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8:四场攻坚战揭示出东西方近代的技术差距
1638年,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欧洲地区的三十年战争,依然看上去没有尽头。参战国的海外殖民地与商业公司,也忙着在亚非拉各地展开厮杀。远在东方的大明王朝,也同时陷入了关外清军和关内农民军的联手牵制。
也是在这一年,欧亚大陆各头都有大规模的攻坚战发生。有四座大小不一的设防城市或大规模常备工事,纷纷遭遇到强敌的猛攻。期间过程与最后的结局,都有着巨大的不同。但差异本身只是可以被轻松观察到的表象,背后折射的反差却是很多人不愿意正式的。
富恩特拉维亚-欧陆先进技术的无心之作
遭遇法军海陆夹击的富恩特拉维亚
1638年,原本一直躲在幕后运作的法国,已经加入三十年战争。他们虽然在欧洲各地都有同盟,却也需要同时应付南北两头的西班牙帝国和哈布斯堡-奥地利帝国。尤其是前者,依然握有全欧洲最好的步兵军团、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海军舰队和不断从美洲输入的廉价白银。
这一年6月,利用西班牙军队分散在欧洲各地鏖战,法国人开始尝试直接进攻对手的本土。包括著名的孔岱亲王在内的数位将领,指挥着18000名法国步兵、2000名骑兵和30艘战舰,突袭了西班牙北部小城富恩特拉维亚。当地属于传统的巴斯克地区,并不是西班牙王国体系下的重点区域。所以,法国人可以轻易将城市包围,并从容展开进攻。
富恩特拉维亚就位于法国边境不远的巴斯克地区
虽然著名的沃邦元帅,在这一年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但法国军队的攻坚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他们一面构筑起有效的炮兵阵地,一面在城市周围挖掘了紧密计算的堑壕和土木工事。陆军的几十门火炮和海军舰炮一起,向城内外发射了足足16000枚炮弹。
西班牙守军仅有1300人,且火力被法军完全压制,城市本身也几乎被完全摧毁。经过3个月的抵抗,全城军民仅有300人幸存,其中大部分还是无法作战的妇女和儿童。但富恩特拉维亚却没有向法军投降,城市外围的棱堡工事依然完好。同样通过紧密计算才建造出来的城墙,有效抵御了法军的各类进攻。较为低矮的城墙射击,不利于敌军炮兵从远距离直接命中目标。在他们被迫向前推进时,就会优先遭到守军炮兵的反击。加上合理的角度配置,让数量有限的跑位不存在射击死角。守军士兵也可以用最少的数量,尽可能覆盖更大的射击范围。这些优势确保了他们坚持到援军抵达。
近代早期的 富恩特拉维亚城市地图
1638年9月7日,一支西班牙舰队赶到富恩特拉维亚,并带来了150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他们击溃了疲惫不堪的法军,挽救了即将被从地图上抹去的城市。但若非城市的棱堡工事帮助,仅靠千人规模的守军,根本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他们的努力,让4000法军毙命在巴斯克沿海,超过2000人在反攻阶段被俘。
不过,此战也只是那个年代的欧陆围攻战常态。对于普及棱堡城墙与先进炮兵的欧洲主要国家来说,被围在城里是最好的防御选择。以至于在一个阶段内,欧洲地区的大规模野战数量下降。很多缺乏自信的将领,都会选择躲入城市或要塞,让强敌知难而退。
规模不大的富恩特拉维亚 全靠先进的城防体系支撑下来
巴格达-新旧技术的混合战场
遭到奥斯曼军队包围的 巴格达
