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蒋介石来到延安,听了村民一番话后,他彻夜未眠
1947年3月,蒋介石派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西北王”胡宗南闪击延安。胡宗南奉命后,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5万兵力。根据敌我态势,军委和主席确定的"蘑菇战术",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进攻延安。5天后,主席撤出延安。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立即发报给蒋介石大吹大擂。蒋介石对于胡宗南的“胜利”感到十分欢喜,随即决定:“秘访延安!”1947年蒋介石秘访延安,因一事差点坐在地上,宋美龄赶紧扶住他。
8月7日,蒋介石、蒋经国及宋美龄等人乘美龄号专机秘密飞到延安,在简易机场降落后,即被胡宗南等官员接到了延安城内最好的、戒备森严的边区外交宾馆。
在宾馆,蒋介石了召集了旅以上军官,专门研究出兵增援榆林军事会议。晚上,蒋介石吃了饭后又单独召见了胡宗南,再次研究榆林作战问题。
第二天,在延安城里转了一圈后,老蒋对胡宗南等人说:“去延安的杨家岭、枣园、 王家坪等地看看,看他(主席)是如何在窑洞生活的,如何能在西北这个边陲之地坚持了13年,为啥延安能让他由弱变强?”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蒋介石一行在胡宗南等部下的簇拥下视察了抗大、杨家岭、枣园、 王家坪等地。
在延安抗大,蒋介石说:“这就是他们的‘黄埔军校’?就在讲课?这不过是一排简陋的窑洞教室嘛,像样的教具都没有。”
延安抗大的办学条件的确简陋,黑板都是用木炭灰涂黑的,礼堂是露天的,听课时,标准配备是每人发个小凳子。当蒋介石得知,主席和其高级将领都在这里讲课、学习时,他就用手在黑板上轻轻一抹,顿时手上就留下一个黑印。
蒋介石又亲自取过小凳子来尝试坐了一下,可是,由于小凳子太矮,已经60来岁的他很不习惯,险些坐在地上,吓得宋美龄和蒋经国都赶紧扶住他。
因小板凳一事,蒋介石差点坐在地上,宋美龄赶紧扶住他后,老蒋沉默一阵感叹说:“若论设备,我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不知道比这强多少倍,可是,我们会打仗的人反倒越来越少了,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老蒋发问后,众国军将领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在王家坪,蒋介石终于看见了主席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他看得很仔细,提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让胡宗南常常回答不上来。
蒋介石走进主席住过的窑洞,看见窑洞地面是泥土夯实的,陈设简陋,炕上铺了一张木板。发问后,部下告诉他,他(主席)是南方人,不习惯直接睡炕。
一个吓得发抖的村民被带进来后,蒋介石和颜悦色地问道:“ 你见过(主席)吗?”
村民答:“是的,经常见。”
蒋介石问:“他穿什么衣服?”
答:“跟那些兵一样。”
问:“新的还是旧的?”
答:”旧的,袖口打了补丁。”
问:“穿什么鞋?”
答:“布鞋、草鞋。 ”
老蒋问:“他跟你讲话吗?讲些什么?”
答:“讲过。他说额(我)家的红枣好吃哩。 ”
问:“你送给他的?”
答:“不是,他买的,给了额(我)钱。”
又问:“他平时最喜欢吃什么菜?”
答:“南瓜,红辣椒,茄子、西红柿,是他自己的地里种出的,常拿这些来招待人,或送给周围的村民。”
问:“他平时有何爱好?”
村民回答:“散步、逗孩子、开会、听匣子(收音机)。”
老蒋问:“他几时睡觉?”
答:“听说晚上不睡觉,早上睡觉。 ”
听了村民这一番话后,蒋介石沉默许久。村民走后,他走出窑洞,登上山坡,在夕阳西下中,他心中一时涌出许多复杂的东西来,神情怅然若有所失。
在山坡上,他见大片土地被开垦出来,找到一老农后,随即又发问。
老农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就实话实说:“这是他们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官兵一起开荒种田,比如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就是著名的劳动模范。还有朱老总、彭总,也经常下田劳作。董必武是有名的纺线能手,连主席、周副主席也经常参加劳动,自产的粮食蔬菜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
蒋介石听后,脸色阴沉,点头不语。这时,胡宗南走过低声向他请示:“总裁,请回城里官邸用晚餐吧。”
听了胡宗南的请示,蒋介石瞥他一眼后,摇摇头,淡淡地说:“今晚不走了,我就住在这里。”
是夜,下榻在延安窑洞的蒋介石一直反复思考着村民说的那一番话,他彻夜未眠。
相关文章
-
解战战争时期,这位老人救下了一万名战士,副司令记了他一辈子!
-
毛主席在谈笑间对调八大军区司令,邓小平心悦诚服:毛主席真厉害
-
抛开宋江和林冲,谁才是晁盖遗言中继承梁山老大的最佳人选?
-
一物一故事丨怀柔区怀北学校韩岳洪:后母戊鼎
-
胜利追击,军情突然逆转,敌人包围军部!军长亲自上阵
-
越军女俘用无耻招数杀害哨兵激怒张万年,他下令:全部抓回来枪毙
-
犹他盗龙:最聪明与危险的恐龙(长5.9米/1.25亿年前)
-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 他生活在两宋交界时期
-
最特殊的兵团,司令员是上将军衔,就连三位军长也全部是上将军衔
-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是怎么走出来的?
-
天辽地宁唱大风——辽宁省政协发动两万政协委员大讲“辽宁好故事”的故事
-
“腰缠万贯”十万贯相当于现代多少钱?
-
美媒:为何古代中国人在打仗时表现很业余?中国网友回答很解气
-
中野三位名将,在解放战争都是兵团司令,为何授予的军衔却不一样
-
中国历史上五次禁武令导致传统武术消失殆尽,最终沦为花拳绣腿
-
重虚堂:黄土背景下的民间传统
-
文化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
雨花台:英雄已逝,精神千古!
-
马萨卡利神龙:巴西出土的最大恐龙(长13米/重9吨)
-
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
纸上谈兵是谁的故事?他指挥40万赵军抗秦国(全军覆没)
-
【榕城故事】三次参加科举,三次皆高中!唐代这名极具传奇色彩的福清才子的故事,你听过吗?
-
韩国黑金星原型人物是谁 黑金星为何被派遣去朝鲜
-
国家珍贵古籍《洪武南藏》重修出版
-
古代的通房丫环,除了需要服侍主人,还有一种难以启齿的特殊作用
-
本是对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呼,后来变成一种崇高职业,人人争着做
-
解密《三国演义》中谁的武艺才是天下第一
-
始鸭嘴龙:最古老的鸭嘴龙类(长6米/生于9500万年前)
-
开国将军中著名的三震,个个威震三军