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最后被一成语打脸
我们在小的时候通过课本,学习了很多关于古人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提起相关的内容,也依然记忆犹新。
其中一个叫做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无比熟悉,它所讲的内容在我们脑海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一位叫做马未都的学者,竟然针对这个故事,得出了,
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的这样一番言论。最后他的这个结论也被一个成语给成功推翻,还原了历史真相,具体过程如何?这个成语是什么?请继续往下看,边读边了解。
01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我们先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开始了解,虽然大家对这个故事无比熟悉,但是间隔了这么久,印象多少还是有些模糊。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
宋代的司马光在年幼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小伙伴不小心掉入缸中,马上要溺水而亡。
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碎了水缸,成功把自己的小伙伴救出来。
我们小时候读到这个故事,
都纷纷赞美司马光的聪明勇敢,都表示要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开始对司马光砸缸的事情产生了质疑,认为这是后人凭空捏造的,只是一个方便教育孩子的民间传说。
但是课本内容这么严谨,不会出现无凭无据的内容,
而且其中一本叫做《宋史》明确的记载了有关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但还是会有很多人提出疑问,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司马懿在砸缸救小伙伴的时候,也不过才七岁。而且古代所烧制的大缸要坚硬的多,即使是用石头砸,也需要又大又硬的石块
,一个七岁的孩子是有多大的力气?能搬起石块砸破一个比自己还要高的大缸呢?但是书上却也有明确的记载,事实摆在这里。
虽然众人想不通原因,面对事实也无法更改,
这时候有很多人猜测,司马光小时候砸的并非是缸,可能是其他形状类似于缸的容器。得到这样的猜想后,很多人也就开始翻阅史书,为自己的猜测找寻证据。
02
宋代真的烧不出大缸吗
这也就有了马都未后面的那句话,宋代烧不出大缸,那么宋代真的烧不出大缸吗?我们继续向下看。
马未都提出这个观点后,
又继续提出,司马光砸的是瓮,还提出宋代那个时候并没有制作水缸的技术。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水缸,什么又是瓮,瓮和缸之间有怎样区别。
提到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过去的农村家庭中经常可以看到水缸,
水缸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作为普通的盛水工具,水缸整体的结构看似简单,但是在烧制时却十分的麻烦。
因为水缸的形状,
会导致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很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就意味着无法盛水,也表示制作失败,而且放在技术并不发达的宋代,成品率会更低,自然也就会引起学者的怀疑,宋代可能没有制作水缸的技术。
而瓮相较于水缸,就像一个大号的坛子,上面正好与水缸相反,是收口的。尽管瓮看起来工艺要复杂,但是它的形状可以让他更好的受热,成品率自然也就高,而且还非常的坚固耐用。
而且瓮的发明时间更早,早在石器时期就有瓮了,到了宋代,工艺有所提高,大量的生产,作为盛水工具几乎出现在家家户户。
所以真的是我们对史书有所误解,其实司马光砸的真的是瓮吗?
03
一个成语证明事实
这番推测一出来,也立马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也让很多人都开始了对过去的研究。很快就有证据,推翻了马都未的言论
,而这个证据竟然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叫做醯酱千缸。
提到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都没有听过,而且这个成语中还有生僻字出现,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个字应该怎么读
。通过翻阅史料,在《史记》中找到了这个成语。
通过《史记》中的描述,也知道了他的大致意思,
就是形容用成千的缸去装已经酿好的酱油和醋,通过这个解释也能看出,在当时水缸应用也十分广泛。
而且《史记》出自于汉朝,我们都知道汉朝早于宋代一千多年,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和制造水缸了。
期间过了1000年,从汉朝到宋代,这个时间也足够让水缸的制造技术更加完善,所以宋代肯定也会有水缸的存在。
但关于宋朝对水缸记载很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
有可能更愿意用瓮来代替水缸,大家可能都普遍使用翁,由于对水缸的很少提及,自然就会让人认为内个时候无法烧制水缸。
因此这样铁一般的事实摆在了这里,自然也就否认了马都未的这些推测。
关于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04
总结
这就是关于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以及关于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谣言的解释。不管大家有怎样的猜测,又或者无法理解,小小年期的司马光是怎样砸破水缸的?但是这个故事,也确确实实是真实存在的。
关于这样一个小小故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很多古代发生的事情,时隔千年,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史书记载了解。
也因为大部分的内容残缺不全,也让这些古人过去的生活变得格外的神秘,但我们在不断的挖掘过程中,确实也感受到了很大的乐趣,也了解到了很多有关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知道了很多,但是相比起来也只是冰山一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细爪龙:世界上最聪明的恐龙(长2米/北美洲小型恐龙)
-
努尔哈赤反腐杀子谜案:一国之君为什么萌生了杀子动机
-
他是开国少将又当过省委书记,但穿着比农民还差,工资捐给困难户
-
皖南事变中成功突围的团长,后来当过大军区司令员,省委书记
-
【文史趣谈】古代宴饮话投壶
-
他笔下的南京胜景,让乾隆也爱不释手
-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现存几把,仅剩一把纯钧剑(即越王勾践青铜剑)
-
趣闻:古代中国女子也流行穿“高跟鞋”
-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知行合一(明代著名的哲学家)
-
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扎撒令”究竟是什么?为何说能统治世界?
-
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经典故事汇丨《寻找红军邱显达》
-
南美小型恐龙:爪巴龙 睡眠姿势酷似现代鸟类(仅1.2米长)
-
揭秘:海子卧轨自杀的真相,引起了世人的震撼
-
明朝当年有火器火炮,在冷兵器时代堪称霸主,为何还败给了清朝
-
博妮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8000万年前)
-
诸葛亮司马懿几番较量 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
历史上最神奇的十个预言 个个应验的十大预言
-
炎黄二帝的历史功绩 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来源之谜
-
马其顿王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关系 两个国家有什么关系
-
被杨国忠“突击提拔”,连救李白杜甫,他更是大唐的“救国宰相”
-
古代趣闻:古代的皇帝是怎么对付炎热夏天的?
-
天辽地宁唱大风——辽宁省政协发动两万政协委员大讲“辽宁好故事”的故事
-
新宁新增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宗祠、舜皇山旧址上榜
-
御船龙:日本兽脚肉食恐龙(暂时疑名/出土于熊本县)
-
小型偷蛋龙:河源龙 介于鸟类和恐龙之间(有鹦鹉喙状嘴)
-
成吉思汗被梦惊醒,第二天:把身边的妃子赐给了门外的保卫
-
秦帝国的江山仅维持了15年便“二世而亡”,始皇帝做错了什么?
-
湖北出土1男7女合葬墓,专家:赶紧挖!底下有10箱黄金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