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绿色文化积极投身绿色发展事业
一位普通的山里汉子,为了挚爱的绿化事业,11年间累计植树造林达4000余亩,培育各种树苗百万株以上,为莽莽山峦披上绿装。他,就是平武县豆叩羌族乡人任顺友。
在去往任顺友家乡--银岭村的路上,任顺友不时地指着车窗外闪过的一片片树林,嘴里不自觉地念叨着:这座山上的树是我们三年前栽的,那片林子是我们五年前种的……就像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
银岭村古称“银湾堡”,平均海拔1000余米。据史料记载,早在周、秦时期,银岭村即为“氐羌地”,生活着羌族先民。悠久的历史,不仅使得银岭村沉积出古朴而厚重的文化,更是自古就培育出了当地人植树护林的责任感。据记载,早在秦汉三国时代,羌区的“翠岩山涧”已有“不种自生”的野生茶树。唐朝之前,茶树逐步由野生改家种,官府推行“茶马政策”奖励种茶,羌山“举岩碧貌,处处茶香”。种植茶树的历史,延伸至今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种树木,而是当地群众自然而然地爱绿护绿行动,这其中,任顺友就算是他们中间的典型代表。
任顺友所以要开始种植林木,最初的原因仅仅是看到小时候绿树成荫的大山上竟然出现了不少荒坡,成为了他吃饭睡觉都无法忘怀的牵挂。由此,一个看似平凡却又绝不平凡的意识渐渐在他心中萌发,且变得越来越强烈——“植树”!
然而,荒山植树看似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的困难岂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得到的。纵然银岭村总体自然条件还算不错,但具体到小气候来说依然不稳定。按照任顺友的说法,十年中起码就有三年旱涝不保,要么降水不足,要么降水过量,这些对于植树来说都是不利的。再加上,高山之上土壤的水土涵养量本就参差不齐,更是增加了植树的困难。
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多少年来,他就没有停止过探索,吃冷饭、喝凉水,饱一顿、饥一顿对任顺友来说都是常事。一次次的失败,加上一次次的成功,任顺友也总结出来自己的一套“植树理论”。他将高山上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为土质良好,水土涵养好的,就按照正常的春季植树进行种植即可;而另一种水土涵养不足,尤其是缺水的土地,他则更偏向于秋季植树。“秋季雨水较多气温较低,苗木生长速度减缓,水分蒸发少,苗木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有利于根系萌发,在移植、栽植过程中对根系造成的损伤可以很快愈合,从而提高成活率。虽然这样种的树看起来生长情况不太好,但是经过一两年的恢复,是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生长状态的”任顺友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他还自建了苗圃培育基地,实现了全流程的质量把关。由此,他的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而比起增加植树成活率,更让任顺友感到高兴的是,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植树的队伍中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不仅使得大山更绿,溪水更清,也为山里的人们带去了致富增收的新门道。据统计,近几年来,任顺友植树造林累计产生劳务费用一百多万元,为周围几个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直接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政府的帮助,群众的支持,也让任顺友更加坚定了植树这件事。2018年任顺友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力争10年内再造林2000亩以上,护好家乡一片绿,誓要山村再换新颜。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
范仲淹大贪官?苏州大饥荒,饿死者遍地,他是父母官,却胡吃海喝
-
李四光是什么家?李四光预测的四大震区有3个被证实
-
“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仅有一字之差,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
古代的战马为何大都矮如驴,且培养不出优良的品种
-
1820年的清朝,有着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领土疆域
-
满清十大酷刑 手段残忍至极
-
契丹婚俗舅舅可娶外甥女 皇帝热衷姐弟恋历史解密
-
曲水流觞:形形色色的古代大派对
-
武则天为何要改国号 武则天是哪里人
-
古时候的女子是怎么避孕的 15种避孕方法介绍
-
揭秘民国的高房价:成都小市民死也买不起房
-
“七被追捕,三入牢狱”的国学大师,章炳麟有哪些突出的学术成就?
-
达芬奇厉害还是特斯拉厉害?堪称世间罕见的两大奇才
-
晋文公伐曹的原因:“雪中送炭”竟救了僖负羁
-
粟裕排名第15位,与十大元帅失之交臂
-
古币上的漂亮书法,竟然是他们写的!
-
对越反击战时如何让越军投降,这一招最管用
-
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九个汉奸 马占山溥仪榜上有名
-
古代玩具缅铃怎么用?是特殊玩具(在房事中使用)
-
揭秘:孟姜女哭倒长城是否确有其事?
-
【三亚·团史天天学】第一百八十七期:周恩来为何要把这一图案放进国徽?
-
民间故事:县令深夜回家,听到鬼差谈话,一个举动害了三条人命
-
楚庄王为何能称霸天下?庄王问卦的故事
-
红学到底在研究什么:《红楼梦》(研究关于红楼梦一切)
-
刘邦老婆薄姬怎么死的?汉朝薄姬的儿子刘恒是口碑最好的一位皇帝
-
最早确定的节气舌尖上的春分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泰始律》,对后世律法的创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三皇五帝都是亲戚!炎黄子孙都是家人!大家都有着共同的人文初祖!
-
麻沸散源于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