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揭密蒋介石如何密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始末:表演天衣无缝

揭密蒋介石是怎么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坐落在前清虎门、长洲要塞附近的黄埔岛,四面环水,隔绝城市,地当枢要,实为军事重地。孙中山认为该岛便于兴学习武,决定利用设在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校及海军学校的旧地,创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过军校训练出一批革命军人。军校因该地得名,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校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并非是特别显赫的职位,然而对蒋介石来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契机。

正是以黄埔军校校长为跳板,蒋介石才得以飞黄腾达,走进权力的长廊,进而跃向权力的巅峰。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并非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顺理成章,黄埔军校校长人选,开始也并非是蒋介石,而此位最终为蒋介石所得,是其处心积虑,耍弄各种手腕,经一波三折才获得的。

揭密蒋介石如何密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始末:表演天衣无缝

赴苏俄考察

1922年8月下旬,共产党人李大钊自北京来到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的寓所,与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振兴中国的问题。

此时的孙中山,终从陈炯明的叛变中省悟:单纯利用旧军人、旧军阀去打倒另一军阀的道路行不通,必须依靠工农大众,联合共产党,改造国民党,走新的道路,否则国民党将会在堕落中死亡。

同月,孙中山通过李大钊,邀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由国民党主要人员出席的会议上,阐述发动群众运动和改组国民党的意见。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派代表团去苏俄考察,以便建立一支新军。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准备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当天在东郊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府,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参谋长,命其速来就任。

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计划取道闽南攻击潮汕,直捣陈炯明老巢惠州。

因此次军事出击行动流产,蒋介石便回其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逍遥去了。蒋介石接到命电,却迟迟不归,直到4月20日才抵达广州就任。然而,到任不足3个月,因为不称心,便于7月20日"愤而辞职",离开苦战中的孙中山,回避香港。

身居香港闹市的蒋介石,听到孙中山与苏俄代表协商已定,将组团赴苏俄考察的消息,怦然心动,遂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俄罗斯。他按捺不住心头急迫,立即给大元帅府秘书长杨庶堪写信,毛遂自荐,表达自己急欲赴苏考察的强烈心愿:"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外,则弟以为无一事是我中正所能办者……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

国民党组团赴苏俄考察,主任代表即代表团团长的人选,最有资格的莫过于廖仲恺。廖仲恺最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也是最受孙中山信赖的忠诚同志,实为孙中山左右的核心人物。也许是廖仲恺要随时协助孙中山处理政务,实在难以脱身率团,也许是为了安抚蒋介石的情绪,孙中山最后答应由蒋介石为主任代表,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俄考察军事。代表团成员为王登云、沈定一,以及共产党人张太雷。

后来蒋介石得以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与被派赴苏俄考察有很大关系。

1923年8月16日,蒋介石一行乘"神田丸"号轮船自上海出发至大连,乘火车由东北地区出境,经西伯利亚铁路,于9月2日下午1时抵达莫斯科,开始对苏俄新式军队进行实地考察。

在苏考察期间,蒋介石代表孙中山跟苏俄政府交涉援助广州革命政府的一些事宜。

同年11月29日,代表团循原路线回国。

负气出走

蒋介石于12月15日上午9时回到上海,随即去拜访了盟兄张静江,当天下午,给孙中山寄了一份《游俄报告书》后,便登船回奉化老家。

孙中山对蒋介石此举很不满意。这期间,苏联派驻广州的常设代表鲍罗廷早已到达,计划筹办军校已有了眉目,孙中山有意让蒋介石出任军校筹备委员长,可蒋偏偏不来。孙中山于12月30日打电报给蒋介石:"兄此行责任至重,望速来粤报告一切,并详筹中俄合作办法。"

军校招生、考试在即,但在广州仍见不到蒋介石的身影,孙中山火烧眉毛,便让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人连发6封电报催蒋南归。

蒋介石接到电报,继续在溪口慈庵呆了两周,终日拂案焚香,绕茔抚树,直到1924年1月16日才回到了广州向孙中山复命。1月24日,蒋介石受命为军校筹备委员长。

揭密蒋介石如何密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始末:表演天衣无缝

此时,适逢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羊城内外,喜气洋洋,宣布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不胫而走,给这喜庆又添一重氛围。

蒋介石虽然也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在165位抵粤代表中,备受冷落,大会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24人中没有蒋介石扮演的角色。

候补中央委员17人中,有共产党人林伯渠、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等,也没有他蒋介石的名字。蒋介石也不是浙江省的代表,浙江代表6人,其中3人由孙中山指定,另3人则由该省党员选举产生。