1638年11月15日,超过10万人的奥斯曼军队兵临两河流域。苏丹穆拉特四世御驾亲征,誓要从波斯人手里夺取巴格达城。此前的几十年里,奥斯曼军队曾经发起出数次进攻,都因为守军的抵抗而宣告失败。苏丹的亲临战场,就是要贯彻帝国的战略意志。
作为地区内最大的城市和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之一,巴格达城市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只是边区城市的富恩特拉维亚。波斯的萨法维王朝,也为保护这里而建造了规模更为庞大的防御工事。经过之前的阿巴斯军事改革,波斯军队已经和奥斯曼对手一样,大量装备了源自英国与荷兰的火枪、大炮。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传统的中世纪城墙是不可能抵御近代化炮火的冲击。因此,原本就有25米高的城墙,被用泥土为主的材料加厚到7-10米,并新建了数个棱堡工事。这样可以有效吸收炮弹的冲击力。为了阻止奥斯曼工兵接近墙角,还有一条护城河环绕全城。另有114座塔楼,帮助守军从高处射击围攻者。
使用英国大炮的萨法维波斯炮兵
奥斯曼人就像他们模仿的欧洲军队那样,构筑起大规模炮兵阵地和围城堑壕。由于火炮威力、精准度都有所不如,穆拉特四世一次性带来了各种大小火炮200多门。但他所要面对的巴格达守军,也有100门各类火炮进行反击。因此,在漫长的炮击战中,奥斯曼人可以不断摧毁外围工事,却始终达不到期望的压倒性效果。8000名随军工兵也不断进行土工作业,一点点靠近巴格达的城墙。波斯人空有漫长的城墙和许多火炮,却因为中世纪式的设计理念,免不了被奥斯曼军队发现射击死角。
经过40天的鏖战,奥斯曼人发现巴格达城的北门防御水平较弱。那里的城防设施,更接近中世纪样式。于是在苏丹的亲自指挥下,大量部队被集中到这个方向。经过猛烈的火炮轰击,大批赤贫炮灰被排上去不断猛冲,消耗守军的弹药与兵力。波斯人曾派出6000守军出城突击,但还是被火力更猛的土耳其人又赶了回去。剩下6000名坚守城墙的留守部队,也在猛攻下逐渐不支。
巴格达城并没有完全施行近代化城防改造
终于在1638年的12月25日,奥斯曼军队摧毁了巴格达城的北门防御。大批士兵蜂拥而入,在巷战中追杀崩溃的波斯对手。守军在最后时刻,还努力做着困兽之斗。这让最后控制巴格达的进攻者,在破城后还付出了巨大伤亡。以至于对东方的大规模攻势,在夺取巴格达后也宣告停止。
在这场发生在17世纪的巴格达围攻战,惨烈程度不亚于13世纪的蒙古入侵。双方都具有大量的近代化火器和技术人员,但在很多方面还停留在中世纪水平。巴格达城的防御布置,从未全盘吸取欧洲的军事经验,而是一味企图用快捷的土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恰恰是亚洲各帝国在接触欧洲军事技术后,都容易犯的毛病。各类新旧技术混合的绞肉场,虽然场面更为浩大,但给胜负双方都带来更大的损失。
在两河地区作战的奥斯曼士兵
突破长城-清军纵横内地
1638年的明朝 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还是在1638年,盘踞在满洲关外的清军也发起了一次对明朝的大规模进攻。由于知晓明军抽调大部分野战军到中原和荆楚各地作战,皇太极力主对明朝进行例行打击,并让弟弟多尔衮负责主要方向上的进攻。他们决定像之前那样,绕开地形不利的山海关,直接突破明朝苦心经营200多年的长城防线。
这年9月,数万清军倾巢出动,分成几路向明军边境开拔。为了吸引对方注意,皇太极故意缓慢的率军接近山海关,为负责主攻的多尔衮、豪格、阿巴泰、岳托等人分散火力。类似的事情其实在之前就已经发生过,但因为明朝异常低效的反应机制,他们实际上没有从中吸取任何教训。纵使有看上去还很坚挺的长城防线和庞大兵力,还是挡不住清军的随机进攻。
明朝经营和不断加固了200年的长城防线
