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掀起市民寻宝热
▲从“考古盲盒”里挖出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的仿制工艺品。 省博物馆供图
“文物”与盲盒相结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江西省博物馆推出考古盲盒,迷你版的“文物”被藏入盲盒中,广大市民拿到盲盒,一边发掘“宝物”,一边了解江西古文物的历史底蕴。
省博物馆上新“国宝”系列“考古盲盒”
在发掘土堆里的文物之前,考古工作者也和盲盒爱好者一样,对隐藏在泥土中的物品充满想象,“永远不知道会开出什么”。而发掘、清洗、整理的过程也如拆盲盒一般,充满好奇。于是,这种巧妙的联系激发了大众对“考古盲盒”的热情。
记者发现,省博物馆推出的这款“考古盲盒”有别于市场上的普通盲盒,在打开即展示的基础上增加“考古发掘”环节,把文物复仿制品用泥土包裹起来装进盒子,玩家要拿出一把迷你“考古铲”铲开土堆,再仔细扫去浮尘,才能一睹盲盒里的“宝物”。
“考古盲盒”复现原汁原味的考古现场
为了模拟真实的考古发掘环境,“考古盲盒”里的土壤采用江西本地原生态土壤。盒内配套的考古铲造型古朴,斑驳的青铜色里透着一股历史的气息。盲盒里有刷子、手套、口罩等工具,复现原汁原味的考古发掘现场。
本次“考古盲盒”内的“宝物”个个来头不小,以表情奇异的小头像为例,这个“宝物”是商代文物等比例缩小版,原型为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头像面容神秘诡异,威严恐慑,半人半神,象征了联通人与神的巫师。
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江西文物
据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考古盲盒”上架后迅速成为热销文创产品,掀起了市民的寻宝热潮,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借此了解了江西的文物。“当传统文化IP被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形式让年轻人有自我表达的情绪出口和精神需求,而这也正是文创IP的内核,从产品层面融合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提供新的感官体验,让江西的文物‘火’起来。”该工作人员说。
近些年,考古界越来越重视考古研究与公众的沟通。对此,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文创消费的主力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且追求潮流与个性。传统文化和时尚的盲盒文化相互碰撞,可以满足年轻人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编辑:袁云飞
相关文章
-
抗战时八路军条件艰苦,为何吃日军牛肉罐头却想难以下咽?
-
克兰普-卡伦鲍尔:默克尔女接班人,未来的德国总理?
-
看看山本五十六留学时的美国,才知道他为何反对向美开战
-
20万解放军拉网搜索,一个连四面包围将敌人堵在山洞消灭
-
西藏地区的藏族高原牦牛
-
俄罗斯是伊拉克的盟友,萨达姆战败后,为什么不去俄罗斯避难
-
萨达姆曾有两个女婿,萨氏对他们也非常信任,为何最后悲惨的死去
-
长歌行:阿窦牺牲催人泪,编剧太狠了,本以为他会陪李长歌到结局
-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少女殉葬?看到姿势怪异的尸骨,专家给出解释!
-
俄历史军事爱好者重演二战场景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结束75周年
-
美军抓到萨达姆后,如何对其验明正身,不怕抓到的是个替身吗
-
王近山初入朝鲜战场,轻敌损失七千人,彭德怀怒骂:打仗不能蛮干
-
湖北找到西汉古墓,考古队赶到却吓一大跳,墓中竟出土了活乌龟?
-
英国放弃了那么多殖民地,为何对遥远的马岛,却始终不愿放弃
-
龟甲阵:为何只在罗马军团盛行而没有被中原大军采纳?
-
[图文]张国华:震惊印度朝野的中国战神
-
他劫持飞机到中国避难,在中国坐了8年牢,出狱后却发现祖国没了
-
有图有真相:二战日本秘密研制原子弹,只差一步险成功!
-
北约国家锁定苏-27战机,火控雷达持续照射
-
泰国历代国王为何都姓“郑”,他们是华人的后代?泰皇五大帝之首竟然也是华人
-
戈兰高地,你到底是哪家领土
-
他为了研制疫苗,不惜用家人做试验,至今儿童还在注射此种疫苗
-
平成物语①|是结束也是开始:日本平成时代倒计时之际的回望
-
[图文]中国空军亮相震惊世界:开国大典战鹰挟弹受阅
-
扼杀苏州河:惨遭明朝国策圈禁的中世纪上海
-
胡善祥、殷紫萍离宫,朱瞻基、姚子妗爱情圆满,游一帆结局意难平
-
话说世界系列:绝境逢生莫斯科大公国的崛起
-
双清区新增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揭秘美英二战援苏武器 战机就18303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