蒋介石心中闷闷不乐,他又想到孙中山只是委任他为军校筹备委员长,并没有明确宣布他即为军校校长,同时参与筹建的人中,有好几位功高资深的,叫谁当校长还很难说。他一气之下,于1924年2月21日留书请辞,连照面都不打便"拂然而行"。

孙中山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转来蒋介石的辞呈,不觉一怔:唉,这个中正!去年派他赴苏俄考察,就指望他回来挑这副担子,可回来也不马上复命,本党改组刚刚完毕,这样随便如何可以?便提笔在蒋的辞呈上批了这样的几句话:"该委员长务须任劳任怨,勉为其难,从穷苦中去奋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党牺牲之主张。所请辞职,碍难照准。"

孙中山不准蒋介石辞职,而蒋介石也并不是真的要辞职,于是他便上演了一场讨价还价的闹剧。

蒋介石撂挑子,还受其政治心态的支配:他极不赞成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治主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就是要容共、联共,学习俄国人的方法,走俄国人的道路,孙中山态度很明确:"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正是在这个根本的原则问题上,蒋介石跟孙中山产生了分歧。他在《游俄报告书》中就曾毫不讳言地表达:"俄党无诚信可言,与英、法、美、日这些帝国主义比起来,也不过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

现在,令他难以容忍的是,共产党进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谭平山当上了组织部长、林伯渠当上了农民部长、毛泽东当上了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而他蒋介石却在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和权力,只是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军事委员会中担任一个委员。

远离权力中心,其对孙中山心怀不满就可想而知了。

蒋介石于1924年3月14日致函廖仲恺,抱怨廖"专以顺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露骨地批评廖"过信俄人",说"俄党对中国之惟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绝不信吾党可以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最后声称:"如仍以弟言为不足信而毫不省察,则将来恐亦不免堕落耳。"

周恩来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也曾说过:"蒋介石开始办黄埔军校时,表面上赞成革命,但他的思想实际上是反共反苏的,并不是真心诚意地与共产党合作。"

此时,蒋介石似已看出,在苏俄扶助下的中共,将是对他将来权力的严重威胁,他之所以未敢公开提出清党反共,只是当时羽翼还未丰。 当蒋介石带着娇妻陈洁如来到上海西藏路张静江公馆时,张静江显得非常讶异。军校3月21日即将举行入学考试,而这个入学考试的委员长不在广州黄埔坐阵,却跑来上海。他不解地问蒋:"介石,中山先生器重你,委托你办军校,也就是将本党之命脉交由你,责任重大,你理应尽力才是,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上海?你若手头吃紧,我可以再资助你一些。"

"我个人倒不缺钱,"蒋介石愤愤不平、牢骚满腹道:"黄埔岛那个弹丸之地,一片荒凉,白手起家办军校谈何容易,今天去催粮、明天去借钱,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竟敢指着我的鼻子奚落我;还有,大本营那个禁烟督办杨西岩竟目中无人,胆敢拒绝拨付军校的开办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罢了,我还去当许崇智的参谋长,带兵打仗吧!"

"中山先生不是让你当军校筹备和入学考试委员长了吗?"

揭密蒋介石如何密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始末:表演天衣无缝

"静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常委打算让孙先生兼任校长,而孙先生属意程潜和许崇智,只让我和李济深为副校长,我实在不愿意给人家做嫁衣裳!"

蒋介石这句话总算让张静江明白他负气出走上海的真实意图,是在以退为进,给孙中山施加压力,是在要挟孙中山。

"你回去,"张静江见自己盟弟受如此委屈,便一拍桌子:"我马上给孙大炮写信,校长之职非你莫属,我的话他不会不听,一定叫他让你当校长!""反正我已向总理提出辞职了,先回奉化看看动静再说。"

"对!"张静江怂恿道:"他不委任你为校长,你就不要出山!"

