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九鼎竟被秦始皇拿去陪葬了?大禹九鼎的下落
大禹铸九鼎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传说,相传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均以九鼎作为镇国之宝及传国重器。但秦以后,史籍中再也不见有关九鼎的记载,那么,九鼎是否真的存在?其最终下落何处?
夏商周三代,九鼎代代相传,直到春秋时期还发生了楚王问鼎的事情,这在史籍中记载是非常明确的,其间也并未见九鼎丢失的记述。显然,直到春秋时期,九鼎仍然是完好无损的。公元前256年,秦军攻入洛阳,延续了约800年的周王朝灭亡。秦将周王室九鼎从洛阳运往咸阳的途中,"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秦中"。
泗水是我国东部地区唯一一条南北流向的大河,北起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至泗口(今江苏淮安西)入淮河,蜿蜒数百里,沿途经过曲阜、沛县、彭城、下邳等地,是古代南北水上交通的主要通道。九鼎之一落入泗水的具体地点,据史籍记载为"泗水彭城下",一般认为就是现在徐州城北大运河畔的秦梁洪。
九鼎不全,自然是一件憾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然九鼎得而不全,一直成为秦始皇的一大心病。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在祭祀泰山完成祭天大典后,专程来到彭城的泗水之滨,组织人力打捞周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这个"泗水捞鼎"的神奇故事在民间传说中更为生动具体。北魏鹂道元《水经注?泗水》依"孟浪"之说这样记载:"九鼎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和三代,大喜,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齿啮断其系。故语曰:‘称乐太早,鼎绝系’。"这个故事在汉代广为流传,还成为民间制作画像石、画像砖的重要题材。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已发现"泗水捞鼎"画像数十幅,其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画面上有一条河,河里有鱼有船,河上有一座拱形桥,有的桥上正有车马行人通过。桥的左右两侧各站一排人正在用力拉绳,两根绳子搭在两根柱子上,中间站着一个人负责绳子的方向。两根绳子分别栓在铜鼎的两个耳上,铜鼎刚刚被拉出水面。突然,从水里跃出一条蛟龙,猛的将绳子咬断,铜鼎又落入水里。自此以后,史籍中再不见有关九鼎的记载,九鼎的下落遂成为千古之谜。
史籍中有关九鼎最后下落的记载就是"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秦中",而"其一飞入泗水"及"泗水捞鼎"给人的感觉都是十分的荒诞。首先,铜鼎是不可能"飞"到泗水中的,只可能"掉"入泗水中,而从洛阳与咸阳的相互位置看,秦运送九鼎可直接由黄河入渭水,根本不需要经过泗水。而且无论是"飞"还是"掉"到水中,经过长期的冲刷及泥沙淤积,水中的鼎都是不可能捞到的。但当时神仙思想已经十分流行,有的方士故意说在泗水中见到了铜鼎,以骗取秦始皇对他们的信任。综合史籍中有关九鼎的记载,确有一鼎失踪,但这个铜鼎到底是怎样失踪的呢?一个可能就是在通过水路运送铜鼎的过程中,由于鼎太大太重,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将传国的九鼎弄丢失,真是闯了大祸。为了欺骗秦王,就故意编造出有一个铜鼎飞到泗水中的谎言。
剩下的八个被秦军运到咸阳的铜鼎又到哪里去了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被作为陪葬品埋入了骊山陵中。到底是不是这样,只有等到秦始皇陵发掘的那一天,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
相关文章
-
武则天的生平事迹有哪些(武则天两个重大事件)
-
丰臣秀吉怎么死的 丰臣秀吉死亡真相
-
封存千年的乌孙王陵被发现,地下3米,挖出“黄金宝库”
-
师父不可轻拜,徒弟不得轻收!
-
府兵制:古代最优秀的兵制,李世民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倚仗
-
民国四公子究竟指哪四位 民国四公子的结局
-
“心学”宗师王阳明有什么故事,为何说他是三不朽“完人”?
-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张仲景(一代医圣)
-
周恩来指导外事翻译工作
-
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排名 大英帝国是在近代史中面积最大
-
【爱国情奋斗者】为教育“图志”为边疆奉献——追记优秀知识分子典型涂治
-
淮海大战,杜聿明集团拥有三个兵团,那么这三个兵团司令员都是谁
-
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为何地震三年后才允许被报道?
-
人民信访在刘少奇心中何其重
-
他曾经是黑帮乔四爷的头号打手,无恶不作,如今落魄到捡破烂为生
-
孩童给偷肉的老鼠判刑,长大后成为一代酷吏
-
山东竟然分为这五大区域,看看你在哪里?
-
谍战剧《前行者》并不是影视新宠,两宋时期的谍战故事更精彩
-
老狼的歌音里,有许多人的二十多岁丨日签
-
他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据说比张作霖还富有,被一块炸死在皇姑屯
-
鲁班一共发明多少东西:难以计量(墨斗、锯子、铲子等)
-
说琴进谏,邹忌为相
-
考古|重磅!中国最早的金铜佛像出土
-
她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在湖面上举办盛大婚礼,晚年连生数子
-
咸丰帝的儿子为谁所生?揭开咸丰帝子嗣单薄的内幕
-
古币上的漂亮书法,竟然是他们写的!
-
“白虎穿过堂,家败人也亡”啥意思?是什么导致家败人亡呢?
-
梁思成简介: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启超长子)
-
中国古代隐士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