在之前的百年里,明朝都在不断加固长城防线。在王朝初期建立的大规模壕沟+土木边墙要塞基础上,以砖石结构的新城墙、烽火台和要塞来加固。表面上看似薄薄一层的防线,实际上在后方也设有重要的兵营、武库和补给仓库。这都是根据数次蒙古叩边所做出的必要反应。但即便如此,明军还是防不住小股骑兵的捡漏渗透,更挡不住大股部队的直接强攻。尤其是面对步兵实力较强的清军,仅仅依靠分布在城墙上的畏战弱兵,根本不能发挥任何效果。
当然,清军仅仅突破长城防线,还不足以让自己在内地为所欲为。纵使崇祯皇帝与大批军民躲在北京城内不出,他们也需要面对各地方的省级和州府县城。由于大量普及砖石结构的城墙,明朝的城市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强于过去历朝的。加上清军有大量兵力用于牵制山海关守军,所以无法让专业的炮兵和大量步兵随行。
清军的快速机动部队 在明朝腹地为所欲为
然而,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多尔衮麾下的清军却先后攻破了1府、3州和57座县城。其中既有拱卫京师外围的昌平、宝坻、平谷等地,也有山东首府济南这样的大城。如果说明军无法在野战中退敌还情有可原,但连位于自己腹地的城市都坚守不住,只能说是整体实力有多么不堪。即便没有让明军忌惮无比的红衣大炮,清军还是可以利用简单的胸墙与壕沟围城,并用骑兵在城市周遭加强防御。济南的守城军民虽然坚持了60多天,却始终等不到任何援军救助。最后,清军在城内大肆劫掠一番,放火烧毁全城。
这场闹剧一直持续到1639年的1月,崇祯皇帝才等来了重臣洪承畴与孙传庭的两路西部援军。清军则已经打死2名总督、大小军官100多位,俘虏人口46万。在明军的礼送下,带着4000两黄金和97万两白银返回。一路上,增援的明军依然不敢靠近,沿途的城市也依然防御不住。虽然清军根本没时间和精力构筑起成规模的攻城炮兵,却丝毫不妨碍他们攻取任何想要进入的城池。至于在理论上可以阻碍入侵者后退的长城防线,也在整个过程中自动消失。
济南的城防水平 明显落后于时代
岛原之乱-面子带来更大损失
岛原起义的领袖 天草四郎
欧亚大陆各地都战乱频发的同时,已经渡过战国时代的日本又再生事端。由于德川幕府的禁教令,大批改宗天主教的本土教民起义,爆发了著名的岛原之乱。由于起义军领袖天草四郎,是出生基督教大名小西行长的家臣后代,所以成功网络了部分武士和浪人加入队伍。
1637年,由于事发仓促,以农民为主的起义军没有攻克任何重要城市。到了年底,德川幕府麾下的80000大军开始陆续抵达岛原半岛。为了继续坚持反抗,天草四郎率领40000多人的义军士兵和家属,躲入了已经废弃的原城。他们草草修复了旧的防御工事,准备以要塞作为自己的最后阵地。至于进攻他们的德川官军,则一贯缺乏有效的攻城手段。在重视防御远超进攻的古代日本,一座要塞城市就足以抵达大军围攻许久。
遭到幕府军海路夹攻的原城
很快,缺乏攻城经验和相应技术的问题开始在德川军中暴露。十多年前,他们利用遇险英国船只上的舰炮,攻克了防御水平甚高的大阪。但在此之后,这些技术武器就被闲置放弃。以至于新问题出现后,还需要士兵以攀爬等原始手段,强攻义军控制下的原城。在1638年的元旦,幕府军发起全线强攻,结果被义军一举击溃。奉命领兵的大将板仓重昌,也在混乱中被天草四郎指挥的起义者打死。
1月14日,120000幕府军队开始随负责全国事物的官员--松平信纲,一并抵达战场。鉴于自己的军队缺乏有效攻坚手段,幕府向在长崎的荷兰商馆求助。在购买了一些火炮使用后,还希望荷兰人也出兵助战。于是,2艘荷兰武装商船从海上解决了原城,其中1艘专门用于提供火力支援。船上的20门红衣大炮,超过了明军在松锦大战中的同类武器总和。在之后的15天里,这艘荷兰商船共发射了426枚炮弹。以至于义军需要故意向城外的幕府军挑衅:你们已经没有士兵敢和我们作战了吗?!
