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地却有过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未曾断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包容性。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当中,诞生出许多世界性的伟大文明,而中华文明在当中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体量最大的,然而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几经磨难,最终却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凭借的就是它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性。比如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本土的宗教只有道教,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是外来宗教,它们以强大的力量来到中国,影响了中国,却也被中国改变,而其中最好的代表是佛教。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东西文化之再探讨》中写道:“中国人虚心接受,抑且发扬光大,使流布中国之佛教哲理继续精深化,而有青出于蓝之誉,经历600多年,到初唐盛时,印度佛教哲理完全中国化,消融和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内,体现了中国人惊人的虚心了解与深细调和之伟大能力”。
历史证明,尊重文化,文化也会给予反馈。中华文明对待佛教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并借此创造出古代精彩灿烂的佛教文化,比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是古代佛教文化结合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文化结晶,它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的文化财产。只是遗憾的是,在发现这份文化遗产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太多让中国人感到痛心与遗憾的事情。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中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又因后世当中“漠”与“莫”相同,因此世人称为“莫高窟”。由于在古代时的许多朝代当中佛教都非常盛行,甚至受到皇帝崇拜,因此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都曾出资对莫高窟进行修缮和增添,直到宋元时期,由于佛教地位的下降,莫高窟也逐渐衰落,被历史所掩盖。
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二十世纪的元年,一位道士误打误撞打开了一座石窟,在里面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藏经洞。
发现莫高窟藏经洞的是一位叫做王圆箓的道士,他是一位半路出家的道士,入道修行更多是为了在乱世当中寻口饭吃。当王圆箓偶然间打开一座石窟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复,他在里面发现了大量洞窟,洞窟的墙壁上有许多精妙绝伦的壁画和佛像,不过王圆箓是一位道士,对这些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只知道自己可能是找到一处古代的佛教圣地。为了将洞窟的一部分改为道观,王圆箓对莫高窟进行了清扫,而就是在清扫的过程当中,王圆箓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藏经洞里是数不尽的文物,里面存有五万多卷古代书卷,不仅包括佛经,还有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献。即使王圆箓文化程度不高,他也知道自己面前这些文物的重要性,因此他连忙找到当地乡绅,达成统一意见,将此事上报,并且保护好这些书卷壁画。
然而残酷的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至极,中央应对各种问题已经精疲力尽,对于远方的一处文化发现根本无暇他顾,而地方的官员愚蠢黑暗,不仅不重视莫高窟,还将艰难批下来的保护经费尽数克扣贪污。在这种情况下,王圆箓进行了努力,筹集经费对莫高窟进行简单的修缮和保护。只是王圆箓终究只是一位半路出家的道士,面对蜂拥而至的贪婪者,王圆箓迷失了。据《莫高窟史话》载,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日本人奥登堡各花数百两白银就从王圆箓手中窃取上万件珍贵的莫高窟文物,从莫高窟中发现的珍品很大一部分通过王圆箓之手流失到海外,离开了自己的祖国。王圆箓是一位可悲的人物,他是一位愚昧但不坏的人,但他却背负着整个时代的可悲,余秋雨就在他的《文化苦旅》中评价王圆箓说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
可是伤害莫高窟的又何止王圆箓,在1921年,白俄一支残军被押往甘肃敦煌,当地政府竟然以保护安全为由将他们关押在莫高窟当中,而且并未对他们的行为有所约束。在莫高窟当中,这些野蛮的白俄士兵对莫高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破坏,他们将门窗当成柴火,对泥塑蹂躏摧残,在莫高窟里的绝世珍宝上留下了难以抹除的耻辱印迹。
而现在,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进步,人民和政府终于意识到莫高窟的伟大和重要,并对它进行保护。在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代政府对敦煌莫高窟高度重视,并与国外敦煌莫高窟研究单位联合对它进行保护,同时努力的使流失海外的敦煌莫高窟珍品回到祖国。
敦煌莫高窟拥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它踏过历史长河,向人们诉说着西域各民族国家的交流,那些精妙绝伦的壁画,见证着古代佛教文化的兴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创造性。中华文明是伟大的,然而敦煌莫高窟的发现历程,饱含血与泪,它向我们诉说着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我们作为后人所应该做的,就是记住这段历史,保护好人类史上的奇迹——敦煌莫高窟。
参考资料:
《东西文化之再探讨》 钱穆
《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
《莫高窟史话》
《文化苦旅》余秋雨
《莫高窟: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相关文章
-
新四军最初的八个团,团长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军衔
-
黄埔军校名将众多,但是能够配得上千古名将称号的将领,只有一人
-
黄仲则:太白楼即兴一首七言长诗,一时纸贵,被赞为“诗仙”再世
-
女特工穿越成娇小姐,被整整追杀了三天!
-
清朝皇宫那么多妃子,除了天天伺候皇帝,都在干什么?
-
军中反腐旗手现身小延安,曾被赞“终于有人敢动谷俊山了”
-
唐朝平定高昌国 唐朝向西扩张的前进基地
-
猪瘟毁了李世民的凌烟阁,也毁了十三朝古都长安城
-
砥砺前行迈向伟大复兴新征途
-
天天下雨的日子,古代人是怎么扛住的?
-
陈寅恪:“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程万军:好老师为何教不出好皇帝
-
他辞官回家路上遇土匪打劫,行李被翻开后,土匪泪崩跪送他30里路
-
【品党史爱王兰】党史小故事|贺龙:永远跟党走
-
32岁从容就义的秋瑾,书法却让人汗颜,洒脱飘逸,饱满多姿
-
封存千年的乌孙王陵被发现,地下3米,挖出“黄金宝库”
-
焚书坑儒:秦始皇身边的最强神棍——李斯
-
揭秘古代皇上如何结婚 洞房夜竟是皇后先脱光
-
清咸丰帝奕詝在位多少年 奕詝奕訢皇位之争
-
李莲英死亡之谜:死后棺内只有头
-
三把刀:将兵器戴在发髻上的女人们 | 传统的服饰
-
历史上消失的四个人:老子骑铜牛西去 徐福寻长生不老药
-
吐鲁茨龙:蒙古小型恐龙(仅1米长/处于疑名状态)
-
原始祖鸟:最古老的窃蛋龙类(不足火鸡大小/酷似鸟类)
-
我国原有六大名著,为何删减两部,那二部更经典,被翻拍成电视剧
-
南美小型恐龙:爪巴龙 睡眠姿势酷似现代鸟类(仅1.2米长)
-
高中老师发现一座比故宫还早的古寺
-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太仓(地理位置优越决定港口条件)
-
伤齿龙:恐龙中最聪明的存在(长2米/出土于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