张静江、蒋介石都曾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两人义结金兰,换贴拜把,情深义笃,利害相关。刚才张静江对蒋介石讲的那番话并非是口出狂言,他与孙中山的交谊确非寻常。

早在1902年5月,孙中山赴欧美向华侨募捐革命经费,在轮船上邂逅浙江湖州四大富豪之一的张家公子张静江,他当时正赴法国出任清廷驻法国公使馆一等参赞。孙中山见张静江虽也算朝廷命官,但官位不高,且尚年青,谈吐不俗,便将自己真实姓名和推翻清廷的革命主张相告。经说服、引导,张静江愿意参加孙中山的组织,当即慷慨表示,愿以白银3万两相助,让孙中山凭其亲笔信到纽约通运公司找姚叔兰(张的妻舅)提取。3万两白银,这在当时可算一笔惊人的数目。孙中山到了美国,果然凭信取得白银3万两。以后,张静江对孙中山继续疏财相助,孙中山对他虽说不上言听计从,却也十分重视。

蒋介石原以为他这一走了之,可以使军校办不起来。

然而,在蒋负气出走后,孙中山即命廖仲恺代蒋职,继续筹办军校事宜。同时,于2月29日亲自电陈蒋介石复职,内称:"军官学校以兄担任,故遂开办。现在筹备既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

孙中山拍完电报,又于3月17日将禁烟督办杨西岩免职查办。

按说,这已是给足了蒋介石的面子,他该回任了吧?可还是没有。他私下里向人透露,本人的"行止不应以杨西岩免去而定"。很明显,他只不过是借杨西岩不拨经费为发难之借口罢了。

3月2日,蒋介石曾给孙中山写了一封长信,开首之言,不外是"知遇之隆,并世稀有"这类的奉承话,接下来笔锋一转,便端出陈其美(陈英士)。

陈其美的确是孙中山的信徒,孙中山搞中华革命党,要党员摁手印向他个人效忠,连黄兴这样老资格的革命党人也拒绝,而陈其美则二话没说。蒋介石正是由陈其美介绍并监誓而加入同盟会的。辛亥年,蒋介石在杭州举事成功后赴沪,出任陈其美的沪军第五团团长,遂跟陈其美换贴拜把结为兄弟,这是蒋介石生平多次结拜异姓兄弟之第一遭。后来,在孙中山最倒霉的时刻,在许多老朋友纷纷离他而去的时刻,经陈其美引荐,蒋介石才得以单独拜会孙中山,始与孙直接牵上线。于是,他在信里用标榜自己与陈其美的关系,希冀打动孙中山。他写道,自己与陈其美"万古交情,虽手足之亲,未足间其盟契;骨肉之挚,不能逾其思义,肝胆相照,可质天日"而盟兄对他"信之专爱之切而知之深也"。接着便和盘托出他蒋介石侍奉孙中山于永丰舰的事。那是在陈炯明叛变后,蒋介石从上海赶到广州,冒险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率海军与叛军对抗,深得孙的好感。蒋介石颇有心计,不仅让人拍下了孙中山坐在藤椅上、自己身着戎装威武地站在孙中山身后的照片,而且事后还写了一本《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的书。孙中山不仅为该书作序,称蒋介石"日侍予侧,而筹划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并且还对外国记者说:"蒋某此来,不啻增加两万援军也。"这也就成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崭露头角的一笔丰厚的政治资本。这次他又旧事重提,说有几人能像他蒋某这样对先生忠心赤胆、生死与共呢?

一番表功之后,他便将话挑明了:"如吾党同志果能深知中正,专任不疑,使其冥心独运,布展菲材,则虽不能料敌如神,决胜千里,然进战退守,应变致方,自以为有一日之长,断不致临时纷乱,乃陷危境……"最后,他进一步要求:"先生不尝以英士之事先生者期诸中正乎,今敢还望先生以英士之信中正者而信之也。"

蒋介石在信中答应孙中山于日内起程。实际上,他是先应付过去,至于何时动身,还要等待火候。

揭密蒋介石如何密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始末:表演天衣无缝

见好就收

蒋介石出走后,黄埔军校一应筹备事务,全摊在廖仲恺身上,但蒋介石挂着名,许多事情不经过他又不好决定,可他又迟迟不归。廖仲恺最后也有些忍耐不住了,不得不于3月26日电蒋:"转介石兄,归否?请即复,俾得自决。"言下之意,来与不来必须明白回话,不要说来而又不动身。不来,这边即另行考虑。

事实上,蒋介石自交辞呈后,粤沪两方不断地往奉化函电相催,说尽了好话,不断满足他的具体要求。他的另一盟兄胡汉民曾两次致函蒋介石,劝他见好即收,再消极下去恐怕物极必反。

至此,蒋介石也知道,军校不会因他辞职而不办,遂以婉转的文字给廖仲恺复电:"函电敬悉,弟必来粤勿念。"并在电报中对校务做了一些安排。

因尚未获悉孙中山是否决定委任其为校长的准确消息,所以蒋介石又拖了一些日子,孙中山实在等不及了,不得不命粤军总司令、蒋的盟兄许崇智去奉化找他,并交代说,无论什么理由,蒋必须立即返回。显然,孙中山也生气了。