帮助德川幕府进攻原城的荷兰商船
松平信纲感到自己受到了蔑视与侮辱,于是以炮击效果不佳为由,劝退了荷兰武装商船。实际上,由于商船并不装备专业的攻城火炮,所以在这类作战中并不十分突出。但这已经是幕府军队可以依仗的最可靠平台了。
此后,他们必须以不断强攻+围困的方式,逼迫城内的义军就犯。依靠徒增伤亡的手段,消耗着人力资源不足的守军。虽然最后在2月28日攻克了原城,但也为此付出了超过10000人的伤亡。
没有可靠的火力支持 幕府军只能以最低效的方式进攻
人类的命运与历史进程,总会存在着各种千差万别。但殊途同归的背后,又是类似的运作机制。当类似的情况摆在不同人面前,造成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只是相比变数有限的结果,千变万化的过程可能更值得后人体察与玩味。以上四场发生在1638年的攻坚战,就足以让后人摆在一起进行简单对比。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今天—1624年8月27日
-
传承塞罕坝精神,共筑美丽家园
-
1914年青岛战役日本获胜,原来有一个国家军队帮日本打德国
-
离奇失踪的F15飞行员找到了!得知内情后,日本态度很奇怪
-
此国在历史上被称为欧洲的中国,曾六次被瓜分,亡国123年
-
[图文]蒋介石解放前日记首次亮相大陆 有利于近代史实的完善和补充
-
10年前他敢和普京刀兵相见,如今只能躲异国靠老妈接济
-
老照片:英国飞行员趁着德军轰炸,将魔爪伸向单身女性
-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百炼成钢》第八十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
诺贝尔临终前剩了多少财产,为何发了120年,还没有发完?
-
盘点世界各国最后王朝的末代帝王(二)
-
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照顾其妻儿,现今如何?
-
全球寿命最长的流亡政府,所做之事令人敬佩,国歌名字却充满讽刺
-
老照片:119年前,日本为何要给美国侵略头子竖立纪念碑?
-
60多个国家或将受益,美国也想加入,俄专家:得要让中国点头才行
-
往事回眸:中国是如何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
-
“上帝之鞭”阿提拉,为什么没有东进攻打中国?因为一个致命原因
-
克什米尔的前世今生,先后受53个皇帝统治,500年来多国争斗不已
-
看看山本五十六留学时的美国,才知道他为何反对向美开战
-
这个鬼子军官做了什么?美国人尊重他,归还军刀,为他写书拍电影
-
同样是远洋航行,为何郑和船队平安无事,西方水手却九死一生?
-
刘备祖宗墓挖出一大杀器,外国学者:感谢上帝幸好罗马没招惹汉朝
-
花木兰女扮男装12载,为何没被发现?看完这几个案例,或许就懂了
-
抗战后期,耀武扬威的日军为何总是躲在炮楼里不出来
-
这个日军军神战死后,日本和俄国都给他举行最高级别的葬礼
-
澳大利亚对华发动“魅力攻势”,不料总被美国“抢戏”
-
俄国最可怜的沙皇,不满1岁登基13个月后被废,被囚禁23年后遇害
-
木柄手榴弹变砸核桃神器?制造太繁琐,我国兵工厂为何量产数亿枚
-
林黛玉到底有多美?娇花照水的容颜里,竟藏着为母殉葬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