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闺女”为何成少女专称?寿阳偶成梅花妆,后人对镜贴花黄
人们对于未婚的女孩子有一个有意思的称呼,叫做“黄花闺女”。“闺女”好理解,古时候的女孩子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嘛,就是指“闺阁中的女孩子”。
那这个“黄花”是什么呢?为什么不是桃花、梅花、石榴花……
寿阳公主“梅花妆”
这个就要从古代少女的一种妆容说起。
宋代李昉等人编撰的《太平御览》中写道:“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年冬天,寒风中梅花开得正盛。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平日里和伙伴们玩累了,就在含章殿前歇息片刻,那日也不例外,玩累了就在稍稍闭目养生。
大约是长得秀美,连随风飘落的梅花都忍不住在她的额头上停留。那几片梅花浸了小公主的汗水,在她额头上留下梅花的印记,让本就娇美的寿阳公主更加美丽。
皇后看了心悦不已,非让寿阳公主留了几天才准她洗掉。宫女们见了梅花给小公主“画”的妆,觉得很漂亮,又感到很惊奇,于是也纷纷试着用梅花在额头上做装饰。
这种妆容慢慢流行了起来,女孩子们把她称作“梅花妆”。
少女对镜“贴花黄”
但是,梅花毕竟花季有限,冬天过了女孩子们也想“美美哒”怎么办呢?
就有人想了,反正都是花,梅花好看,别的花也很好看啊,为什么非得在梅花树上“吊死”呢。
于是她们采集了很多黄色的花,制成粉料、粉饼,专门用作化妆。图案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梅花,还会用云母片、薄芝片剪成各式漂亮的花鸟装饰,沾上黄花粉贴在脸上,这也因此有了专门的名字“贴花黄”。《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木兰回家之后对着镜子化妆。
这个妆容取代了“梅花妆”流行起来,一直从南北朝延续到了金、辽入侵中原,才逐渐退出“美妆界”。
高洁的“黄花”
还有一种说法是“黄花”指的是“菊花”。
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德行品质的,所以身边的花花草草也被赋予了各种象征美好的含义,也用此来喻人。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莲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自然少不了“此花开尽更无花”的高洁的菊花。菊花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女子守身如玉、品行贞洁的象征。
所以“贴花黄”通常是还未出阁的少女才会画的妆,“黄花”也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
“黄花闺女”也因此而来。
当然,“黄花闺女”发展到今天已经泛指尚未婚嫁中的女生了,并不再特指十几岁懵懂的少女。
在有些地方,老人还会把没出嫁的女生称作“黄毛丫头”,这里的“黄毛”指的是女孩子鬓角附近的绒毛,等女孩儿出嫁时,还会有专门剃除绒毛的成人仪式。
相关文章
-
古人夏天都靠啥消暑?
-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洪太尉放出“天罡地煞”该褒还是该贬?
-
林冲从来就不是正面形象,这四大缺点让他失去所有友情
-
杂肋龙:欧洲大型恐龙(长9米/前肢极为短粗有力)
-
张伯苓:拥护共产党 不骂国民党
-
封建王朝下的十大家族,一直熠熠生辉,他们主导天下足以撼动乾坤
-
周恩来周密部署飞赴西安开展谈判
-
干部要守好原则底线
-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奸臣最后结局如何
-
李白求官不成 意外爱上成都
-
历史上的陈近南真的创办了天地会吗?
-
海特兰龙:亚洲巨型蜥脚类恐龙(仅一节尾椎出土)
-
春雷响万物长
-
春联怎么贴,你真的知道吗?
-
“元旦”起源于埃及,早期的元旦其实为农历的第一天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士兵难道不怕送死吗
-
16岁成许世友部下,13年后许世友请他当副手,他选择从师长干起
-
曾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大败日军的“天炉战法”,究竟有多厉害
-
古语“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是什么意思?
-
他是许世友长子,还是《闪闪红星》潘东子的原型,临终前捐款20万
-
橛橛梗梗是什么意思:意志坚定不动摇(出自黄石公素书中)
-
古人喝酒动不动就千杯不醉,到底是真是假?了解完这些你也可以
-
古代盛世有多好?文景之治的真相:国库充足,百姓却卖儿卖女
-
命理奇谈:忽必烈四兄弟都是皇帝!
-
范仲淹大贪官?苏州大饥荒,饿死者遍地,他是父母官,却胡吃海喝
-
挡住无数盗墓贼的乾陵墓道口,是如何发现的?
-
这个隐居山村的农民,竟是中央警卫团团长,原本应授开国上将
-
未解之谜:越王勾践的青铜剑竟然千古不锈
-
万人大战中,新四军参谋长误入敌群,反而活捉500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