许崇智绝非等闲之辈,其祖父曾为前清浙闽总督,他本人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清末就官至协统,资历比蒋介石深得多了。

这个"王孙公子"还是颇有智谋的,他摸准他的参谋长蒋介石的脾气,便来个请将不如激将。

蒋介石见总司令、盟兄亲自到奉化,心头窃喜,但表面上仍是言不由衷地进行试探:"我宁愿一辈子辅佐你总司令镇守南关,黄埔那份差事让廖仲恺、程潜、李济深他们去逞能吧,要枪没枪,要钱没钱……"

未等蒋介石牢骚发完,许崇智便抢过话头:"你再在溪口雪窦山里呆下去就迷糊了,世上的事全不知晓了。告诉你,孙先生已经跟苏俄要了几千条枪正由海路朝广州运呢,还有大批款项,四周军阀都红了眼。你倒好,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把个聚宝盆拱手相让!"许崇智一本正经地警告蒋介石:"你要再不回军校,可就坐失良机!孙先生已经发话了,若你此次不跟我回去,校长一职将考虑他人!"

蒋介石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一双机警的眼睛盯住许的脸,内紧外松地淡淡一笑,问:"先生物色些什么人?"

许崇智品了口茶,不紧不慢地拍了一下胸脯:"不瞒你老弟说,在下就是一个,可我不能夺自家兄弟的位子!"孙中山拟让许崇智出任军校校长,而许崇智又不愿干这份差事,蒋介石早有所闻,现在他所要急需知道的是还有些什么人在跟他争这个宝座。

许崇智从蒋介石的脸上觉察到他已动心了,便漫不经心地放低声音说:"先生见我不肯干,又提出要破格提拔你司令部那个上校参谋陈翰誉来当。"

"陈翰誉,他有什么资格当军校校长?"蒋介石愣着脸,几乎是拍着桌子吼道。

许崇智接着说,"还有孙先生的卫士队大队长姚观顺也在跃跃欲试,先生也有意于他,他可是护驾有功之臣噢!"

"哼,姚观顺!"蒋介石从鼻子里轻蔑地哼了一声,说:"一个华侨,匹夫之勇,连讲武堂都未进过,哪里懂得办现代军校。既然孙先生看不中我,我干脆再也不回广州了!"

"你看你,怎么这么讲?你不干,总得有人来干吧!"许崇智目光炯炯地盯着蒋介石的脸,见火候已到,便转换话头:"但先生对于你毕竟是偏爱的,本来就有意让你办校治军,再加上你那个盟兄张静江,又是写信又是拍电报,这么一鼓动,先生也就决定由你为军校校长了!"

"那李济深呢?"

"他只当个教练部主任,季陶兄当政治部主任!"

听到这里,蒋介石这才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此次罢职已大获全胜,禁不住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被人觉察的笑意。

揭密蒋介石如何密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始末:表演天衣无缝

终任校长

蒋介石是千呼万唤始南归,终于在1924年4月21日心满意足地回到广州,于26日到黄埔军校办公。

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并允诺给予他办军校在人事与财政上更多的权力。廖仲恺亦于5月9日正式出任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代表,孙中山自兼军校总理。

在孙总理、廖党代表之下,蒋介石名列第三。直至次年,孙、廖相继辞世后,蒋才真正坐上黄埔军校第一把交椅。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在苏俄大力支持下创办起来的,根本制度效法苏联。著名共产党人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次年,即1925年3月升任政治部主任兼军法处处长),担任政治教官的共产党人还有恽代英、萧楚女、包惠僧、高语罕等人,另外还有苏联顾问和教官数十人。

蒋介石虽然隐忧共产党势力的发展将是他的心头大患,但慑于中共在黄埔军校的力量,同时也为了获得中共和苏联的更大支持,以便使自己在国民党内能迅速崛起,所以上任初始,他一再声称自己对共产主义绝无异义,是极为赞同的,并公开发表言论说:"我们要党成功、主义实现,一定要仿效俄国共产党的办法"、"三民主义之成功与共产主义之发展,实相为用而不相悖"、"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中的一部分’、世界革命不能无共产主义"、"国民党、共产党不可分,而应合",甚至还当众诅咒发誓,愿"为国民革命、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而死"。

由于蒋介石表演得天衣无缝,确实迷惑了世人,一时间,黄埔军校被称为"红色黄埔",蒋介石亦被誉为"红色将军"。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