祭的传统脱不开干系。“腊”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就是:“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因此人们常说,腊八是我国传统腊祭与佛俗相交融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宋太祖巩固政权改革 文人上历史舞台
-
天龙:印度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1.9亿年前)
-
南极龙:阿根廷超巨型恐龙(长30米/脖子长度可达14米)
-
唐伯虎的前半生:少年得志,春风得意
-
真相解密:古代结婚一定要喝交杯酒的原因
-
古代版“白富美爱上屌丝”:贵族女子下嫁城墙守兵,守兵当了皇帝
-
魏晋南北朝时期厨师的饭前准备工作有哪些呢?
-
从共产国际档案看国民党一大 没有提出此概念
-
白垩纪厚头龙类:汉苏斯龙 长有头盔状顶骨(边缘带尖刺)
-
古代妃子侍寝时,为什么一定要裹被子抬进去?最后还要被搀扶出来
-
鲨齿龙科的五大恐龙:第一最长14.5米(被称第四大肉食龙)
-
你知道“柏”姓是怎么来的吗?
-
水军是梁山根本头领为什么普遍座次靠后
-
远古史中的中央氏政权
-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五十二:李师师为什么叫“飞将军”?
-
今在世女红军103岁,丈夫是开国将军,儿子是武警少将
-
新四军最初的八个团,团长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军衔
-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大多数地方却看不到树!
-
霍去病虽英年早逝,但和岳飞相比,他也算是绝对的人生赢家
-
书香政协|《茶馆》
-
施氏无畏龙:全球最大恐龙化石(长26米/尾椎骨占1/4)
-
揭46年上海“群体事件”:国民党向群众开枪 伤百余人
-
民国五位第一夫人谁最漂亮?究竟都具有哪些特点?
-
大公司病(太形象了)
-
民国江湖防诈骗指南——读过的人必称之为“奇书”
-
王莽的新朝究竟如何被葬送?有着“穿越者”之称的他结局悲惨
-
原始祖鸟:最古老的窃蛋龙类(不足火鸡大小/酷似鸟类)
-
地球上最早的两栖类动物,鱼石螈(使人类可以呼吸氧气)
-
小型食肉恐龙:膝龙 体型最小的阿贝力龙科(仅3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